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2009年楊潔老人回憶青島解放當天播報時的情景

她是我國第一代電視劇導演,先後拍攝的電視劇有二百多部集,榮獲1988年的飛天獎和金鷹獎特別獎,名列新時期全國影視十佳導演之首。

她是一名戰士,在濟南戰役的隆隆炮火聲中,從西柏坡走來,籌建了山東人民廣播電視的前身——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

她是一代播音傳奇,1949年6月2日向青島人民發出了第一聲:“人民解放軍正在進入市區,市民夾道歡迎,青島解放了……”

她的父親是一位革命烈士,是周總理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的同學;她是一位山東媳婦,養育了3個“山東娃”;1980年,她在第二故鄉執導電視劇《嶗山道士》,從此開啟了電視劇導演生涯……

她就是86版《西遊記》的總導演,楊潔。

86版《西遊記》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4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視頻加載中...

從西柏坡黨中央馳援“濟南戰役”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年輕時的女戰士楊潔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這是人民解放軍從農村包圍城市到攻克大城市作戰方針實現轉變的標誌性戰役,並從此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9月21日,濟南戰役仍在繼續。人民解放軍攻入了城西商埠區,接管了位於中山公園東側的國民黨山東電臺。9月24日。濟南解放,古城新生。

10月初,中共中央指派黎韋、楊潔、王志軒三名同志騎戰馬星夜兼程,從當時黨中央的駐地西柏坡奔赴濟南,創建人民自己的電臺。這一年,楊潔19歲。這位後來執導了著名電視劇《西遊記》的導演,從此與山東結下了不解之緣。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中央派黎韋、楊潔、王志軒三人來濟南接收電臺工作

楊潔後來回憶,“我們在路上走了三天兩晚。第二天半路上到的一個大車店,那個大車店呢,一進去兩大排炕,能睡五六十個人,趕大車的也好,趕毛驢的也好,賣菜的也好,老鄉也好,都在那一個炕上,男女不分,根本你就沒法脫衣服,也沒法睡覺,因為滿屋都是臭腳丫子味。”

10月3日晚上,黎韋、楊潔、王志軒摸黑進入濟南城,幾經詢問,找到了位於經四緯四路的電臺大院——回憶起65年前從西柏坡星夜趕到濟南的情景,楊潔印象深刻,“一進去之後啊是個方形的,這後面一排房子的再後面是一個空場,空場裡好像有防空洞,而且這後面曾經是戰場,死過人,牆頭上好像還趴著過死人。”

在經四緯四路口的這個院子裡,楊潔和20多位同事,在黎韋的帶領下,克服種種困難,夜以繼日地為開播忙碌著。原濟南廣播電視局副總編輯姚祥雨說,“當時國民黨把廣播電臺設備破壞的很厲害,只能先搞有線廣播。技術人員沒黑沒白地維修設備,儘快恢復無線廣播。”10月5日,在電臺附近和中山公園四周,解放軍開始用擴音器轉播陝北新華廣播電臺的新聞,播送音樂、歌曲。10月15日,又開始用100瓦廣播機轉播陝北新華廣播電臺的節目。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濟南最早的播音室

經過一個多月緊張準備,11月4日,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成立,這是平津、淮海兩大戰役之前中國共產黨在關內的第一家省會城市廣播電臺。楊潔、薛冰、曹靜和季瑩琦成為濟南廣播第一代播音員。

楊潔負責濟南解放播音任務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在濟南解放初期的楊潔

11月8日上午7時,隨著一束紅色電波劃破長空,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在炮火中誕生。楊潔擔任播音員喊出了第一聲“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音啦……”

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是山東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因此楊潔便成為山東廣播電臺的首位播音員。這次播音,讓楊潔終身難忘。“那天首播雖然只是播些戰報,收復了這裡收復了那裡,但大家都感覺很興奮。”

記者找到了當年開播第一天的播出日記,因為條件艱苦,所用紙張還是國民黨電臺留下來的。在這天的日記上記錄著“早七點——八點,播音過程良好。”當天播出了毛澤東主席的重要論著《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還陸續播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北、東北等各戰場連續大捷的消息、通訊。

