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配畫有什麼規則?

梨園拾趣


首先我覺得:“詩配畫”和“畫配詩”的出發點是不同的!相同之處是都需要滿足東方哲學和中國美學的基本認知—“意境”。

詩配畫的主體是“詩”,詩詞歌賦作為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本身就有各種藝術的概括性,畫作為詩的點綴,即便不能錦上添花,切不可畫蛇添足!

詩的風格有很多種,畫的風格也有很多種,首先是一定要“搭”,像王維的詩作,本身就詩畫一體,蘊涵禪意,情景合一,所以這類詩配大寫意就比較合適了!

另外,詩的種類很多,即事感懷、寫景狀物是最比較常見的類型,畫作內容一定要高於詩作內容,比如:十里蛙聲出山泉、山中有座廟等,這一句話看起來很平淡,可是當看畫作的時候就驚訝啦!蛙呢?廟呢?跳躍出的一群蝌蚪、兩個打水的和尚,這種留白就做到詩畫互相完美襯托了。

最後說一點吧!純粹寫詩或作畫,都需要有兼顧性,配畫的詩要“詩中有畫景、詩中有畫家、詩中有解讀”,配詩的畫作亦同!




文心書館


詩配畫,詩是主體(主角),畫是客體(配角),形成詩畫互文藝術呈現格局。二者在搭配上,沒有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也沒有所謂的具體規則。但在藝術美的呈現上,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詩畫同源、詩畫互文”的關聯。為何這麼說?緣由如下:

一、詩畫美學和表現方法各異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抒情言志文學體裁。詩歌是一種語言藝術,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表現手法有風、雅、頌、賦、比、興幾種。

中國畫又稱國畫,在表現手法上,有工筆、寫意、鉤勒、沒骨、設色、水墨等。所強調的是立意傳神、鉤鼓點染、濃淡乾溼、陰陽向背、虛實疏密、留白等手法,以描繪物象與經營構圖。中國畫的取景佈局視野寬廣,不講焦點透視,而重在抒發作者的主觀情緒,風格是“貴情思而輕事實”,講究“意在筆先、畫盡意在”。中國畫門類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個。畫幅形式有卷軸、壁畫、屏風、冊頁、扇面等,講究詩、書、畫、印交相輝映,配以精美的裝裱工藝,形成獨特的形式美與內容美。作畫的工具為筆、墨、紙、硯。瞭解這些特點,有助於我們在欣賞時,懂得從筆法、墨趣、詩意、意境等方面去品評。

詩人追求“詩性”,詩歌是用意象去思維,用語言文字來描述的,這個意象就是意境中的圖像。畫家繪畫注重繪畫語言,以畫筆與色彩來直接描繪。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詩與畫的美學原理不一樣,但它們追求都是一種藝術的美。

二、詩畫兩種藝術同源的目的

詩畫搭配,無論是詩配畫,還是畫配詩,在藝術呈現上,共同追求的目標是“詩畫同源”。所謂“同源”就是詩與畫所要表達的共同點。在創作中追求詩意與畫意的完美結合,把詩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意向、意境、表徵)與畫(構思、線條、色彩(顏料)等)所要呈現的思想內容,在同一個作品中和諧、完美統一起來,來完成一件作品的藝術完美呈現。使受眾在讀文字藝術表達的詩時,可以自然而然聯想到詩意所描述的意境畫面,觀繪畫藝術呈現的畫時,可以很容易明白詩所表達的內涵,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二者互為詮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三、詩畫互文如何做好詩配畫

詩配畫,就是要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選配得畫,充分讓閱讀受眾更容易讀懂詩歌所要表達的全面而完整的內涵。另外,要注意對配圖的局部美化與處理,以提升作品整體的質量。比如說,筆者在 “今日頭條”上看到的很多友友發表的作品中,詩是自己寫的,配的圖片(包含靜態和動態圖)絕大多數是從網絡(如“圖蟲創意”、百度搜索)上免費下載而來的,而這些圖片上難免總帶有一些標識文字,如“圖蟲創意”等字樣,這就需要對圖片做一些簡單必要的編輯(裁剪、修飾、文字消除、美化等處理),再應用於作品中,這樣作品整體質量才不會紆尊降貴,顯得太low。在此向友友們推薦兩款圖片編輯應用小工具“美圖秀秀”“GIF製作室”,它們均好用。

那麼,如何好詩配佳圖,使詩歌品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下面枚舉案例供欣賞。

案例1:《小池》(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案例2:《五言絕句》(楊萬里)斜枝飽風雪/疏花淡水玉/一鵲忍清寒/居然伴幽獨

總之,詩配畫,“功夫在詩外”,這就要求作者不但會寫詩,還要具備一定的國畫基本知識和鑑賞水平與能力,才能在自己的詩歌作品中,根據詩意、詩境選擇、搭配好相對應意境的畫,讓作品圖文並茂相搭相扣的同時,顯得更加豐滿和具有藝術品位。

——End——


風從西部來


竊以為:簡略的說,詩用語言作畫,畫用圖說話表意,二者不論誰配誰,都要發掘意境,研究意境,理解意境,儘可能昇華意境,二者的意境必須高度統一,這就是原則。最忌風馬牛不相及,這樣就是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