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1127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34年(紹興四年),岳飛首次北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佔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飛在是次北伐中壯志未酬,寫下《滿江紅》。1140年(紹興十年),金兀朮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進至朱仙鎮,離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無奈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度金牌召岳飛回京。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岳飛亦被殺害。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當我們要真正去了解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應當去偽存真,去尋找最原始的資料。

關於岳飛最原始的史料如下:

南宋史學家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

南宋學者章穎的《南渡四將傳》;

南宋史學家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岳飛的孫子岳珂編纂的《鄂王行實編年》、《鄂國金陀粹編》和《鄂國金陀續編》;

元朝官方修訂的《宋史》和《金史》。

看過《宋史》和《金史》的朋友會發現:這兩本書基本上就是照抄的前面幾部史料。其中對岳飛介紹最詳細的就是岳珂的《鄂王行實編年》,不過由於岳珂是岳飛的親孫子,所以它的真實性多少讓人懷疑。

可是,正史為何對岳飛記錄甚少?除了岳飛,岳家軍的幾個著名將領如張憲、楊再興等也是如此,這就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惑了。

要找出其中的答案,估計只有去問當時主管南宋官方史料的秦檜和秦熺父子了,但又有誰能做到呢?

結合現存史料,我們儘可能地去還原一個真實的岳飛。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岳飛的身世——普通人家的神童

岳飛是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出生於普通農家,母親姚氏呼他為“五郎”,但我們僅知他有個弟弟叫嶽翻,後死於楊再興之手。

岳飛的父親叫嶽和,一個善良有正義感的普通農戶,給了岳飛一個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家庭環境。

成年前,岳飛拜了兩位師父:

一位是武術大師周同,他主要教岳飛射術,尤其是左右開弓,這在冷兵器時代是從軍的重要資本。後來岳飛正是憑藉其出色的騎射能力從行伍中脫穎而出的。

一位是著名槍手陳廣,他主要教岳飛器械,岳飛後來使用的幾大兵器:槍、矛、大刀、鐧,估計都和陳廣的教導有一定關係,特別是他那杆槍,被小說演繹成了瀝泉槍。

岳飛的婚姻是不幸的,他16歲就娶妻生子,但其妻劉氏竟拋棄家小和別人私奔了。後來劉氏的丈夫投奔了韓世忠,岳飛建節後,韓世忠讓岳飛來把劉氏領回去,岳飛此時已娶了繼妻李氏,不想和劉氏再續前緣,就送了500貫錢給劉氏,作為生育岳雲、嶽雷兄弟的報答。

李氏為岳飛生了剩下3個兒子:嶽霖、嶽震、嶽靄(後改名嶽霆),岳珂就是嶽霖的兒子。岳飛生活的時代背景——山雨欲來風滿樓

要是在和平年代,岳飛估計就去參加科考了,但岳飛生活的年代一點兒都不平靜。

公元1103年,岳飛出生,大宋和西夏、吐蕃爆發邊境衝突,童貫前往督師;宋徽宗設置蘇杭應奉局,花石綱由此愈演愈烈。

公元1111年,岳飛9歲,宋徽宗派童貫出使遼朝,認識了幽州人馬植(後改名趙良嗣),馬植獻上“聯金滅遼”之策,大宋開始和女真接觸。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公元1115年,岳飛13歲,完顏阿骨打在取得對遼作戰的初步勝利後稱帝,女真建國,國號金。同年,金朝取得了對遼作戰的決定性勝利:達魯古城之戰和護步答岡之戰,從此遼朝兵敗如山倒。

公元1118年,岳飛16歲,宋徽宗派馬政從渤海灣渡海與金朝正式商議滅遼事宜。

公元1119年,岳飛17歲,宋江起義爆發,水滸英雄登場,但聲勢遠沒有《水滸傳》說的那樣浩大,108條好漢也只有36條好漢而已。

公元1120年,岳飛18歲,宋金達成著名的“海上之盟”,約期滅遼;同年,真正撼動宋朝穩定的方臘起義爆發。

公元1121年,岳飛19歲,梁山起義和方臘起義同年被平定。

公元1122年,岳飛20歲,童貫終於騰出手來奔赴河北,攻打北遼(此時大遼已土崩瓦解,其殘存勢力建北遼)。

岳飛的故事,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岳飛的4次投軍——有心報國,無力迴天

岳飛先後4次投軍,為什麼不好好地待在軍營裡,而要幾進幾齣呢?這不能怪岳飛,只能說世事弄人吧!