在第一代播音員季瑩琦的記憶中,濟南最初的廣播事業起步十分艱難,敵人的飛機不時在上空轟炸,“記得我們那時候唱片是竹子做的,一張唱片唱完就磨的不行了,就自己剪竹子再磨成帶尖的。“

薛冰回憶,雖然每天只播音7個小時,可在聽眾的心裡,它卻是茫茫黑夜中的燈塔。當時最主要的是傳送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除了這個以外,播得最多的是戰報。我們還利用電波武器,向被圍敵軍喊話勸降,教育他們爭取戴罪立功。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山東廣播建臺初期的播音員楊潔、薛冰、季瑩琦、曹靜

資料記載,解放前後濟南人口70萬,只有收音機2500臺,且大多為商家擁有。為了讓更多的人民群眾收聽到廣播,時為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學員的王友枚,想出了在中山公園附近架設高音喇叭的主意,他回憶說,“只要吃過晚飯以後,你看吧,四馬路前後到處都是人。”在早期新聞宣傳中,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就非常注意發揮廣播通俗易懂、易於普及的特長,運用群眾語言,讓老百姓聽得清楚明白。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1948年位於濟南市經四路緯四路的廣播電臺舊址

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開播之初,電臺每天播出7個小時,工作人員沒有固定的日常休息時間,從早到晚十幾個小時都在工作,還要經常躲避國民黨軍隊的空襲,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臺職工們還是會見縫插針的組織些文藝活動。

“那時候楊潔喜歡唱歌劇、喜歡扭秧歌,非常活潑。“我們像在部隊一樣,都是‘包乾制’,吃的是大鍋飯,2天吃一頓饅頭、3頓三合面貼餅,菜不是菠菜湯就是白菜湯,上面還會漂著一層小蟲……但就是這樣,楊潔吃的也特別香,她愛吃辣,經常在湯裡拌上辣椒醬,辣的嘴都紅了,但嗓子卻是越吃越亮。”回憶青蔥往事,在當年的同事季瑩琦的描述下,楊潔活潑的一面也生動呈現出來,“那時有吃生雞蛋亮嗓子的說法,所以每天早上都會發一個,但我們從不早上喝,大部分時間會攢起來煮著吃。”

1949年1月14日晚,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等到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視察,勉勵大家克服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做好廣播工作。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1948年11月8日,濟南特別市新華廣播電臺首日工作日記

冒著隆隆炮火奔赴青島

1949年5月,青島解放前夕,軍管會成立了“膠研會”,要組建一支“廣播電臺班組”,有了臺長、編輯,卻遲遲沒有找到有經驗的播音員,而曾經負責濟南解放播音任務的楊潔便成了最佳人選。

在濟南工作了7個月後,剛過20歲生日的的楊潔和於峰亭從濟南翻山越嶺,奔向炮火隆隆的青島。楊潔說,她是主動要求到青島去的,“青島是個海濱城市,我從來沒到過海邊,但對大海特別熱愛,所以我就堅決地報名到青島去。”

然而這一路卻是異常兇險的。為躲避敵人飛機的轟炸,楊潔和於峰亭乘坐夜間火車,繞開當時還在膠州、即墨一帶盤踞的國民黨殘軍,在濰縣換乘膠輪馬車,經由掖縣沙河搭乘運貨卡車一路向東。路途迢迢,顛簸不平,楊潔出發時專門帶了張《義勇軍進行曲》的唱片,擔心被擠壞,一路就把裝唱片的黃挎包舉在胸前。經過緊張的行進,兩人終於安全抵達萊陽城南的馮格莊。彙集在馮格莊的廣播電臺接收隊由十幾人組成,原《膠東日報》編輯部主任於夢尤任接收隊隊長。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當年的楊潔播音工作照

五月的膠東農村,正是桃花開、杏花落、櫻桃滿枝的季節,十幾個年輕人天天聚在村邊地頭商討播音計劃,憧憬著令人嚮往卻又十分陌生的事業,心情也和那盛春景象一樣,絢麗多彩。大家鼓足了信心,準備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擔。

楊潔回憶說,“當時主要是談稿件啊,節目的分配啊,進城以後接收做哪方面工作啊。入城告全市人民書、另外就是解放軍的紀律啊,都是事先擬好的,再加上當天的新聞,這方面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大家就是準備進去以後,把臺接收過來,立刻就可以工作了。”

