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因小人物陷害,入秦成就大業
《史記》有載:范雎得出。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張祿。
眼看著就要徹底沒氣,魏齊府的一個小廝卻發了善心,把他救下了,而且給魏齊、須賈撒謊說范雎已經死了,他都給埋了。然後把瀕死的范雎帶回家裡,悉心治療和照料,范雎終於是活過來了,范雎知道他不能再隨意地出入大梁,因此就讓鄭安平幫他多多留意消息,並且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張祿,要鄭安平以後不管在哪兒都要這樣稱呼他。
《史記》有載:秦昭王使謁者王稽於魏,鄭安平夜與張祿見王稽。王稽知范雎賢,過載范雎入秦。
鄭安平畢竟是久在丞相府出入的,因此對此等事情還是做得很不錯,找到了當時正出使魏國的秦使王稽,一番試探之後,知其為秦國求賢。於是,有了范雎和王稽的相見。
其後,王稽帶著范雎和鄭安平,經歷一番周折離開了魏國,朝西直奔秦國咸陽而去,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范雎之才被秦昭王看重,終得功成名就,鄭安平也跟著雞犬升天。
范雎因小人物鄭安平、范雎,一朝功業付流水遺憾離秦
范雎確實有雄才,幫助秦昭王順利親政,為秦國獻上根本大策“遠交近攻”,在被拜為丞相後,更是勇於任事兢兢業業,把秦國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堪成秦昭王時期之秦國砥柱。
《史記》有載:後五年,昭王用應侯謀,大破趙於長乎。已而與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殺之。
只是范雎的性格缺陷太過明顯,就是恩怨得失之心太重,有個成語“睚眥必報”說的就是他這樣的人。因為長平之戰中武安君白起功勞太盛,他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就像秦昭王進獻讒言,致使最佳滅趙時機錯過。
《史記》有載:任鄭安平,使擊趙。鄭安平為趙所圍,以兵二萬人降趙。應侯席槀請罪。
范雎幾乎可以說有仇必報的,他任秦相以後,可是讓魏齊和須賈都沒落得一個好下場。當然,對於他的救命恩人鄭安平,就更是極盡可能地照顧,就因為心中的那份情誼,他錯看鄭安慶的才能以及人品,舉薦他領兵出戰得到允許。
沒想到,他舉薦的這個人上了戰場上,壓根就不是領兵之才,輕易地就被包圍了。若是戰死沙場,這樣也就罷了,可偏偏不動一兵一卒就為了一個空頭爵位武陽,不顧屬下意見,就帶著兩萬秦軍投降了。
消息傳回秦國,朝野譁然,范雎知道這都是因為他的原因,只好背下了這罪責,向朝野請罪,秦昭王念及他的大功這次沒有怪罪他。
《史記》有載:後二歲,王稽為河東守,與諸侯通,坐法誅。而應侯曰益以不懌。
可是,范雎可不僅僅只有鄭安平一個恩人,對於他的另一個恩人王稽,他當然也是極盡照顧,卻沒想到,他又一次看錯了人。
王稽經他提拔,任河東郡守,這可是一個肥缺呢,卻沒想到人心不足蛇吞象,王稽竟然與其他諸侯暗自溝通,賣國求榮。
這下范雎又再一次是被自己的恩人給坑慘了,他知道他和秦昭王之間的那點君臣之義,早就因為這兩次難以挽回的罪過而耗光了。
因此,只能辭去他兢兢業業做了近十年的大秦丞相,遺憾離開了辛辛苦苦為之付盡心血的秦國土地,自此淪落天涯風塵之中。
參考文章:《史記》《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