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之始,萬道之宗。冬至日,恭祝!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朝稱冬至為“冬節”,官府舉行“賀冬”儀式祝賀,並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軍隊待命,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唐、宋時,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領大臣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則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一元之始,萬道之宗。冬至日,恭祝!


明、清時,皇帝要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遞賀表,相互之間也要投刺祝賀。

所以,即便到了現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至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對冬至更是重視,要在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過冬至的人,會被視為不認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閤家團聚的日子。

紹興民間,不僅冬至要祭祀祖先,還要剪紙衣服,冬至日送到祖先墓前焚化,謂之“送寒衣”。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冬至酒”,懷念逝者的同時聯絡感情。

陰陽學說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

古人還曾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冬至已經是年了。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一元之始,萬道之宗。冬至日,恭祝!


古人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

同時冬至意味著進入數九天,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可見,冬至前後人們開始進補是最好時間。

一元之始,萬道之宗。冬至日,恭祝!


冬至同時也是養生的關隘,一談「養生「即言」進補」,於是禁不住地浮想聯翩、各種寵愛:食補、藥補、花樣補......

那到底怎樣調理「冬至一陽生」呢?

接下來說的應該是常言所談養生的反調!

明代顧元慶《簷曝偶談》介紹養生見聞說:「隱士絡耕道言,修養之士當書《月令》置於座右,夏至宜節嗜慾,冬至宜禁嗜慾,蓋一陽初生,其氣漸夭,如草木萌動,易於傷伐,故當禁之,不特節也。」

「冬至一陽生」調理措施的重頭戲是「禁嗜慾」。

因為「一陽初生,其氣漸夭,如草木萌動,易於傷伐」。

現實呢?

冬至,機體受寒冷襲擊,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下降,整個身體的生命力顯得瑟縮脆弱。王廷相《攝生要義》指出:「冬天天地閉,血氣藏,伏陰在內,心膈多熱,勿擾乎陽。」

有理有據的遠古智慧殘酷地告訴我們:

「冬至」,人體內陽氣剛剛萌動,需仔細呵護。

冬至養生攻略,三十六計「躲」為上:躲暴飲暴食、躲寒冷、躲大汗、躲是非。

冬至這個關隘過得好,來年的健康就有了基礎。

以上是冬至大如年的小解。同時此日對於有信仰的人來說,是個絕對的大日子。故特此恭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