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4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今天下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项目组对外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显示,尽管我国一季度经济受疫情影响出现了消费持续低迷、投资增速持续为负、贸易顺差大幅收窄等情况,但报告组专家仍然认为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有机会“化危为机、倒逼改革”。据悉,该报告负责人为上海财大教授田国强,首席顾问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盛松成。
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累计名义同比下降19.0%。同比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3个百分点;与课题组去年底的预测值相比,低了25.7个百分点。这反映了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巨大负面冲击。
餐饮类下滑最为严重,第一季度累计同比下降44.3%,同比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3.9个百分点,降幅在各类消费中最大。3月份以来,虽然疫情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得到控制,餐饮业并未得到好转,其3月份的同比增速为-46.8%,说明人们仍然保持谨慎的态度。
除餐饮类消费,其余绝大部分消费品在经历了1至2月份的断崖式下滑之后,在3月份出现反弹。在零售类中,网上零售类消费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商品类消费在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速为5.9%,与去年同期相比,仅下跌15.1 个百分点,降幅在各项消费中最小。
中西药品类的消费受疫情影响相对其他种类,受到的影响要小很多,主要原因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促使人们囤积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中西药品类的同比增速在今年第一季度仍保持正值,名义同比增速在1至2月份为0.2%,而在3月份上涨至8.0%,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的局面。
报告显示,2020 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累计同比下降16.1%,比2019 年全年累计增速下降了21.5 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同比下降17.3%。整体民间投资增速从2019年全年累计同比4.7%进一步下滑至2020年一季度的-18.8%。分大类看,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去年底降幅最大,基建投资次之,房地产业投资增速降幅最小。
实际上,前不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关于制造业投资的要点已经明晰:一是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二是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且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以支持制造业投资。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的84%,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各地用于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券规模约1300亿元,积极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目前,投入基建领域的专项债资金占比已超过75%。
此外,报告还指出,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大幅下滑,货物贸易顺差和服务贸易逆差均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
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不好看,但上财报告项目组仍然认为中国经济有机会“化危为机、倒逼改革”。
报告建议,短期内中国需要稳步推出具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和转移支付政策,并配合有节奏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减轻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中小企业负担。扩大新基建投资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需要注意适度控制规模,并扩大民企参与。
“面向未来,中国要以开放倒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激发激活内部需求,走向内需驱动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报告建议,我国一方面可以利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冲击,加大对美农产品、能源产品采购力度,对冲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压力,充实能源战略储备;另一方面可以主动朝着“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方向推动对外开放,团结日本、 欧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以多元化确保供应链,倒逼对内市场化改革。
报告认为,我国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同盟军”。“目前中国所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层面偏低,这特别不利于创新型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转变。”
深层次来看,报告指出,中国应借此次疫情冲击及中美经贸战升级潜在威胁,化危为机、倒逼改革,“尤其是要深化合理界定和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治理边界的结构性改革,以此解决市场和政府及社会各自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