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这句话,我几乎每年都要听一遍。

但每次,都是以“谣言”的结局收场。

关于微信功能的几大谣言,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

“微信显示访客记录”、“微信找回聊天记录”、“微信有已读功能”……

这些功能,在其他的软件上被应用的不亦乐乎,而作为中国社交软件巨头的微信,却不屑一顾。


不管群众的呼声有多大,他们都死守着用户的隐私,绝不更新这些会对用户隐私造成不利的功能。

所以,没有已读功能的微信,一方面是尊重用户的隐私,另一方面也是保留了社交中的更多可能性。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哲学家叔本华说:


“绝大多数人对他人的所思所想都会给与主动的高度的重视。”

身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很绝对的漠视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而在无比密集的社交网络中,个人隐私的展示和被评价毫无保留的曝光在朋友圈,这些使我们学会了伪装。

一边努力的从别人的朋友圈和头像里寻找蛛丝马迹。

一边精心的编辑自己的朋友圈文案,最近更是围绕这方面,有了朋友圈文案编辑的新兴职业。

另外,自己发的内容渴望别人点赞,互动。

看到别人的动态,自己又会选择性忽略。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收到一个人的微信消息时,明明你已经看到了那条消息,但是却不想立即回复他。

有的时候,是因为没想好怎么回复,有的时候是单纯的不想马上回复。

以上的情况,发生在没有已读功能时,倒不会掀起很大的风浪。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但假如微信有了已读功能,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假如,你的好朋友、闺蜜发了一大段话跟你诉苦,看到发给你的消息显示了已读,却迟迟没有收到你的回复。

这个时候,你们的友情将会受到严峻的考验,甚至会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他会胡思乱想,会想你是不是不关心他了,嫌他烦了。

但事实的真相却是,你根本就没想好怎么回复。

很多时候,已读可能会带来便利,但更多的是麻烦。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对于微信以后会不会有已读功能。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是这样说的:

信息已读,增加了收信压力,而微信要帮助人们撒谎。

现实生活里,谎言是人际沟通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说些与事实不符的话。

无论是真心欺骗,还是假意逢迎,亦或是好心的安慰。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撒谎才是人最真实的状态。

不撒谎的人在现实中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给撒谎的人机会,如果我们都像机器一样约束起来,这不是件好事。”

有的时候,你就是不想回信息,但又不想破坏关系。

所以会说:

“对不起,刚刚在忙。”这样善意的谎言,是尊重朋友,也保留了自己的颜面。

网络上流传了这样一个潜规则:

“已读不回,就是暴政。”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陈咏开在《奇葩说》中说:

“已读不回不是真正的暴政,真正的暴政是我压根就不在乎你。”

我们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的回应,安全感得到确认。

但是把关系好坏建立在别人是否回复信息上的人,其实内心多半是空虚的。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已读功能会绑架我们的生活,它会让整个聊天变得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所有的问题都会因为“既然你已经读了,不回就是不尊重我”而起。

人是群居动物,但每个人都需要独处的时间。

已读不回不是暴政,已读后必须秒回才是真正的暴政。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有很多人想要有已读功能的初衷是:

“想知道喜欢的人到底有没有看到消息,如果他看到了,自己的内心还能有一点点安慰。”

可是我想说,如果他总不回你的消息,那你还不如删除对话框,毕竟知道他已读了,你的煎熬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社交是有规则的,与其步步紧逼,不如给彼此之间留一些空间。

社交软件里的人们,总是带着一颗八卦和看客的心,好奇地想知道别人的生活。

同样也被窥视着、入侵着、侵占着彼此的内心世界。

唯独,没给自己留空间。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朋友圈锁起来,设置仅三天可见。

人都需要活得像刺猬。


太远了容易感到冷漠,太近了则会扎到彼此,唯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更容易相互取暖。

“微信终于有已读功能了”

很多事情,不一定非要有答案,很多时候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爱你的人不需要已读提示,他也会一直守着你的消息。

不爱你的人,再怎么提醒也只会换来一片沉寂。

虽然没有办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你最起码可以假装没听到,我假装没叫过。

不想回你消息的人永远都不会回你,不喜欢你的人永远都不喜欢你。

有些消息,没回就别再等了。

不要一遍遍的试探,为什么不回,原因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有些爱,不回应就算了,爱情里压根就不存在此时无声胜有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