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征宇:放射学诊断是新冠肺炎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金征宇:放射学诊断是新冠肺炎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与设备的日趋完善,医学影像已步入数据驱动时代。在海量影像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以此优化诊断和治疗方法,使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有了质的飞跃,对疾病的诊断也越来越精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系主任金征宇及其团队通过论文及临床实践经验,论述了新冠肺炎的影像学特征,为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时防控、诊疗决策及治疗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金征宇及其团队研究的这一成果将在今年进博会首次设置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进行集中展示。近日,金征宇做客新华访谈,就CT影像在新冠肺炎诊断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放射医学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行业面临的现状及挑战等方面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同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您作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您能分享一下我国放射学专家如何将我国的抗疫经验传递,为全球抗疫贡献智慧与力量的吗?

金征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放射学界一直是走在抗击疫情的前列。为什么这么说?在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我国放射专家就发现新冠肺炎在CT图像上有一些特征性的显示,他们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国内专家组。与此同时,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也迅速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国际上的其他专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放射学科专家也及时总结经验,在国内和国际期刊杂志上发表了一批时效性很强的论文。此外,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了80多场交流会,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组织、不同学会进行沟通交流,把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传递给世界。

2020年4月初,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在推荐意见里,充分总结了新冠肺炎患者在影像学中呈现的特征性,将这些防疫指南和初步的经验制作成小册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专业领域防治科普问答》),并同步翻译成英文与其他国家分享这一经验。这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不仅是欧美国家,还有“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都进行了分享交流。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学会、不同的人群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更早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充分做好抗击疫情的准备。

新华网:能否给我们解读一下,CT影像在新冠肺炎的诊断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如何从客观角度看待其价值?

金征宇: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经验。早期我们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发现了新冠肺炎早期可能在肺部的CT图像里可以看到胸膜下一些小的毛玻璃样影,到中期可能连成片,到后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识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的这一发现,对整个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诊断经验不足,有些核酸检测不够及时,有些疑似病人会出现假阴性的情况。这时我们会参考CT图像,一旦发现与新冠肺炎相对应的图像特征时,我们会把病人留下来观察,重复核酸的检测。而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法是否对头?病人病情是向好转的方向发展,还是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如何指导治疗?什么时候患者能够治愈出院?以及治愈出院患者后期的随访,这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CT影像在其间发挥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设立方舱CT,这些具有独立性的方舱CT的建立,不仅与其他的病人隔离开来,切断了传染源,又可以迅速对这部分病人进行诊断,由此还推动了“中国标准”的制定。

新华网: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国放射学领域学科发展的现状?

金征宇:从伦琴发现X射线开始,没过多久,放射线的诊断就引入到中国,到83年前成立第一届中华放射学会,建立了放射专家和从业人员的组织。中国放射学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年的基础建设的时期,现在终于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有人称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影像学将成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两个学科。现在很难设想哪个临床学科和医学影像学没有相关性,医学影像学已渗入所有临床学科的临床实践中,这可以看出放射学科的发展非常强劲。同时,该学科的后备力量也非常充足,现有的设备、技术手段都支持了进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比如说物理学、计算机学,还有很多交叉学科都支持了学科的发展,包括人工智能。放射学是一个高度融合的学科,且正在跨学科进行不断发展,未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新华网:对全面提升中国各地各级医院放射诊断质量,我们有什么样的目标?您觉得未来,我国在放射学科的规范化、标准化诊疗方面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征宇:近些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与该领域相关学会都在致力于中国的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建设,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特设了质量控制工作委员会,在我国各省市也分别建立了区域性的质量控制中心。在此基础之上,2018年开始申请设立国家质量控制中心,现在基本上得到了批复。下一阶段,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将会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建立行业标准和指南。同质化人才培养、专家共识,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都将使放射学科更加规范化,能够使基层与上级医院,尤其是在基本医疗方面,不产生太大差异,达到同质化。

新华网: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您都非常关注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作为先驱者,您认为AI从“云端”走向大众还有一条怎样的路要走?

金征宇: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新兴的学科,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最广泛可能就是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数据庞大,在医学人工智能方面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今,放射学界已经成立了专门研究AI的组织和联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利用这个手段能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但在我看来,依旧不能设计AI取代医生。因为医学是一个人文学科和科学相结合的集体,不是单纯的一个科学问题,所以这个需要我们不断地沉淀。到现在为止,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里主要是数据测量量化的一个过程,这是有帮助的,尤其是重复性的工作,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劳动强度。但是取代医生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文关怀是医生的“灵魂”。希望未来我们用好人工智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