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之下,全球的电子产业供应链受到严重给打击,无论是电子零件供应商、代工厂还是电子产品品牌,都难以幸免。巨头如苹果、三星,也正面临巨大危机。
“我们已经看到向国内工厂以及越南和中国工厂的零件和材料供应有所延迟。”
“自病毒爆发以来,我们的库存一直紧张。现在,我们只剩下两周的库存。”
“事情仍然是可控的,但如果当前的状况持续很长时间,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度过这场危机。”
制造半导体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材料Innox Advanced Materials与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产品的相机模块制造商MCNEX的官员表示,自病毒爆发以来,订单减少,库存告急,企业面临巨大危机。
三星:疫情雪上加霜,企业面临危机
大邱是韩国东南部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恰恰是韩国病毒爆发的核心。此次,由于冠状病毒在韩国的快速传播,卫生当局为努力遏制疫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迫使本国工厂频繁停工,当地智能手机生产中断。韩国科技公司正承受着停产带来的供应链断裂的巨大压力。
三星本来就正在经历危机。通过财报可以看到,三星2019全年营收230. 4万亿韩元,约合1956亿美元,同比下滑了5.5%;净利润21. 74 万亿韩元,约合185亿美元,同比下滑了51%。
三星于上周关闭了位于韩国第四大城市大邱附近龟尾市的智能手机工厂,该工厂确诊病例数已上升至6例。而龟尾工厂负责为国内消费者生产其最新的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20和新的可折叠手机Galaxy Z Flip,对三星来说至关重要。
为应对疫情,三星将把其部分国内手机生产紧急转移到越南,确保其高端智能手机的“稳定生产”。三星表示:“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冠状病毒对我们运营的潜在影响,暂时将一小部分产品从韩国的龟尾工厂转移到越南。” 在计划中,每月约有20万台优质智能手机生产转移到越南。
但雪上加霜的是,越南政府为防止感染扩大,对中越间的陆路运输采取限制措施,导致中国的零部件难以运达越南工厂。如今,三星在全球销售的智能手机约有一半在越南生产,如果当地政府持续实施严格的防疫对策,“转移战略”将泡汤。
苹果:阻断了生产,也影响了需求,一切都仿佛停滞
众所周知,富士康是苹果最重要的代工公司之一,负责iPhone的组装工作。此次新冠疫情恰逢农历新年假期,富士康的iPhone工厂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长假,生产进度受到了极大影响。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CAICT)报告显示,苹果2月份的iPhone出货量不到500,000台,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27万台,同比下降了60%。另外,需求端也遭受极大打击。苹果在中国大陆的所有零售店在疫情后纷纷关门,至今未能全部开业,而中国时长占苹果总销售额的近15%。
苹果已经警告称,由于冠状病毒的爆发对中国的生产造成影响,它将无法实现当前第二财季的收入目标。自2月份发出警告以来,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随着中国工厂的重新开放,产量将很快恢复正常。上周,苹果主要iPhone生产商之一的富士康表示,预计到3月底将恢复全面生产。
疫情影响下,苹果或许无法按时发布新产品,其中可能包括传闻中支持5G的新 iPhone。业内分析师指出,iPhone 5G的发布日期将取决于苹果4月和5月产量提高的幅度。而全球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由于冠状病毒的持续蔓延,苹果于3月12日宣布将无限期关闭其在意大利的所有Apple Store零售店。不过鉴于,整个意大利已于3月9日起封城,此举措实际上是回应当地政策,关闭商店的一部分。
全球化与多米诺骨牌
在供应链全球化背景下,任意一环脱节,都会造成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恶性影响。尤其是作为世界制造业的枢纽的中国,工厂与集装箱港口接连关闭,几周内产量与出口都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为评估疫情影响进行的一项特别调查显示,COVID-19疫情已导致将近四分之三的美国公司的供应链中断。
在接受调查的公司中,80%的人表示供应链会受到影响,大多数公司预计中断的严重性将在今年第一季度之后增加。许多公司已经在预测评估今年的收入损失。此项调查于2月22日至3月5日进行,调查对象主要是美国的628名制造业公司。而由于受影响的中国工厂,尤其是湖北及其周边地区工厂制造的零件有相当一部分是盖帽、电阻器、热敏元件,塑料和树脂以及钣金件等微小零配件,在品牌方属于第二层的下游供应商,大多数公司并未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供应链服务公司Resilinc调查了超过300万个组件,发现约有1800个制造零件来自中国以湖北省为中心的隔离区。贝恩公司全球供应链业务负责人Peter Guarraia估计,多达60%的高管对供应链中直接供应商以外的部分一无所知。零件和原材料短缺的滞后影响比预期严重的多。
而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发酵,国外工厂的运营也将陆续受到影响。疫情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远未刹车,扼住全球制造企业的咽喉,有多少企业会死在这场暴风雪中,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