第一次投軍

岳飛第一次投軍隸屬於抗金名將劉韐,本來幹得好好的,卻遭遇了父親嶽和的去世,岳飛為守孝而離開軍營。

第二次投軍

金宋戰爭爆發,岳飛再次投軍,結果被第一代女真騎兵(以“衍慶功臣”為班底的那一批金兵)擊敗,岳飛靠突圍才保住一命回到家鄉。

第三次投軍

回家後,岳飛再次投軍,隸屬於武翼大夫劉浩,先後立了一些功勞,做了一個下級軍官。可是接下來他乾的一件“傻事”直接讓他被開除軍籍。就是向宋高宗上了一道怒斥奸臣、力主北伐的千言書,結局可想而知。不過我認為,這是一種擔當,鬼話誰不會說?可是有幾個會說真話呢?

第四次投軍

失望之極的岳飛最後以白身加入了河北抗金前線,隸屬於抗金名將——王彥,直到遇到宗澤,他才真正在南宋軍界站穩腳跟。

這4次投軍經歷雖然曲折,但給了岳飛足夠的膽氣和閱歷,為他日後的騰飛打下了的鋪墊。岳飛的發跡——32歲建節

岳飛發跡要感謝2個人,當然,最重要的是靠他自己。

宗澤

岳飛違抗王彥軍令,擅自脫離部隊,投靠宗澤。宗澤不計前嫌,給了岳飛一次將功贖罪的機會。可是宗澤準備在河北大幹一番的願望遭到朝廷反對,宗澤喊著“過河”的遺憾閉上了雙眼,岳飛又歸屬了繼任東京留守杜充。

杜充

岳飛要“感謝”的第二個人就是杜充,當然這個感謝要加個引號。

岳飛在杜充手下幹了很多自己不情願乾的事,比如清剿義軍張用、王善等。但又不得不承認,在杜充手下,岳飛的官職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還有一點,正是杜充後來降金,才給了岳飛獨立成軍的機會,“岳家軍”的雛形才開始形成。

公元1129年,岳飛27歲,趙構所在的杭州爆發了“苗劉兵變”,趙構一度退位,後又在張浚、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的勤王下,平定了叛亂,趙構得以復位。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因此被南宋官方譽為後來的“中興四將”,這也是趙構為什麼始終不殺韓世忠的原因。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此後,杜充接到了趙構放棄開封的命令,為阻擋金兵,杜充炸燬黃河堤壩後南撤,黃河因此而改道。

回到江南後,杜充任建康留守,隨後兀朮殺到,杜充不做準備,岳飛苦諫不聽,等兀朮從馬家渡渡江,宋軍才倉促應戰,結果大敗,岳飛退守建康城東。

杜充放棄建康(今南京),繼續逃竄,建康失陷,通判楊邦乂被俘,死不屈服,英勇就義。岳飛轉戰後方,給追擊趙構的兀朮製造麻煩。

兀朮“搜山檢海”後,岳飛和韓世忠給了兀朮沉重一擊,岳飛趁機收復建康,將金軍徹底趕出江南。隨後岳飛又剿滅了江南的諸多遊寇,憑藉這一系列功績,岳飛再次進入趙構的視野,趙構龍顏大悅,特賜“精忠岳飛”錦旗給岳飛,並給岳飛增兵。這就是“精忠岳飛”的由來,岳家軍也迎來一次大規模的擴軍。

接下來,岳飛的事業開始真正騰飛。當時金朝立的傀儡政權“偽齊”攻下了襄陽附近的六郡,對長江中游防線構成巨大威脅,岳飛主動申請收復襄陽六郡。獲批後,岳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復襄陽六郡,成為大宋荊襄防區的主將(節度使兼制置使),岳飛因此成為大宋開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者,此時他才32歲。岳飛的3次北伐——強悍的岳家軍

