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前兩天我又一次走進潤城東嶽廟,驚奇地發現,在原來舞樓遺址上,用磚圍砌不足兩米見方的池子裡,一塊石雕傾斜鑲嵌其中。就這驚鴻一瞥,我感覺又一國寶現世了。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這是一塊丹陛石,丹陛石又稱陛階石,是古代宮殿門前臺階中間鑲嵌的方形大石頭,一般是一整塊石頭,有的還由好幾段石頭組成。丹陛石是中國帝王身份的象徵。

那它怎麼會出現在東嶽廟呢?難不成誰把故宮的丹陛石給弄回來了?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你還邊說,它可真的是一塊丹陛石,不過,它可不是什麼故宮的丹陛石,這個丹陛石是原來東嶽廟旁邊文廟月臺前的丹陛石。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文廟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供奉的是孔聖人。是村人延仁秀籌資主持建造,後又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由村人楊敦人等數十人在原來的基址上擴而從建。是讀書人祈求功名的地方。建有門樓、正殿、奎星閣、月臺等。

從大門進入廟門院裡有兩座牌坊,對面是文廟的正殿,正殿建在約1.5米高的青石臺基上,坐北朝南,單簷歇山頂,全施琉璃瓦脊,三開間,抬梁式結構。出有廊簷,柱高約五米,柱下有精雕石礎,門面為四門八窗的槅扇木門窗,殿內高深,塑有宴、思、曾、孟、孔塑像。殿前是一正方形月臺,東西各有石階,南面正中是2米見方的丹陛石,這塊丹陛精雕細刻,兩條翔龍飛舞在碧波的大海之上,祥雲朵朵,石雕工藝高超,龍紋表現細膩,龍體栩栩如生,堪比故宮御道,歎為觀止。文廟已經在七十年代拆掉了,隨後的丹陛石也不知去向。好在今天,又見到它的真容。可喜可賀,東嶽廟又錦上添花。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潤城東嶽廟也是國寶,。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國寶東嶽廟。

潤城東嶽廟位於潤城繁華的鬧市區,處於三門街的中央。是潤城的標誌性建築,以前是先人們春祈秋報祭祀的地方。後來演變成了村公所,鎮政府辦公的地方,戲院,中小學校。

潤城東嶽廟是三門街一顆燦爛的明珠,是小城人引以為豪的標誌性建築。

潤城東嶽廟歷史悠久,佔地約3600平方米,三進院、房舍近百間,始建年代不詳。2007年在東坪廟附近出土的一座唐代墓誌銘上顯示,早在唐時就有大神廟,民間俗稱大廟,一直流傳至今。


從東嶽廟碑碣記載可知,金、元、明、清、各有修葺,尚遺留有金時的須彌座基,和元時的柱礎。在正殿北,據殿一米處,深埋地下的6個沙石柱礎,表明現遺正殿之前,原是三開間殿宇,和萬曆年重修碑文記載吻合,具體年代不詳,現所遺留建築大部方為明清之物,建築精美,石雕,木結構紛繁複雜,是研究古建築和古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東嶽廟讓人叫絕的有三寶。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一是本縣喬氏琉璃的工藝製品,其琉璃構件工藝得到了明代琉璃製品的巔峰水平,為喬氏琉璃的代表作,特別是宮殿之上的脊飾構件,色彩紛呈,游龍翻騰。氣勢磅礴,精美絕倫,人見人愛,歎為觀止;


二是拜亭【八角亭】藻井木結構,工藝高超,結構精密靈秀,超凡脫俗;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其三是亭周圍欄望柱上的石雕瑞獸,形象生動,充滿活力,只可惜東嶽廟大部方建築被毀,現僅留有後宮,正殿和拜亭。

東嶽廟佈局恢弘,坐南朝北,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山門、前殿、舞樓、拜亭、正殿、後宮,梯次排列,亭、殿、樓、閣,琉璃飾頂,。在鎮青瓦蓋頂的建築群中氣宇不凡。

