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小寶搶玩具,媽媽怎麼辦?

一、家裡有兩個娃,經常因為一個玩具爭得面紅耳赤

朋友李佳打電話說:自從有了二寶(2歲),大寶(6歲)在家裡就沒有消停過。一會兒要用二寶的奶瓶喝奶粉,一會兒非要在孩子餵奶的時候讓李佳抱她。有時候大寶去大姨家過夜,甚至宣稱再也不回自己的家了。

上個週末是大寶的生日,爺爺給大寶買了一個洋娃娃,拿到玩具,大寶迫不及待的要打開。二寶當時也在場。當洋娃娃從包裝盒裡拿出來的一瞬間,大寶一把把洋娃娃跑到懷裡,高興的又蹦又跳。二寶也想要洋娃娃,伸手想去拿,被正在興頭上的大寶一把推開。二寶“哇”的一聲哭了。爺爺見二寶哭了,趕緊抱起來安慰。一邊安慰二寶一邊讓大寶把洋娃娃給二寶玩一會兒。大寶生氣的說了句:“不給,怎麼什麼都是她的。”說完就氣呼呼的抱著洋娃娃回自己房間了。

最後,雖然用生日蛋糕把大寶哄好了,可是,她的洋娃娃被藏了起來,並且一整天都沒怎麼理會二寶。

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家庭,兩個孩子因為一個玩具而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的狀況很多。

如果父母處理得當,可以完全化解倆孩子之間的矛盾;如果父母處理不當,還會加重孩子之間的矛盾。其實,孩子之間的爭吵是在對父母的愛和關注進行競爭。

大寶、小寶搶玩具,媽媽怎麼辦?

二、為什麼兩個孩子之間不能和平相處

較小的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和處於兒童期,爭執目的性是不一樣的。現在主要分析,當小寶處於幼兒時期,兩個孩子爭執的原因。

1、小寶必須要經歷的佔有慾時期

李瑞敏的《捕獲兒童敏感期》一書提到:

“自我形成的早期,一定是從佔有可觸摸的物品開始的。”

這個的解釋是,把東西據為己有是幼兒在自我形成的過程中,需要經歷的一段過程。

舉個例子,強強和文文是鄰居,兩個孩子都是兩歲。他們的媽媽經常讓兩個孩子在一起玩。因為是同齡,小孩子們在一起玩還是比較開心的。但是,有一段時間,兩個孩子總是鬧矛盾。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總是各自拿著玩具,不讓對方玩。對另外的一個孩子說“這是我的”。另一個也是不甘示弱“這是我的”。

這就是處在佔有慾時期的孩子的表現。他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別人不能隨便動自己的東西。

大寶、小寶搶玩具,媽媽怎麼辦?


2、大寶的情感需求和心裡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心理作家埃裡克森認為,想讓兒童擁有安全感,保持持續穩定的關愛是必不可少的。

舉個例子,李梅的小女兒琪琪出生後,她的兒子子豪經常會因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發脾氣。並且對李梅道理式的勸說根本不理會。有一次,李梅哄琪琪睡午覺。剛剛把琪琪哄睡著,子豪不小心把水杯打碎了,把剛睡著的琪琪給驚醒了。疲憊的李梅吼了子豪,子豪生氣的說:“把妹妹給扔掉。”李梅聽了孩子的話突然愣住了,李梅不知道為什麼子豪會這麼恨琪琪。

孩子從出生開始,享受著父母全部的愛。像子豪那樣,在琪琪出生之前,父母的愛全部都是自己的。當琪琪出生後,子豪看著爸爸媽媽把所有的經歷放在了琪琪身上。覺得自己的愛被琪琪搶走了。子豪沒有了安全感,覺得爸爸媽媽不再全心全意愛自己。

子豪在琪琪出生後總是因為小事情發脾氣,其實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他希望爸爸媽媽可以依然愛自己。子豪是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判斷爸爸媽媽是否還愛自己。而爸爸媽媽又沒有注意到子豪的情緒變化,忽略了對子琪的感受。導致子豪覺得自己的愛是被琪琪搶走了,所有才對琪琪產生厭惡。

大寶、小寶搶玩具,媽媽怎麼辦?

三、怎麼讓孩子和平相處

《如何說孩子才能和平相處》一書中提出:

“手足之間的爭執,是對父母的關愛和關注進行競爭”

孩子之間的矛盾和爭執,無非就是搶玩具和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這兩件事情。

1、建立兩個孩子之間的情感基礎

二寶出生初期,是建立兩個孩子感情基礎最好的時期。

我的一個同事在這個方面處理的非常好:二寶在出生後,拿出大寶出生時的照片,把小寶和照片裡的大寶對比,並給大寶講他剛出生時的樣子。同事還會經常讓大寶觀察二寶,大寶慢慢變得喜歡二寶。放學回來總是先跑去看二寶。偶爾大寶會調皮,捏一下二寶的小臉,或者搖一搖二寶的小手。同事也不會呵斥大寶,而是告訴大寶正確對待小寶的方式,大寶一般都會接受。即使是大寶真的做了傷要害小寶的事情,,同事也不會對大寶發脾氣,她總是溫柔的問他:“如果你小的時候媽媽這樣對你,你會開心嗎?”