也就是從岳飛建節起,他就逐漸打造了一支“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鐵軍,就是我們俗稱的——岳家軍。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岳家軍的規模最龐大的時候應該在7、8萬人左右,他是一支以背嵬軍為核心的由12支王牌軍組成的多兵種集合。成員很複雜,從岳飛的相州班底到河北義士,再到各地匪軍,還有朝廷的官軍。但他們在岳飛手裡就是一支無敵之師,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第一次北伐

公元1136年,為打擊偽齊軍,張良的後代張浚(據張氏宗譜記載)主持北伐,岳飛的母親恰好在這時去世,岳飛被強行從守孝期拖出來主持襄陽路的北伐。

岳飛連戰連捷,收復河南大片土地,可是正當他要再接再厲、繼續前進的時候,收到了朝廷見好就收的命令,第一次北伐就此打住。

第二次北伐

同年,偽齊大軍前來報復,佯攻淮西,實則攻荊襄。岳飛在被調動的情況下,坐懷不亂,從容指揮岳家軍擊退敵軍,並在撤退途中設伏大破追兵,繳獲大量物資,特別是馬匹,為擴充背嵬、踏白和遊奕軍提供了重要保障。川陝名將吳玠和岳飛惺惺相惜,還特地為岳飛送來美女表示祝賀,不過被岳飛謝絕了。

第三次北伐

在秦檜的斡旋下,宋金曾經休戰過一段時間,可是到了公元1140年,兀朮發動政變,扳倒了主和派的完顏宗磐和完顏撻懶(即完顏昌,秦檜的再造恩人),金宋戰事再起。

兀朮很快在順昌被南宋名將劉錡擊敗,岳飛趁機從荊襄北伐。但從一開始,趙構的目的就是防守,岳飛公然違抗趙構的旨意進攻,所以,這次北伐註定成為岳飛的絕唱。

岳飛一路勢如破竹地收復河南大片土地,一直打到離開封只有幾十裡的朱仙鎮,同時連結太行忠義社等河北、河南義軍,準備合圍開封。

兀朮一度準備北渡黃河,可是在關鍵時候,趙構的一道道班師令成了岳飛的催命符,岳飛被迫撤軍,從此再未北伐。英雄的落幕——風波亭

岳飛雖屢次違抗聖命,但他都是為了國家、民族之復興,且他對大宋立有大功,所以大家覺得趙構不會殺他。可是趙構竟連一條活路都不給我們的英雄,在將岳飛解除兵權後,硬是給他強行安上了罪名,秘密處決。據說地點在風波亭!

岳飛之死,岳珂的說法是:兀朮給秦檜的書信上說:“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金佗稡編》)。這也算是一種合理的解釋吧!

岳飛死後,岳家軍的事蹟突然在宋朝的歷史中銷聲匿跡,好像它從來沒有就不曾閃耀過。這就是功臣的最終歸宿麼?只怕是那些心中有鬼的人從中作梗而已。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岳飛和趙構的恩怨——什麼是忠?

岳飛和趙構的矛盾真的不可調和麼?

上有其君、下有其臣,為什麼漢武帝有衛(青)、霍(去病),唐太宗有徐(世勣)、蘇(定方)?因為主子不同。看看趙構身邊都有哪些人吧?只能說:岳飛沒有遇到更合適的主子。

有人說岳飛是愚忠,為什麼要聽趙構的話呢?

在當時的情況下,岳飛不聽趙構的話,大宋會進一步分裂,這樣更會加速大宋的滅亡;而聽趙構的話,雖然恢復中原無望,但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大宋分裂。所以,岳飛選擇了後者。這不是愚忠,這是“仁義”,以大眾為仁,以國家為義,岳飛心中“忠”的,不是趙構,而是國家和民族,這才是一種大“忠”,荷國之重、擔國之憂。

岳飛走了,但他的精神足以讓那些活著的趙構和秦檜們蒙羞,國家需要這樣的人,就像孫中山所說的那樣:“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