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相士系列之三:谶语的力量》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行封禅大礼,乘船渡黄河,行至中流时,见月朗星稀,不由兴致大起,在船上与群臣开宴,可能是老人家喝酒有点多吧,他兴之所至,对大臣们说:“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意思是,别看咱们现在小幸福,可汉朝也有“六七之厄”,而且刘家天下会丢失后再夺回来,不知道哪位宗室子孙能担此重任,最终在“六七之厄”时,“当涂高”将取汉而代之。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正规史书里,而且武帝说的不错,中间汉朝的确曾经被王莽篡权,后来才有光武中兴,夺回了刘汉江山,汉武帝后半截话可就成为了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谜题: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叫谶语。
历史上相士们对于谶语的研究可谓不辞辛苦,最早应验的也就是那个亡秦者胡也的预言了,不出所料,千古一帝秦始皇虎父犬子,生了一个叫胡亥的儿子葬送了秦朝万万世的幻想,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对谶语分外迷信,觉得那是无名相士展示自我的机会。后来关于刘秀创立东汉,也是应谶而生。《赤伏符》上明确说干掉王莽的人叫做刘秀,为此王莽的国师改名叫刘秀,也是为了搭个顺风车,只是假的就是假的,那个改名的刘秀改名不久就被干掉了,反而是原版的刘秀真得成为了东汉开国皇帝,这也是一段奇遇吧。
这个“代汉者当涂高也”的预言折磨了汉朝近四百年的时间,先后有好几个人假借此事来试图取而代之,当然最后代汉的曹魏一朝,也是用了这个谶语说自己的合法性,解释有点牵强:“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不管怎么说,这句谶语也算有了归宿。
历史上类似的谶语或者故事并不少,有的让人都无法解释,先说早几年的几个吧:曹操大家都很熟悉吧,史书上说他晚年总是梦见梦见三匹马同食一个槽子,心里疑心,这个槽子的象征可不是太好,是不是说曹家要被马家干掉呀?谦虚好学的曹丞相问谋士贾诩此梦何解,贾诩说;丞相不必惊慌,三马乃是马腾,马超,马岱三人,此三人割据西凉,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曹操心里信服,后来发兵灭了马家三族,也是斩草除根,只有马超马岱跑去了蜀汉。这个故事没解释好,贾诩这个谋士得零分!三马另有所指;乃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后来司马氏父子三人一步步窃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就是明证。
同样晋朝开国太祖司马懿也在《玄石图》上看到“牛继马后”的话,很担心司马天下有朝一日会被牛氏夺走。于是绞尽脑汁,见姓牛的就杀,满朝无疑牛姓重臣。只是他不懂,谶语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总能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发挥威力:司马懿的重孙子司马觐之妃夏侯氏浪荡成性,和一个牛氏小吏私通怀孕,生下了司马睿,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南逃到建康建立了东晋。使“牛继马后”的话恰巧应验,也就是说全部东晋的皇族都是绿帽子产物。
类似的谶语还有很多,比如说武则天的上位、比如说八三四一的由来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世界上真有那么一些人能看透未来,只是并不是别人理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