山門建在一米多高的青石臺基上,有三門,呈宮殿式,亦稱三門殿。單簷歇山頂,飛簷斗拱。

正脊的琉璃構件上,綠色的底釉配有祥雲圖案和金黃色的浮雕游龍,千姿百態,鱗紋清晰,富於肌理。兩端高高地翹著黃色的龍吻,龍眼暴光,雄壯有力 脊中有一樓閣脊剎,精緻玲瓏。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垂脊有折枝牡丹和娃娃採蓮圖案,粉白色的胖乎乎的娃娃採蓮,情趣盎然。其上排列著仙人走獸,紛呈各異。美麗的頂冠,色彩黃綠相間,五彩斑斕,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簷下斗拱層疊,飛簷翹角。正中懸一匾額。上書東嶽廟;額下寬大氣派的實拼板門,高約五米,厚約十五公分。門扇中飾巨大的獸形首輔。

臺基上有一對雕刻精美的須彌獅座,獅座上分別蹲著高約五尺,,怒目圓張,口含圓球,足踏幼獅和繡球的巨大守門石獅,工藝精甚。栩栩如生,威嚴蕭然,一幅盛氣凌人,俯視眾生之態。

兩邊拱形大門亦為朱漆實拼板門,分別有沙石守門石獅和鑄鐵麒麟 ,整座山門氣勢宏偉,是三門街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古鎮的名建築。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從中門拾級而進,門洞高大寬深,牆壁繪有祥雲騰龍壁畫,門兩邊塑有牽馬石人,中間立有四柱三門的沙石牌坊。院東南角有一小院,院門有一玲瓏的八角魚池,池水清澈,池中有金魚和紅魚戲逐,池邊花草青翠,環境優雅,名為"玉泉廳"。穿過沙石牌坊,可見聳立在西邊的鐘樓和東邊的鼓樓。古城中的晨鐘暮鼓,就是從這裡敲響的。據說,晨鐘暮鼓就是早上先擊鐘,以鼓應之,晚上先擊鼓,以鍾應之。擊鐘的時候用杵,聲音輝厚,舒緩悠長。早上破曉前連擊三通,每通緊緩各十八錐,三通總計一百零八聲其後,正中是建在青石基座上的"幽主廟"。明萬曆二十一年《重修東嶽廟碑》載:此殿"明三暗五,高深闊大",懸山頂,琉璃脊飾,正脊飾龍吻和脊剎,門左右的臺階上塑有固定的金剛力士,面貌雄偉,作憤怒相,頭戴寶冠,手執金剛杵。左相怒顔張口,右像忿顔閉唇門前石階高疊,殿內塑有十殿閻羅像,面目猙獰。據說殿內設有機關,觸動機關那些塑像就會迎面而來,讓來者驚恐萬狀。由於此廳可穿廳而過,俗稱"過廳"。民國時這裡成了鄉業所辦公的地方。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穿廳而過,順級而下,進入一東西長的狹長小院,院東西廂房為二層三開間廂房,正面是舞樓後壁飾有影壁,東北角、西北角各有方形斗拱大門,是進入正殿庭院的兩個大門,與院內東、西二柱一門的沙石牌坊相對。

三進院是東嶽廟的精華部分,院內深廣闊大,環境優雅,肅穆莊嚴。院裡方磚墁地,四周青石疊級,東西兩廂是數十間的樓房,上層出通體敞廊,木杆欄,稱為"橫樓",亦稱"看樓"。

下層殿宇,門前磊級五層,舞樓和拜亭與正殿南北相對,拜亭東西有兩顆粗大蒼翠的古柏,正殿兩側是三開間的東西配殿,整體佈局嚴謹莊嚴。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舞樓坐南朝北,單簷歇山頂,四角展翼,脊中有一琉璃戲臺脊剎,高80cm米,寬60cm米,上刻有"本縣通濟裡匠人喬富、侄喬永太,大明龍慶元年【1567】造"字樣。