1949年4月28號,毛澤東親筆起草手令《同意對青島舉行威脅攻擊》,青即戰役打響。

圍攻青島的人民解放軍5月26號全線出擊,當天就解放了即墨城及東西各50餘里的20個據點和許多軍事要地。廣播電臺接收隊跟隨“教研會”,離開駐地步行向青島方向進發。

6月2號,天矇矇亮,沿著經戰火洗禮的土路,接收隊背起行李,向青島市區行進。前方的槍炮聲時緩時急、清晰可聞,燎原的星火正一點一點照亮東方的天空。下午2點,隊伍從膠州路轉到中山路,百姓夾道歡迎,陣陣聲浪撲面而來,大家只能在人群中緩緩行進。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青島棧橋是楊潔最喜歡的地方

楊潔被擠到了卡車一角,滿眼的海濱風光令她陶醉。她說“我是非常地興奮,車從海濱浴場、魯迅公園、棧橋一路到了朝城路電臺。我終於看到青島了,終於看到青島的海了,美極了!沿海那一帶沒有遭受過戰火的襲擊,沒有任何戰爭的痕跡。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市民們給我們搖著小旗,歡迎我們,那個心情又驕傲、又自豪、又激動。”

車隊行至青島中山路南端,轉而西行,幾分鐘後,接收隊的卡車停在了朝城路7號——原國民黨廣播電臺的大門前。

發出第一聲:“青島解放了……”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毛澤東親筆起草的青即戰役電令

接收當日,眼見大勢已去,原國民黨廣播電臺臺長欒瑞已經逃走,其他人都守在電臺等待解放軍和人民政府接管。當廣播電臺接收隊到達時,他們列隊迎接。

於夢尤以軍代表的身份召集大家,莊嚴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管會對這座電臺的全部設施實行接管的命令,對願留下來供職的人員,要求他們各盡職守協助做好接管工作。”在原電臺人員的協助下,接收隊檢查後認為設備完好無損,可以立即使用。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楊潔帶著妹妹在八大關散步

於夢尤、王治本、於峰亭、楊潔等一起研究立即播音和採訪入城新聞和節目等問題。臺名呼號和開始曲《大路歌》、終了曲《開路先鋒》都是入城前擬定並經上級批准的,青島解放的新聞稿也在路上擬就。

6月2號的青島,炮火從海上還隱約傳來。朝城路7號廣播樓裡萬事俱備,就在這時,負責播音的楊潔卻突發“寒熱病”。楊潔回想說,“寒熱病,忽然就冷啊,冷得渾身發抖,不知怎麼辦好,蓋多少層被子都不行的;然後待會兒又熱,熱得恨不能跳冰窖裡去才高興;而且頭疼得要炸了一樣。我說怎麼辦,救救我,又要冷了,又要熱了。渾身沒有力氣,怎麼辦?沒第二個播音員,後來咬牙瞪眼,披著被子上吧!”

下午5點30分左右,在開始曲《大路歌》播放之後,楊潔以她那清脆甜潤的嗓音喊出,“青島人民廣播電臺、青島人民廣播電臺、今天是1949年6月2日……” 這一聲,凝聚為歷史的重音,劃破了黑暗的夜空,掀開了青島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接著,楊潔又向全市人民廣播了第一條新聞:“現在報告新聞,人民解放軍正在進入市區,市民夾道歡呼,青島解放了,青島解放了!” 因為電廠供電時間有限,第一次播音共3小時15分。

青島人民廣播電臺正式成立後,林明任臺長兼黨支部書記,楊潔任播音組長。

敢愛敢恨,成了山東媳婦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1952年,楊潔與周傳基在青島中山公園拍攝的結婚照

1949年12月27日,楊潔終於等來成都解放的消息發佈,她欣喜若狂。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父親犧牲的消息。楊潔的父親是中法大學、《民眾時報》的創辦人楊伯愷,曾與周恩來一同赴法留學。1949年12月8日,楊潔的父親,55歲的楊伯愷與同獄的30餘位革命戰友,被殘酷屠殺於成都十二橋,史稱成都十二橋慘案。

