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的集寧田野,金黃的麥浪、果實累累的玉米、隨風妖嬈的油菜花……繪就了一幅鄉間美畫卷。
在集寧區馬蓮渠鄉大十號村村邊的沃野上,20多個村民正在搶收馬鈴薯。在村支書馮紀生的指引下,我們在忙碌的人群中找到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段金鳳。
其實引起我想深入瞭解她故事的原因是,段金鳳在馬蓮渠鄉慶豐收文藝匯演上舉著農產品笑容燦爛的樣子,她那奔向小康路上富有感召力的笑容讓人記憶猶新,於是就有了想採訪她的執念。這一採訪,果不其然,致富帶頭人、種養植大戶、內蒙古金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等一系列頭銜都源自眼前的這位段金鳳。
走出山村,卻又想回到山村,段金鳳回顧自己前半生的抉擇,也覺得自己的確沒走尋常路。年輕時遠嫁烏海,在那兒有了自己溫馨的家,過上了村裡人羨慕的“城裡人生活”,可數年下來,總有一根剪不斷的鄉思牽動著她的內心,於是2013年她決定攜老扶幼全家歸鄉。這一大膽決定開始時受到家人的反對和異議,可是既然認準了的事情,就一定要辦成,段金鳳力排眾議,毅然決然投身黃土地。
投身黃土地,變身引路人。大十號村的村民們年齡結構普遍偏大,段金鳳的歸來,成了村裡少有的幾個年輕人之一,大家對於她的歸來有不解,也有疑惑,這個年輕人回來到底要幹些啥?
回村的第一年,段金鳳就大膽地發展起了合作社,和村裡幾名一心一意致富奔小康的能人們聯合起來發展種養殖業,將閒置的土地以流轉的方式集約化管理,然後再將合作社發展取得的紅利分發給流轉出閒置土地的村民,這樣村民有了收益,閒置撂荒的土地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幾年發展下來,段金鳳“盤活閒置地、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義善舉得到了村委會和鄉政府的高度讚揚,這也就出現了我們開頭瞭解到的情況,段金鳳作為種植大戶代表登上了馬蓮渠鄉慶祝2020年農民豐收節活動的舞臺上,並做了精彩發言。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無不盡顯收穫之美。採訪途中,段金鳳帶我們參觀了她種植的2000餘畝農作物,其中有土豆、玉米、葵花等各類品種,秋日來臨,她種植的農作物全部喜獲豐收,村民們的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
種植面積從原來的小面積種植,到現在的大規模發展種植業,段金鳳不僅富了自己,更造福了一方鄉親。在她經營種植的土地上,為村裡一半兒的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機會,她忙,帶動鄉親們也忙了起來,村民們流轉土地有一份收益,在她的公司工作也有一份收入,兩份收入加起來每戶村民每年有近兩萬元的入賬。
收入有了,村民們的積極性也被帶動了起來,“等靠要”思想已成為了過去時,積極勞動奔小康成為了眾多村民的共識。
每天早晨5點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才能稍稍歇歇,原本在城裡悠閒自在的日子,如今風裡來土裡淌,灰頭土臉,當問到她有沒有後悔這樣的選擇時,她用今後的打算回答了我們的問題:“在去年成立公司的基礎上,我今年開始著手建設馬鈴薯組培室,明年還要建設一個氣調窖,種植的玉米也想進行再加工後出售,這樣村民們豐收後也不會愁沒有銷路了。”
實實在在的回答,勤勤懇懇地勞作,段金鳳用她的辛勤付出,為村民們打通了致富路,也成就了她的無悔人生。在一望無垠的田地裡,她和村民們共同忙碌,一起奮鬥,臉上洋溢著收穫之美,一張張樸實的笑臉展現的是決勝脫貧攻堅的自信和奔向小康路上的幸福。
大十號村的村民們都說:“這幾年我們村飛起金鳳凰嘍。”
採訪返回途中,行走在馬蓮渠鄉大十號村的鄉間油路上,沿線最美的風景便是金秋時節頂著沉重頭顱的向日葵和一浪浪翻滾著的麥田,還有黃綠相間的莜麥田,一路前行,一路看到的是鄉村田野滿載的希望與喜悅。小康路上,正是有了像段金鳳這樣的致富帶頭人,鄉村振興戰略才會有支撐點和持續迸發力,也定會取得累累發展碩果。
編輯:王晶晶 張雅迪
審核:張潔 郭文婕 徐吉寶
終審:鄭少慧
來源:集寧區融媒體中心採訪部 白利芳
聲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者,本平臺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