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曾國藩
從古至今,人才都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需品",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有亂世的奸臣,自然也有許多治世的能臣,這些能臣猶如一顆顆星星照亮時代的進程。
在這些閃亮的星星中,曾國藩一定是不容忽視的一顆,不管是他的人品還是做事的能力在清朝都首屈一指,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這樣的有識之士得到君主的賞識也是情理之中,他官至直隸總督,還被封為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死後他的墳墓是盜墓賊眼中的"香餑餑",但是因為一直有守墓人,所以在1949年之前保存完好,直到1949年前後,墳墓才幾次遭到破壞,1989年,曾國藩陵墓被炸開,考古隊進入盜洞後發現異樣慌忙退出,並下令永久封閉,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代名臣名揚天下
稍微清楚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後期國力衰弱,內憂外患不斷,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清政府日漸衰微的時候才方顯現那些治世能臣,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員。
1811年曾國藩出生在湖南長沙的一戶普通耕讀家庭,自幼博聞強記,理所當然走上了仕途,27歲那年,曾國藩考中進士,後進入翰林院,拜軍機大臣穆彰阿門下。曾國藩本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為人正直嚴謹,所以為官以後步步高昇。
時代總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止步不前等待的就是毀滅,清朝末年,清政府外部面臨殖民霸權,內部遭受農民起義,這個時候清廷迫切需要改變,曾國藩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迅速崛起,他組建湘軍,鏖戰多年殲滅太平軍,同時也是在曾國藩的大力倡議和助力下,中國才有了第一艘自建輪船、第一所兵工學堂、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可以說曾國藩對清朝的政治、經濟尤其是軍事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被譽為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在那個普遍思想落後的年代,曾國藩能有這樣的見識和遠見實屬不易。
生死有命壽終正寢
從1838年曾國藩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到1848年任工部左侍郎,短短十年時間,曾國藩經歷7次升遷,官位也是連躍十級,這些都與他勤勉為公、忠君忠民離不開的。組建湘軍、鎮壓叛匪、奪回南京、追剿捻軍、興辦洋務……
曾國藩走過的每一步都是濃墨重彩,他為官多年不得不提的一個大亮點就是派遣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當時他極力促成這件事,就現在看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當年那些留學生學成後很多選擇回國建設祖國,後來的中國能得到飛速發展與這一政策有不小的關係。
孔子說"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沒有人能對抗這種宿命,即使有才有能如曾國藩也抵抗不了。1872年,時年61歲的曾國藩
突感腳麻,被人送回房間後,端坐三刻就逝世了,其實之前曾國藩就時有腳麻舌蹇,雖然去世的比較突然,但是那個年代活到知天命的年紀也算是壽終正寢了。曾國藩死後,按照他的遺願,家人們決定將他的靈柩運回老家安葬,也算是葉落歸根,當時交通非常不便利,由南京前往湖南,路途遙遠,多有不便,所以由曾國藩弟弟以及兩個兒子扶靈,耗時很長,
直到5月下旬才到長沙,5月份的長沙天氣已經逐漸變熱了。為了防止屍體因天熱變質,大家只能匆忙尋一處寶地修建陵墓,到了6月份墓穴成型就下葬了,整個過程都比較倉促。這位"中興第一名臣"就這樣永遠紮根在自己的家鄉,他的離世,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無一不感到悲慟。
陵墓被炸永久封閉
如今有不少人願意到這些千古名人的陵墓憑弔,由於當時是匆忙建墓,所以最初的陵墓早已被毀壞了,現在大家看見的曾國藩墓是後來修復過得,當年修復後還請了專門的守墓人看守,因此一直保存完整,直到1949年之後才遭到幾次破壞。
上個世紀50年代,由於當時的農業需要,曾國藩墓的地上建築全部被毀壞,那些石料都被村民偷運回家蓋房子、修豬圈了,後來到了60年代中期,因為一些政治風波,整個中國社會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下,曾國藩的陵墓也難逃厄運,但是因為地宮當時修建的非常堅固,因此陵墓下面逃過一劫。
轉眼到了1989年,那時候盜墓這個行當"蔚然成風",很多人因為盜墓發了財,那一年冬天,在一個深夜裡,附近村民聽見曾國藩陵墓方向傳來一聲巨響,等到長沙考古隊趕到現場的時候,發現陵墓被炸出一個盜洞,仔細一看發現位置正好對著地宮裡的棺材。
當時考古隊以為盜墓賊已經進入墓室,很大可能已經打開了棺材,於是他們商議後決定派一名隊員先進入地宮查看。接著一名身材相對瘦小的隊員帶著必需品、身上繫著繩子就下去了,但是剛下去沒多久就上面的人就
發現他沒有動靜了。就在大家驚慌失措的時候,突然下面又傳來呼喊聲,仔細分辨才知,盜墓賊未能將棺材打開,僅僅開了一個小洞,而洞口十分狹小,稍有不慎就會被卡住,經過幾次嘗試,這名隊員才被大家拉了上來。也因此專家分析盜墓賊這次應該沒有得手,為了更好的保存墓葬,大家用鋼筋水泥將盜洞永久封死,下令這座陵墓永久封閉,還加大對陵墓的保護力度,此後多年,曾國藩墳墓再無波瀾。
普通人的墳墓都不能隨意打開搬遷,更何況是那些歷史名人的陵墓,他們的陵墓不僅僅是後世祭奠懷念的場所,同時也是具有研究價值的有形史料,這些都是國家的財富,保存這些陵墓也就是保存他們的精神,傳承中國的文化。
文/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