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无论是在房地产、金融、甚至教育领域,都会有形形色色色的行业协会。协会本该起到促进行业交流、扮演行业发展纽带作用,但部分地方协会却过度市场化,常年通过培训指导、评比颁奖、组织会议、各种巧立名目,收取企业、商户入会费及资质申请通道费。本该造福一方民营经济的协会,在金钱面前,变成了敛财机器。
01.
商户不向协会缴费 便会被举报没有办学资质
近日,河南郑州几家艺术培训机构向媒体爆料,河南省艺术培训协会在疫情期间声称商户复工复产需要向该协会提交资料报备,并以商户没有相关证照为由威胁举报中小商户,巧立名目违规收取费用,称如果商户能够缴纳3000元-8000元不等的会员费用,协会就不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商家。
据爆料商户介绍,河南省艺术培训协会要求商户向协会开具复产复工的材料,但其仅为行业协会,属于民间组织,复工材料应出具给教育部门或工商部门,对行业协会是否有此职责存疑。商户表示,协会在要求他们出具材料时,并没有展示任何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授权的证明或者文件。是谁赋予了他们的权力,他们是否涉嫌滥用职权,这些都不得而知。
商户进一步透露,该协会以没有资质为由要挟商户,可实际上,其自己会员商户也有很多没有资质,举报与否完全取决于商户是否缴纳其要求的费用,几千元的会员费实际上就是一笔保护费,不交给协会就可能被协会举报,交了钱即便没有资质都会被协会庇护,协会如此功利的行为也令商户唏嘘不已。
02.
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要求素质教育类机构具备办学许可
实际上,教育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更加清晰地将不同类型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督范围进行了划分,对重点监督对象也进行了明确表态。《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明确表示“设立实施语言能力、艺术、体育、科技、研学等有助于素质提升、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以及面向成年人开展文化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可以直接申请法人登记,但不得开展第一款规定的文化教育活动。”。
也就是说,目前《民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要求素质教育类机构具备办学许可,各地监管部门也对该品类资质没有明确要求。
除此之外,近日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意见》中,提到了要求各类社会体育俱乐部明确培训宗旨,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收费管理等规章制度。然而,对于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体育培训的体育俱乐部,文件中也未要求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这也意味着把部门明确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不需要取得办学许可。
由此也可以看出,协会所谓的“举报”,主要目的是以中小商户不懂法为名,对商户巧立名目违规收取费用。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都造成巨大损失,教育行业损失尤为严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面向全国31个省市的校外培训机构,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培训机构影响”的在线问卷调研显示,超过90%的机构表示存在大影响,经营存在部分困难或严重困难。其中,79%的受访机构表示账上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不到,8%的机构甚至只能支持半个月以内;13%的机构能够支持3-6个月,只有7%的机构能够支持6个月以上。
在全国各行各业火热复工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依然不能正常开业,整个行业今年遭受重大损失,不少培训机构倒闭。从1月疫情开始到6月,教育培训机构半年没有任何收入,还要承担高昂场地租金成本和人员工资。对于严重依赖现金流的教育培训行业来说,无疑是压力巨大,“活下去”成为行业关键字。
多数中小教育培训机构都在拼命挣扎,通过降低成本、转战互联网等方式积极为复工复产做准备,静待复课时机。在整个行业都遭受重创无比艰难的环境下,河南省艺术培训协会作为行业组织不但不积极帮扶中小商户,居然还利用协会资源打压小微商户,利用疫情生意艰难巧立名目创收,试问到底是谁给的勇气和胆量?
03.
协会许可证已过期
打开该协会网站,首页赫然写着协会服务范围和职责,机构办学资质、税务统筹指导、机构学员保险、学员机构投诉等服务范围。协会简介上显示,河南省艺术培训协会是经河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发起,由河南省文化厅批准并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于2008年6月在河南省民政厅登记设立的旨在服务和管理河南省民办艺术类培训机构的行业性协会。据企查查显示,该协会许可证有效期已于2018年过期。
投诉商户致电协会主管部门河南省文化厅,文化厅相关人员表示省厅旗下并无河南省艺术培训协会,也从未有过任何指导。再次致电河南省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该局核实“河南省艺术培训协会”在该局有注册,但只是社会组织,没有挂靠任何政府机关,没有任何政府职能。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协会官网上所谓的行业标准制定、违规现象监督、投诉处理等职责从何而来呢?郑州多家商户控诉其违规收费也就不难理解了。
04.
“伪行业协会”已成为行业毒瘤
必须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不少协会、学会、研究会、促进会等组织,和主管部门权责不清,行政化色彩明显,“打擦边球”现象屡屡出现,被公众讽为“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
一家教育机构愤慨表示,大家之所以信任协会,是觉得协会可以为大家带来良好的政策指导和资源共享,可是协会滥收费的行为对商家带来极大伤害。另一家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则认为,协会此举是以利益为导向,一些品质不过关的机构交了“保护费”,协会就给他们庇护、背书,而正规的、品质好的机构,却会因拒交“保护费”被打压,长此以往,对整个行业生态都是一种破坏。
事实上,行业协会设立的初衷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但个别类似河南省艺术培训协会这样的组织和一些打着协会名义”伪行业协会”,基于自身利益考量,损害正规商户利益,反而引发了市场不公平竞争现象,营造出”不公平“的市场环境,这种组织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秩序,已成为行业毒瘤,给整个行业生态造成巨大损坏。
规范这些社会团体的运行,严管各种伤害政府公信的非规范机构运作,引入公众舆论监督,已迫在眉睫。让它们在合法规范的轨道上运行,真正起到帮助行业良性发展的作用,才能利国利民,不负众望。
疫情后期部分地区复工复课逐渐开展,我们建立了“教培人的复苏计划”,共同交流遇到的相关问题,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