一直受到媽媽關注的大寶,沒有感到二寶對自己的威脅,從而放下戒心,開始正常對待二寶。孩子天生具有同情心,看到可愛的二寶,自然也有了想要愛護的情感。這就建立了兩個孩子的感情基礎。

建立兩個孩子感情初期,如果父母處理的好,之後再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問題會很容易。

大寶、小寶搶玩具,媽媽怎麼辦?

2、二寶的佔有慾期要更多關注大寶

當二寶佔有慾期時,要避免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既得讓二寶順利通過佔有慾期,又要保護好大寶的自尊

舉個例子,還是我那個同事。她說她最初在對兩個孩子搶玩具這件事情上,也一直認為大寶應該讓著小寶。那樣處理的後果是大寶開始討厭二寶,後來,她換了一種方式。

有一天她的兩個孩子在一起玩時,二寶突然又搶過大寶手裡的汽車,說:“這是我的。”大寶的玩具被搶,下意識的從二寶手裡奪過汽車。大寶“哇”的一聲苦了。大寶也氣沖沖的走開了。同事拿了另外一個玩具汽車,把二寶安撫好。她走進大寶的房間,大寶眼睛裡帶著眼淚,看到媽媽進去了,感覺把眼淚擦乾。同事說他當時感受到了大寶的委屈,很心疼大寶。因為每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同事總是要大寶讓著二寶,大寶把委屈都壓在了自己心裡。

同事安慰並向大寶道歉。大寶抱著同事哭了,哭的很委屈。大寶情緒穩定後,同事告訴大寶佔有慾敏感期的事情,並希望大寶能幫助二寶度過佔有慾敏感期,大寶很高興的答應了。同事提醒大寶,不願意分享給二寶的東西,自己收拾好。之後兩個人的矛盾少了很多。

大寶的玩具被二寶搶,媽媽又護著二寶,大寶心裡覺得媽媽更喜歡二寶,不喜歡自己,開始討厭二寶。同事的做法非常好,既能處理二寶的敏感期,又解開大寶的心結,讓大寶覺得媽媽是愛護自己的。所以,大寶很願意幫二寶度過敏感期。

這個時期,父母需要對大寶投入更多關注,讓大寶知道爸爸媽媽對大寶的愛,這樣才能很好的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

大寶、小寶搶玩具,媽媽怎麼辦?

3、沒有感情基礎的孩子之間也可以和平相處

心理學家多蘿西·巴魯一直堅持的主題思想:只有把壞情緒發洩出來,好情緒才能體現出來。

這個的理解是:一個人只有把不高興的事情說出來後,才能讓自己高興起來。

舉個例子:張麗的兩個孩子經常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鬧矛盾。小寶還小,張麗總是要大寶讓著二寶,大寶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幼兒園的老師打電話說,大寶在學校上課時聽課不專心,還會經常發脾氣。張麗覺得事情變的嚴重了,於是,試著找大寶談心。

大寶向張麗控訴內容大概是:家裡人只關心二寶,沒人關心他;東西總得讓著小寶,媽媽不愛他;媽媽總是因為小寶而訓斥他等等。大寶最擔心的是有一天爸爸媽媽只要小寶,不要大寶。張麗聽了大寶的話,嚇了一跳。自己無意識的一些行為對大寶的傷害竟這麼大。

第二天,一早,大寶要去上幼兒園了。臨走前,大寶對張麗說:“媽媽我想親親你。”張麗覺得一夜之間,大寶變了。張麗決定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試著站在大寶的角度考慮問題,增加了對大寶的關愛。幾天之後,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說:大寶的改變很大,現在上課經常積極的回答問題。

兩個孩子的矛盾大多起源於父母沒有正確對待大寶。對小寶的關注過多,對大寶的關注又太少。總覺得大寶是大的,應該懂事。其實,他也還只是個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關愛。

大寶、小寶搶玩具,媽媽怎麼辦?


4、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解決

以上的幾個問題解決後,孩子之間還是會有矛盾和爭執的,這時,父母不要急著介入,讓孩子自己處理,矛盾和爭執是孩子是必須要面對的社交內容。不必過多擔心,孩子一般會處理好,如果父母一旦介入,反而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訓練。

如果孩子處理結果對另一方不公平時(一般是大寶對小寶不公平),父母需要要介入,找到問題所在,將自己的建議告訴孩子,最後還是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父母不能干預。

爸爸媽媽希望家庭永遠是和睦的,兩個孩子之間是相親相愛的,這就要求爸爸媽媽拿出更多的耐心對待孩子。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讓孩子能成為更好的孩子,讓我們都成為更好的父母。

大寶、小寶搶玩具,媽媽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