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白澤湖鄉芭茅村:一個貧困戶的勵志創業路

安徽網安慶消息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我覺得每個人只有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辛勤勞動才能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劉成兵說道。

劉成兵,白澤湖鄉芭茅村貧困戶,兒時因一場意外造成肢體殘疾,初中畢業後在村辦企業芭茅山水泥廠幹起了機械維修工。工作穩定後,便和本村的姑娘結婚生子,日子過得平淡卻幸福。但隨著國內水泥行業的快速增長飽和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不善,水泥廠關停倒閉,在水泥廠工作了20年的他突然陷入了中年失業的危機。

債務纏身,重拾“幹事”信心

2008年,劉成兵用自有的一點積蓄和借款與朋友合夥辦起了家庭農場種植蔬菜,由於缺乏生產管理經驗以及市場營銷理念,農場日日虧損,月月見底,投資的近30萬元一下打了水漂。第一次創業以失敗而告終,屋漏偏逢連夜雨。愛人因承受不住鉅額的外債壓力而離家出走,留下了年幼的孩子,面對著支離破碎的家庭,他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整日自暴自棄、借酒消愁。

後來,在家人的勸說和朋友鼓勵,劉成兵毅然背起行囊,踏上外出打工的道路。“打工的日子是艱難的,別人一天工作8個小時,我整天一干就是12小時,苦活髒活累活搶著幹,心無雜念,想的只有儘早還清債務。”劉成兵說道。

政策扶持,點燃“幹事”激情

“2014年,村委會根據我家庭實際困難情況,將我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各級幫扶幹部經常到家走訪慰問,並動員周邊村民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劉成兵告訴筆者,扶貧政策上的扶持、組織上的幫助、村民們的溫情讓他逐漸重拾了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製作鋁合金門窗積累的經驗,讓他萌生了二次創業的念頭。

劉成兵不會也不願意靠著政府保障過一輩子,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憑著自己越挫越勇的韌勁和拼勁,幹成一番業績!他開始摸索鋁合金門窗製作,“焊接技術不懂,我學我問,到培訓學校學習,到同行製作店“偷師”;拼裝實物不懂,我思我悟,通過一遍一遍的拆解、組裝,將腦中的圖形變成實物。”劉成兵自豪地告訴筆者。

2014年鋁合金門窗製作市場火爆,加上他製作的產品工藝精美、質量過硬,得到了客戶的認可,經濟上有了回報,家庭陳年的債務還清了。2014年如期實現脫貧,貧窮的“帽子”終於摘掉了。經過幾年的打拼,經濟上有了起色,2018年產值達80萬元,利潤超過15萬元。

脫貧致富,樹牢“幹事”航標

劉成兵承包製作2019年芭茅村美麗鄉村建設“穿衣戴帽”工程和周邊農戶的屋頂斜面,巨大的工程量導致資金週轉不靈。正在這時,扶貧小額貸款解了他燃眉之急。2019年元月,在幫扶人和村委會的幫助下,按照小額信貸戶貸戶用申報流程,成功獲得5萬元貸款。隨著工程的結束以及資金的回籠,一年期的貸款他提前2個月還清了貸款本金。

據瞭解,2013年劉成兵承包了本組當家塘,因為精力有限,無暇顧及打理,魚塘四周雜草叢生,魚塘年年虧損。2016年,結合村申報當家塘清淤整治項目,除草清木,機械清積淤泥,塘埂護砌,讓當家塘煥然一新。“有了付出就有收穫,日子就有奔頭。深水養沉魚,年年虧損的魚塘變成了香餑餑。”劉成兵望著碧水盪漾的當家塘充滿希望地說道。(王新 劉憶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