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播,高中廣播站投“聲”抗疫

楚天都市報記者 柯稱 通訊員 董綴文 李芙蓉

“各位聽眾早上好,這裡是珞珈之聲廣播站。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疫情期間如何線上學習的文章。”昨天早上,武大附中的學生們收到了學校廣播站的新一期推送。疫情期間,廣播站被搬到網上,每週推出一到兩篇有聲讀物,陪伴師生度過居家抗疫的日子。

停課不停播,高中廣播站投“聲”抗疫

廣播站小夥伴合影(資料圖)

一篇文章要錄三個小時

廣播站新一期的節目,是高二學生吳世茂錄製的“居家線上學習”。他從避免干擾、設定目標、及時檢測、積極提問等方面,給同學們提出了建議。

這是吳世茂錄製的第二期網絡廣播節目,身為廣播站站長的他,要組織24名學生廣播員輪流準備節目。“我們會各自尋找適合疫情期間閱讀的文章,網上討論確定選題後發給學校老師審核,然後再開始製作音頻。”吳世茂說。

停課不停播,高中廣播站投“聲”抗疫

吳世茂在家中錄製節目

雖然以前在學校時,每天午餐和晚餐時間都會進行廣播,但是製作網絡音頻,對大家來說都是新的挑戰。吳世茂廣播經驗很足,還是學校大型活動的主持人,但錄製一段6-8分鐘的音頻,也要花三個小時左右。“主要是嚴格糾正文字發音比較耗時,我們要像廣播員一樣要求自己。”吳世茂說,文章讀熟練了,還要找到合適的背景音樂再錄製。

“廣播是我們的愛好,能用聲音陪伴同學們,覺得很有意義。”吳世茂說,播音員們都是利用上網課之餘準備節目,沒有覺得這是一項負擔。

廣播成最好的心理輔導

這期節目,通過武大附中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標題是《珞珈之聲 “聲”送技巧》,往期的標題還有《“聲”啟江城》《“聲”念遠方》《“聲”頌英雄》《“聲”醒人心》等等。

記者收聽發現,廣播站選擇的題材都和抗疫緊密關聯,多為撫慰人心、讚美英雄、啟迪人生觀的內容,文章中充滿正能量,卻不是簡單的“雞湯文”。

停課不停播,高中廣播站投“聲”抗疫

武大附中微信公眾號截圖

“廣播是可以穿越空間的心靈紐帶,每一篇文章的選擇我們都會非常慎重,希望帶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武漢大學附屬學校黨委副書記蘇榮軍說,疫情期間廣播站停課不停播,就是想通過這扇窗口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把抗疫中的感人事蹟轉化為學生成長中的養分。

另一方面,高中生都未成年,特殊時期可能出現一些負性情緒,需要一些引導,給情緒一個出口。珞珈之聲廣播站也承載著這樣的功能。為此,學校心理教師李倩昕也參與到工作中,指導選擇文章。

李倩昕說,對疫情的焦慮感、長期居家學習的倦怠感、親子矛盾帶來的失落感,都是學生們可能遇到的困惑。這時候,通過同學的聲音去引導,去產生共鳴,效果可能更好。“珞珈之聲成為一個平臺,幫助同學從認知上學會調整和接納自己,從情緒上學會緩解和調節自己,從人際關係中學會審視和處理矛盾。同學們用自己的力量,幫助自己成長。”李倩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