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该不该计较成本?
有人说日本对待任何事情都非常严谨,包括对待基础教育的态度。比如: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日本的“一个人的学校”和“一个人的车站”。
这个“一个人的车站”是北海道JR(即日本铁道公司)石北本线的旧白泷车站。女主人公名叫原田华奈,每天早晨7点16分从该站乘车,前往她就读的远轻高中,下午便乘坐这趟火车坐返回家,是该车站唯一的乘客。
不过,若是考虑经济价值,那么这显然很亏本。难道日本对待教育的态度,就是不计成本么?显然,这个叫原田华奈的女孩是很幸福的。
“感谢这个车站,一直保留到我高中毕业。”
起初,这趟火车,有人曾建议关闭车站,但当地居民纷纷请愿,希望“至少运营到原田毕业为止”,相关部门接受了请愿。2016年3月26日,原田华奈将毕业,上白龙站也将被关闭。
无疑,日本对待教育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是中国也不乏好的做法。
比如:福建永泰县塘前乡芋坑小学为一个学生继续办学。该学校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学生名叫兰新荣,老师名叫吴志光。吴老师有着30多年教龄。
由于兰新荣的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务工,平常的生活靠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照顾,村外的学校条件虽然好些,但离家有9公里,因为没人接送,考虑到该生的实际情况,当地教育部门保留了这所学校,而吴老师也为了唯一的学生默默坚守,成为了全能老师,包揽了课程表里的所有课程。
对于福建永泰县塘前乡芋坑小学这样的事例,也并非是孤例。据悉,永泰全县有农村学校78所,其中单人校19所,而在这19所单人校中,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的学校有11所。可见,中国在教育上为一个学生坚守,的确不是孤例,更加的普遍。
“乡村小学不管多偏僻,条件多艰苦,只要有一个学生,这所学校就不能撤。”
这是永泰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答案。
除此之外,位于中国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王团镇马套子村,也有一所学校。自2012年起,该校老师马彦国便成了三尺讲台上孤独的“王者”。
“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但该有的仪式一样也不能少。”
“山里娃只能靠知识改变命运,教出一个学生,就能脱贫一家人。”
无疑,在教育方面,中国投入非常巨大,而且在不断进步。国家提出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并且很多地方也为之付出了行动,因此教师工资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是如今的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资源渴望,已经不只是局限在有学上的问题上了。
如何持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细心的网友可能也留意到,一些地方也开始注重校园建设,试图解决困扰中国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等,这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地方注重校园建设数量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校园建设的质量。而这不仅仅包括学校的硬件,也包括师资,更包括布局的科学性。
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布局科学性,在不平衡分布下,不注重实际,盲目地建设,不仅无法平衡教育资源,也无法扭转近年来出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更别说破除孩子上学中设定的户籍,住房等附加门槛,最终可能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甚至可能引发交通压力等诸多问题。
因此,办学应该在考虑多方面因素的条件下,再来考虑教育的投入成本问题,缺了布局的科学性,也很难办起人民满意的学校。
“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这是中国作出的庄严承诺,或许中国与日本在教育方面,还存在差距,但是中国一直在努力,未来中国教育事业必然会成为人民满意的事业。
义务教育,让中国孩子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