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浅谈三国时期的“教子”之术

近来经常见到关于“熊孩子”的负面新闻,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三字经》中的经典名言:

养不教,父之过。

从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浅谈三国时期的“教子”之术

没错,孩子的一些行为往往是和家长的管教有关。部分父母过于溺爱子女,对于孩子犯的错误不去及时纠正,过度的包容和宠爱让孩子失去学习明辨对错的机会,最终导致一些“恶性”发生。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父母则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如当年刘备给刘禅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犯一点小错不是什么大事,等到酿成大祸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教育子女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历史上的名人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要说在历史上,父母对子女教育做得最好的时期,我觉得是三国时期。虽然三国处于战乱纷争时代,但是曹操、孙坚、刘备都把培养孩子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他们的育子方式和箴言也在历史上广为流传。

从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浅谈三国时期的“教子”之术

曹操剧照(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曹操的育子之术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不仅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控朝政,而且还特能生儿子,一生就是25个。这儿子一多,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如何教育孩子就成了当务之急,这也是曹操“头疼”的大事!

我就以曹操两位典型的“熊孩子”为例,看看曹操是如何教育的。这两位分别是大名鼎鼎的任城王曹彰陈思王曹植,一个能武一个能文,都是当世不可多得的天才。

从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浅谈三国时期的“教子”之术

曹操剧照(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曹彰自小勇力过人,能徒手和猛兽搏斗,因此时常跟随曹操征战沙场。对此,曹操很生气就批评他:“你整天这样骑马射箭,和一武夫有什么差别,应当多看看书,多学学《诗经》、《尚书》这样的典籍。”曹彰则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男子汉大丈夫就要做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为将)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曹操听后,是一笑而过,不再强求曹彰学习诗书典籍。后来,曹操以曹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出征代郡平叛乌丸之乱。曹彰在此役大显身手,不负曹操厚望,平定了北方叛乱。

曹植以文采出名,在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曹操对曹植是相当的宠爱,同时安排了赋有才华的杨修和丁廙在曹植身边,以帮助他在文学、诗词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浅谈三国时期的“教子”之术

曹植的七步成诗(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从曹操的安排来看,一切都是有意为之。他能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不打压他们的积极性,任其发扬优势,甚至时常助其一臂之力。可以说,是曹操善于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帮助他的儿子们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吴夫人的教子方法

曹操教育出的子女可谓是优秀,但他仍不满意。为什么呢?因为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十分鲜明的表达了对孙权的赞赏,同时也间接夸赞了培养出孙权的吴夫人是如此了得。

从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浅谈三国时期的“教子”之术

孙权剧照(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吴夫人是东吴武烈皇帝孙坚的夫人,也是孙策、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和孙坚育有四子一女,但因孙坚常年在外征战,教育子女的工作便落到了吴夫人身上。吴夫人对待子女的教育多采用"实践加理论"的教学方式。又时常陪伴在孩子左右,引导他们分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

孙氏兄弟四人,除孙策较早出去打拼外,孙权及两位弟弟孙翊、孙匡先后获得了“举孝廉”的机会。举孝廉是汉朝时期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多以品学兼优,孝道、德行优秀的人为主。孙氏兄弟四人(有史料记载,孙坚有五子,但此处以《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中记载为主),就有三人被举为“孝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吴夫人的教育功不可没。

从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浅谈三国时期的“教子”之术

武烈皇后吴夫人(图片源于网上)

关于教育的方法,前文提到过:吴夫人多以实践教学为主,采用陪伴式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去做出正确判断。以下从三个案例中来感受下吴夫人的教子之术:

第一则,规劝孙策。此事记载在《会稽典录》当中。孙策有一位叫做魏腾的功曹,因不按孙策意思行事,遭到孙策的死亡威胁。吴夫人得知后,为保魏腾,便靠在井边,以死相谏:“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

吴夫人的话句句有理,孙策听后才恍然大悟,赶紧释放了魏腾。如果不是吴夫人及时出面教诲,孙策此时已酿成大祸,更别提日后能否拥有江东基业了。

从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浅谈三国时期的“教子”之术

第二则,辅佐孙权。孙权掌权之初,吴夫人是十分担心。怕年纪轻轻的孙权无法掌控朝政,难以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于是,吴夫人就带着孙权去找大臣们商量。

策薨,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袭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子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物所忧。”众皆壮其言。(《三国志·吴书·董袭传》)

权初承统,春秋方富,太夫人以方外多难,深怀忧劳,数有优令辞谢,付属以辅助之义....(《三国志·吴书·张纮传》)

通过吴夫人的言行,不难看出吴夫人为保儿子能够守住基业,一边对忠心者信任有加;一边又能礼贤下士,体贴关心部下。由此来笼络人心,共保孙权成就大业。

吴夫人利用

言传身教的方法把这“驭人之术”传授给了孙权,这也为孙权在日后的人才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浅谈三国时期的“教子”之术

吴夫人剧照(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第三则,作出决定。赤壁大战前,面对曹操的战书,孙权是犹豫不决。于是请周瑜到吴夫人的住处一同协商对策。周瑜到来后便把利弊分析的头头是道,吴夫人听后很高兴,就说:“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孙权知晓母亲的意思后,就果断作出决定:拒绝曹操的劝降,主动联合刘备与曹操大战。这也就是人尽皆知的“赤壁大战”。

吴夫人在对孙权的引导和教育上是尽心尽力,史书称: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

小结:不管是吴夫人的言传身教还是曹操的因材施教,都是希望子女能够早日出人头地。对于孩子的教育,应当是根据孩子自身的优势去进行施教,而不是通过单纯地棍棒教育来逼迫孩子成长。另外,父母的言行也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这点也是值得我们深思!

何为好的教子方式

如今,我们对子女的教育可谓是“挥金如土”:买各种最新最好的学习用具,请最好的家教补习,报各种兴趣班等等。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反观上述的案例来看,这样真得是最好的教育吗?

真正的教育还是需要从父母自身出发,多去思考和学习:

其一,不能人云亦云,需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去量身定制一个可行的教育方案;

其二,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美好的童年回忆,不能让孩子从小就背着巨大的压力前行。虽然大家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过度的成长压力也会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

其三,父母应该多花点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就如吴夫人一样,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通过教导式的教学,引导孩子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可以分清是非;

其四,不能一味的把教育任务都抛给学校,抛给老师;父母应该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

所以,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相反,差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子女往相反的方向发展。至于如何教育好子女,可以尝试借鉴古人的经验,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去因材施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