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感覺能聽懂,自己做題就蒙圈?背後的原因是?

很多家長疑惑:

詢問孩子當天的聽課情況,他說的都聽懂了,但是回家做作業,一問三不知。

看他平時明明很努力,但學習上就是不開竅。

“上課能聽懂,做題就蒙圈”,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如果孩子出現上述情況,家長務必重視起來,孩子所說的“懂”,是真的懂了嗎?為什麼懂了,還不會做題呢?

下面我們來分析具體原因:

1

自主思考能力差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真正理解並掌握知識,就要學會多動腦,勤思考。

學習強調主觀能動性,要自己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不是一味依賴老師解決問題。

有些孩子看似上課聚精會神,但只是在機械的聽講,不動筆,不懂腦,沒有走心,一節課下來只記住了老師所講的表面的知識,對重點要掌握的重難點只是一掃而過。

孩子依賴於老師的指導,跟著老師的思路才可以做出題,沒了老師的引導,知識就會短路。

再者缺乏鑽研精神,一道題只求會解就行了,不會探究其他解法,如此一來,題型稍微有變,就不會舉一反三。


解決方法:

要養成自主思考的思考的習慣,掌握老師的解題方法,也要運用其他解法。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作業不要求快,不要敷衍,遇到難題先思考,翻閱筆記,參考書,請教老師,爭取把遇到的重難點吃透。

2

聽課不記筆記

學習要眼到、耳到、心到、手到,其中“手到”極為重要。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習要勤動筆,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孩子要把學習過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學識,就必須認真地學習記筆記。記筆記不僅能加深印象還能鍛鍊自主思考能力。課堂跟著老師的思路記筆記,更不容易走神。

孩子上課認真聽課和會聽課是兩種不同的結果,有些認真只是流於表面的形式,眼睛盯著黑板,不動筆,不走心,一節課下來看似聽懂了,等第二天學了新知識,又會忘記。

孩子上課感覺能聽懂,自己做題就蒙圈?背後的原因是?

會聽課的孩子,往往會準備筆記本,做好筆記,一方面加深記憶,一方面記錄重難點,便於複習。

要讓課堂效果事半功倍,記筆記是重要工作之一。

解決方法:

主要記大綱,重難點及解題方法。老師解題時,記推導思路及老師的解題技巧。

除了易錯點和解題思路,要記通過課外學習記補充知識點還有自己的總結及思考。

3

不懂裝懂,對學習沒興趣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習天賦很重要,學習態度更重要。

有些孩子明明上課沒聽懂,老師問大家“聽懂了沒有?“,他也跟著點頭。

不懂裝懂的原因基本有三個,一是本身對學習沒興趣,就會抱著矇混過關的心態學習,一節課得過且過,不在乎有沒有學會。


二是膽小,不敢提問,害怕老師批評,或者覺得別人都會了自己說不會那就顯得很沒面子,於是也不懂裝懂。

三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確實懂了怎麼解題,但由於自己沒有深度思考,課後自己做題又做不出來了。

解決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才願意花時間去學。興趣的培養離不開成就感的獲得,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解決問題,解決一個難題就給孩子一份獎勵,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

再者,要鼓勵孩子大膽提問,課堂之上大家都是初學者,不會因為誰不會而嘲笑誰。主動思考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爭取把最難的題在課堂上解決。

4

沒有做好複習工作

要真正弄懂知識點,並且加深對重難點的記憶,不僅是聽老師講課那麼簡單,還要做好複習工作。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習若沒有回頭看的習慣就容易學過即忘,以至於看到題目不會做會產生恐懼,不願解題。

對課本的基本知識、定理、定律熟練程度不夠,成績也就自然不能提高。

沒有及時複習的習慣,對知識點的認知和印象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所以當時就算聽懂了,遺漏了複習這個環節,本來已經學會的內容也可能忘記了。

解決方法:

養成複習的習慣,每次做題前,要先翻閱課本,課堂筆記複習當天和學過的內容。

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每天覆習哪個學科的內容,複習多長時間,如何檢驗學習成果等,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家長也要對孩子的教育嚴抓緊管,發現孩子有“上課都會,做題蒙圈”的現象,要與老師做好溝通,對症下藥。

要讓孩子知道,學習不是為了完成任務,不是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要真正把知識學會學透,只有自己真正領會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