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遵循内心的人

王阳明,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之一;

儒家的四大圣人(孔孟朱王)之一;近500年中国最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

他创立了名垂千史的心学体系:致良知,知行合一,事上练等等。

他是很多伟人的榜样,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张居正等。他的思想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可以说是心学推动了日本近代的崛起,日本的明治维新的诸位豪杰异世,皆由王学为先导,日本的著名大将东乡平八郎,更是“一生伏首拜阳明。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的思想更是习阳明心学的精髓所在才创立了2个世界500强的神话。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阳明


王阳明|做一个遵循内心的人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已,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保持心中沉淀“的境界。


要想静心,就要多做事,多经历,用繁琐的事情和严厉的要求摩擦自己,直到把自己的心和性情磨得处事不惊。


提升修养境界的许多奥妙,都可在坚持事上磨练中得到体验,如坚持过最艰苦,最难熬的时刻,忽觉自我没有了,呼吸似乎也停止了,”我“与天地大自然似乎融为一体了。这就好比你跑步的时候,跑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疲惫不堪,也许这时你感到自己已达到体力的极限,这就是最困难的时候了。但是,只要你突破这种思想的束缚,咬咬牙继续前进时,过后不久,呼吸似乎没那么急促,莫名奇妙出现了一种从未由过的活力和耐力。


有些人,你用言语劝告根本不起作用,必须让他亲身经历失败,他才会得到真知。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强烈主张”事上练“的良苦用心。

所以《小偷家族》里的老奶奶被问到由什么建议给年轻人的时候,她回答:没有。因为,反正年轻人也是不会听的。


王阳明|做一个遵循内心的人


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现在的很多人吃饭的时候,即使没有什么事情,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控制不住。


有人问禅师:”您是怎么修行的?“

他答道:”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对方很纳闷,吃饭睡觉这样的事情,谁不会啊,你这也叫修行?”

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你们吃饭左顾右盼,想这想那,思绪纷飞,而我们,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它念。


王阳明说,我们做功夫,只求每日减少,不求每日增加,减去一分人欲,便恢复得一份天理,多么轻快洒脱,多么简单的功夫。


人生若如烟火,绚烂过后归于平淡,一颗通透的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在恬淡与豁达中才能感到生命的甜美。


王阳明|做一个遵循内心的人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阳明说,因为我有可以分清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天理就在我心中。而当我遇到不公时,良知是知道的,良知是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可很多人都违背了良知的指引,做了缩头乌龟。


一个人如果在年轻时代不释放自己最本真的性格,他这一生将是不完美的。因为人到中年,就必须负担起社会所赋予他的责任。

这个时候,就需要内敛,有时候应该委屈求全,有时候应该忍辱负重。无论是年轻时的浮夸还是中年以后的老成,王阳明都做的很好,因为他在凭良知做事。


溪流一路下山,遇到岩石阻挡时,就轻灵地绕身而过,避实就虚,而不是硬顶硬碰,徒耗力气,碰上土坝当前时,或寻隙而过,或积蓄力量,到达一定高度后再漫游突围,从高处泻下时,挥洒不如,处变不惊。


这是一种洞悉规律后所达到的高度自由的境界。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能效仿水的特性,依乎天理,顺其自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无处而不安然。


最后送上乔布斯的名言:

人活着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勇敢的追寻自己的心灵和直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