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全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横贯两岸,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在那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大渡河上,这座桥坚守了200多年的时间,在这200多年的时间中,它一直横亘在大渡河的河流两岸,默默地为河流两岸的川区、藏区人民提供了许多的出行便利。这样一个铁索桥它修建于300多年的康熙年间,在当时可没有什么机械,基本全靠人力,那么它是如何建造的。
时间回到清康熙年间,大渡河严重的阻碍了藏区和汉区的交流。大渡河两岸的正常交流全部靠渡船以及少量的溜索进行,因受地理环境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两岸交流非常的不通畅,时有阻断,这就导致了大渡河两岸的货物经常堆集如山,一些鲜活农副产品因无法及时渡河而造成严重损失。之后,康熙帝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第一座桥梁。
在康熙帝下令修建这座桥梁后,主管官员马上命人去打造13条铁链用以做桥基所用。当铁链做好后,大家为这13条重达40多吨的铁链犯愁了,如何把沉重的铁链运送到对岸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开始用渡船拉着铁索过河,但因大渡河水流喘急加上铁索又太重,渡船还没有到对面就被弄沉了,后来还使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成功。
后来,一位僧人经过此地,为修建泸定桥出了一个好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利用索道滑轮的原理来进行。施工人员按照僧人所说,在江面上架起了三条绳索,三条绳索中一粗两细,粗绳是作为承重索用以捆绑铁索之用,另外两条细索一条用来溜人,一条用来做牵引索。当时在左岸的粗绳固定点要比右岸的高,左岸的粗绳上先套上去若干竹筒,再将铁链分段依次绑在竹筒上,右岸事先做好的绞动盘拉动另外一根牵引绳把铁链慢慢的拉到对岸固定好,然后右岸的细绳上溜过来一个人,把捆绑在铁链上的绳子割掉,这个时候左岸的牵引绳再把这些竹筒一一拉回去,如此反复多次,直到铁链架设完成。
泸定桥除了保留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制造技艺之外,也记载了我国革命的发展历史,它不仅仅是一座桥,也是一种不屈服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