我怎样创作横书作品\任平
怎样使横式书写更美观,更富艺术性,是硬笔书法领域内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骆恒光同志曾经谈到了横式临写米芾三帖的体会,程成同志也曾经从分析直式书写与横式书写的不同特点,强调了探索横式书写方法的重要性与难度。无疑,这些文章对推动硬笔书法艺术发展,特别是横书作品的创作,都极有价值。
笔者探索硬笔横书亦有数年,且近年面世的一些硬书创作多为横式。我认为临帖时有意识地改变结体也好,注意映带也好,或者在理论上作详尽的分析也好,固然都不失为创作好横书作品的基础,但有一个最好的条件我们切不可不利用,那就是我们平时作文、写信、记笔记大多使用横式书写,其经验体会已烂熟于心,其行气通脉已成天然,只要在创作时能驾驭用笔变化结体变化、节奏变化,一气写出,任其自然,自会成为浑然天成的好作品。
我是推崇“艺术创作需要激情”这个观点的,甚至相信灵感在创作中的支配作用。不要以为书法仅仅是汉字的艺术化的表现,甚至认为只要着意地表现线条的趣味就是书法。书法其实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虽然它不象电影戏剧那样地多元但至少有二元汉字本身的艺术化的表现(这是重要的)汉字的所表示的文学艺术(或历史、哲学)的内容:两者互为作用文学内容激发了书写者的创作情绪,增加了笔下线条的艺术意味,带有书写者个人风格的书法线条和特殊意境,又强化了文学内容开掘了文学意境,增添了历史厚度。试看传统书法中的优秀作品,当代大家的优秀作品,哪一幅不是字迹既美,文辞亦美的呢?
予对书法这样的理解,我是比较注重在创作中选取艺术水平较高的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内容。高水平的作品故然很多,选取时还要依据自己的性情、爱好、书风,依据所写款式来定。比知我爱读一些优美的诗词散文,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我爱品味其中的诗意、哲理,与作者同游于静溢而空的艺境,体验大自然与人生的雄浑与奥秘。
那么,如果是书写古代诗文,我就会怀着思古之悠情,用较为沉着、厚重的笔意,雄浑茂密的分布,用古代书家习惯的直式书写来表现,而且不加标点;当然,也应该不乏轻灵,流美,用以表现那些优美抒情的诗文。如果是书写现当代作家的散文、散文诗,格言警句现代诗和外国诗,我就觉得用横式书写似乎更为恰当,因为横写有现代感,而且可以用新标点得号,比较切合这些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也比较符合一观者的欣赏习惯。
‘细心的书法爱好者可能已经注意到:我近年发表的好几幅作品,其内容都离不开“海”,从1985年我特等奖的《海歌》,到《名手佳作鉴赏》中的《又读沧海》,“兰花杯”参赛作品中的“高山与大海”、《特等奖钢笔字结》中的“目出”无一不是将“海”作为一个主旋律,让它在我书写的字里行间角激荡。海的壮阔,海的雄挥,海的亲切,激发着我创作时的灵感,推动着我创作中的“心海”,使笔下一泻千里,力图在书法中将自然的海与生命的海亲融。大概海是宽阔的缘故吧,所以它将别能在横的书写形式中得到表现,否则我为什么不去选择竖直的瀑布、烟囱作为书写内容呢?甚至即使不写大海,我也要选择象大海那样宽广的土地(我1983年的获奖作品是秦牧散文《土地》。
这也许是一种带有主观偏执的-想,经不起严密推敲的说法吧。但我相信朋友们不会机械地理解我所说的意思。我绝不是在奉劝大家凡是横写就非得写大海、土地和那些“横”的事物,我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风格特征与书法风格特征的亲密融治是多么地重要。在创作中细心体味文字内容,将语言文字创造的意象与书法形象所能暗示的意象沟通起来,使之激发自己书法创作的灵感是多么地有益!我在横书创作中得益于“海”,也主要不是由于“海”本身,而是关于“海”的文学作品创造的意境。
横式书写较规整的诗歌颇为不易,而书写句子长短各异的散文、散文诗,则可得其节奏天然之妙。标点符号往往是横式书写中藉以停顿;控制节奏的一个机会,若句句长短一样,节奏停顿在不该停处,或该停处不能停,这就影响行气了,当然另作布局上的经营亦未必不佳。句子太短或太长,分段太多或太少,引号省略号太多的文章也难写好。但这并不是说写不好,如果能在字的大小参差、左右欹侧变化、字距松紧上做文章,自然会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横式书写,应该努力写简化字,这既是法规上和使用习惯上的要求,又是对硬笔书法创作者的一个考验。我们常搞毛笔书法的人喜欢写繁体字,其实在横写中写简化字并不给创作带来太大的困难,因为简化字在安排结体本身疏密变化、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呼应上,与繁体字用的是同一个道理,字要写得好,不在繁与简,在于书法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与艺术修养的高低,把握住了这一点,就自然而然能写好钢笔横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