拜亭十字歇山頂,全施溜裡脊瓦,頂部的十字脊,垂脊、龍吻,博縫等琉璃構件。圖案精美。綠色底釉蝕以金黃色的浮雕游龍,或與雲團相伴。或與牡丹為鄰。紋理流暢,騰舞的祥龍。軀體上迸發著力量和霸氣。構圖奔放和諧。鱗片清晰,富於肌理,色彩明快,垂脊的仙人走獸,惟妙惟肖。脊剎玲瓏高聳。在淺綠色的筒瓦的襯托下,賞心悅目。體現了喬氏琉璃登峰造極的高超工藝。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拜亭華麗的冠頂之下,是密集的斗拱,層疊與四根棟樑圍合而成的方井之上,向外的層層向上,支撐著飛簷,向內的節節高升,圍成了藻井。藻井下層由四根棟樑圍合而成方井,中層由十六垛斗拱與八根角梁相接,形成八角井,八角又有八根雕刻精細的蓮花垂柱相圍,頂層又由十六垛小斗拱與木構件相衍,交木而成園井,最後與中心的垂蓮完美結合(共9根垂柱),構成了極其精巧的"鬥八藻井"。樑柱木構件飾有彩繪。在亭下仰首而望,富麗堂皇,色彩炫目亮麗,五彩紛呈,藻井整體結構紛繁而有序,交聯而有章,可謂民間工藝一絕也.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拜亭立有四根石柱,亭周圍有深雕青石欄板,精細華美,十二根望柱上青石圓雕瑞獸高坐,有猴子、獅子、大象、狻猊······。形神各異,令人叫絕。亭內立有碑碣,碑碣上有這麼一句話:勝吾者加木一根,不勝吾者去木三根。可見創建者工藝的超凡水平。

拜亭(八角亭)往北,是歷史年代最久遠的正殿天齊殿。單簷歇山頂,正脊是浮雕游龍,折枝牡丹圖案,綠色底釉,配以金黃色的游龍,孔雀藍,孔雀綠牡丹,相間交錯,色彩絢麗;。垂脊是浮雕雲卷草、娃娃採蓮圖案,形態活潑可愛;。,奔躍的獅子,昂首撂腿,足下生風,動態十足,情趣盎然。博縫板游龍雲紋,色彩渾厚明亮。維妙維俏。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正脊琉璃脊剎為三層樓閣式,頂冠、斗拱、廊柱、臺基一應俱全。下層立碑上書"東嶽天齊仁聖帝"兩側各有頭頂寶瓶的力士神態從容自若。做工緊密細緻。玲瓏剔透,為大明隆慶年本縣通濟里人喬世富,喬永太制。

天齊殿三開間,寬三十尺左右,深六架檁,斗拱出簷,雕樑畫棟,牆內施摸角四稜石柱,隔扇門窗,門前有兩蹲守門石獅,殿前為寬闊的廊簷,廊簷的臺基上有石板圍欄,圍欄上有望柱,望柱之上瑞獸各異。浮雕石欄板,石刻精細。門前有巨大的青石須彌座。正面束腰的部分,浮雕有人物、雲龍、花卉等圖案。間柱上雕有侏儒力士,造型生動。

殿內有天齊大帝。黃飛虎等塑像。四周有壁畫。皆神形具備,牆上鑲鍥有很多石碑,石碑上記載著歷代小城和廟裡的很多事情,猶如小城的一部歷史書。天齊殿的兩側是三開間的東西配殿,為子孫神祠和湯帝廟,也有壁畫和塑像。

東橫樓下,與拜亭相對的地方,有一券形小門,門洞幽深,穿門洞進入一東西長的庭院。內有月門,種有綠竹,俗稱"竹竿院"。七十年代是政府辦公的地方。康熙年間這裡規模宏大,環境優雅,亭、臺、樓、閣。池塘秀石、藤蘿修竹、梧桐蚯松。應有盡有,氛圍超凡脫俗,宛若仙宛,是古代詩人酬唱的地方,也有一個脫俗的名字叫"涅崖別墅"。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由正殿穿過,即是後宮。後宮為重簷懸山頂,琉璃瓦脊臺基高築。宮殿上下兩層,斗拱密集,立柱出簷樓,上下皆隔扇門窗,氣勢宏偉,典雅莊重。登樓而望,古鎮景緻盡收眼底。


國寶潤城東嶽廟,又發現消失多年後的國寶

東嶽廟和文廟裡還有很多建築,佈局已經不太清楚,如今廟裡的水井依舊 存在。東嶽廟和文廟是小城人的自豪。也是小城人的驕傲。但是,東嶽廟裡的文物隨著時間的流逝,有的已經遺失,希望這塊丹陛石能夠安然無恙。國家對東嶽廟進行保護後,對裡邊的建築進行了修繕,不過和以前的東嶽廟已經今非昔比,門面已經更新,周圍打上了圍牆。後宮,正殿,拜廳,石雕依然都在,最後建議有關部門能夠把丹陛石用欄杆圍起來,好好保護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