楊潔悲痛欲絕,好在聯繫上了自己的母親。楊母在安排完父親的事情之後來到青島與楊潔相聚,母女二人見了面抱頭痛哭。當時楊潔所在的青島廣播電臺位於朝城路7號,就是現在朝城路小學後邊的那個樓。距離海邊很近,距離棧橋也不遠。當時組織上給楊潔母女分配的住房在八大關,榮成路37號。她每天上班下班都是步行,沿著海邊,走過棧橋,走過魯迅公園,走過海水浴場,到八大關榮成路,中午她就是這麼走回去,做好飯,休息一下,再走回朝城路上班。因為播音員中午休息時間會比較長,一般要到下午三點多才上班。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告慰楊伯愷烈士

母親來青島之前,楊潔在臺裡認識了一位從山東大學外語系過來幫忙的男生。這個男生精通英語、俄語,能歌善舞,文質彬彬,楊潔被他深深地吸引了。後來她才知道,男生也早已喜歡上她。這個男生叫周傳基。楊潔曾說,周傳基和她曾經接觸過的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很有紳士風度,對女生很禮貌,又非常有才華,不只專注於學業,也會外文、小提琴、游泳、駕帆船等等,這些都非常吸引她。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周傳基在電影屆被稱為“教父”

周傳基,祖籍山東單縣,1929年跟隨父親到青島居住生活。1938年日軍第二次佔領青島後,周傳基和弟弟就跟隨母親開始逃亡。1946年,周傳基結束在印緬遠征軍的服役後回到青島,此時他的父親已經被聘為山東大學總務長,辦理收回校舍事宜。是年冬,周傳基考入山東大學文學院英國文學系。1950年大學畢業後,周傳基分配至青島市黨委統戰部工作,1951年至1953年轉調到青島軍管會交際處工作。在此期間,楊潔與周傳基相識、相戀。

周傳基與楊潔的戀情當時很不被看好,無論是楊母還是臺裡的領導都很反對,但執拗的楊潔依然選擇在1951年的春節與周結了婚,後來二人育有三子。

1952年楊潔患上了肺結核,在青島住院半年多沒有起色,轉到北京治療,當時肺結核很難治,最後楊潔採取了切除四根半肋骨的治療方案才算徹底治好。由於切除肋骨後,肺廓重新成型,影響肺活量,之後就徹底告別了播音員的工作。這期間,周傳基一直陪著她。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風範永存

楊潔的山東情:濟南戰役、青島解放、山東媳婦,請聽她的戰火之聲

楊潔(右)與父親楊伯愷、母親危淑元、妹妹楊寧(左)合影

1954年,既為養病,也為照顧在北京的母親,楊潔從青島人民廣播電臺調至設在北京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同年,周傳基也離開青島到北京,在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電影藝術譯叢》雜誌編輯部擔任翻譯編輯。

漸漸地,楊潔和周傳基越來越覺得彼此性格不合,生活中開始經常吵架。但是周傳基當時處於人生低谷,楊潔的身體也有問題,所以他們都在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已經處在邊緣的婚姻,直到1963年才和平分手。從此,楊潔帶著3個孩子開始了艱難的生活。之後,楊潔認識了比自己小了14歲的未婚青年王崇秋,1969年的除夕二人登記結婚,婚後育有一女。王崇秋一直陪伴著楊潔走完了剩餘的人生之路,並且在拍攝電視劇《西遊記》時擔任攝影師一職,與楊潔等人同心協力完成了《西遊記》這一經典之作。

1976年,周傳基調入北京電影學院,從此開始了“中國電影第一教頭”的生涯,陳凱歌和張藝謀都曾在他那裡學習電影。周傳基在電影理論和教育上不僅成就斐然,而且桃李滿天下,因此被譽為中國電影泰斗。

2017年4月4日,周傳基在美國辭世,享年92歲。僅僅過了11天,楊潔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

楊潔是中國電視第一代導演、也是中國第一位女製片人。她見證了中國電視從黑白到彩色,從舞臺直播到加工成電視藝術片的諸多過程。她也是一個女強人,才華橫溢,為中國電視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她拍攝的《西遊記》為後來者樹立了榜樣,她對原著的鑽研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在《西遊記》後再沒有拍出能超越這部的作品,但單靠這一部電視劇,她就進入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