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下華為是如何進行它的國際化進程的
從1996年走出國門到2004年華為的產品編輯了亞非美歐,從2003起,華為的產品不僅在傳統的市場穩步增長,而且規模挺進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實現國際各大主流市場全線突破,成為國際電信市場的大拿。
其實呢華為的發展並否偶然,任正非曾經表示,未來通訊市場三分天下,華為必有其一,當時的華為只是一個有著兩萬資金的小作坊,眾所周知華為的狼性以初現端倪作為企業創始人和領導人的前瞻性和洞察力可見一斑,華為的國際化不止是國際化的趨勢所推動的更是華為對國際市場的野心才是其最主要的推手。
華為呢其實有一個一萬人團隊的技術研發部門,主要是進行產品的技術突破,
截至16年在全球建立16研究所專門研究所屬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所屬公司的商業模式演化方向。這是一個公司持續發展的根本。
90年代的時候呢任正非就飛美國了向美國的IBM學習。
斥資40億給IBM交了學費
這個錢呢可謂是最貴的學費了,但是為了讓華為少走彎路,任正非這麼做了,任正非的目的,是把華為由一個“作坊式管理”的公司,變成“世界一流”公司。1998年8月29日,隨著第一期50多位IBM顧問進駐華為,邀請IBM前來實施包括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供應鏈)等在內的8個管理變革項目。
這個學生任正非對這個美國顧問hay說了:“我今天非常高興地接受韋小姐的挑戰,我願意回答韋小姐提出的所有問題,很難有機會接受一個國際考官對我的考試,我希望我今天能及格,做一個好學生。”
任正非這番話無疑震驚了很多人。
2008年2月29日,華為董事長孫亞芳率領50餘名高層幹部,在坂田基地高培中心舉行盛大的歡送晚宴,隆重答謝150多名IBM顧問在過去10年間給予華為的指導和幫助。由於長期密切地並肩作戰,在酒會現場,
華為一位負責管理變革的副總裁失聲痛哭:“儘管對IBM來說,這只是一個商業諮詢項目,但對華為而言,卻意味著脫胎換骨。”IBM的資深顧問阿萊特(Arleta)則感慨地說:“過去的10年我們耗費了無數的心血和精力,甚至把心也掏給了華為,我們為有機會把華為改造成一家跨國公司而甚感欣慰與驕傲。”
實際上,在推進華為管理諮詢項目過程中,無論郭士納、彭明盛還是IBM顧問,均被任正非的真誠和大氣所感動,併發自內心地看準華為是一家天賦極高並非常值得信賴的企業和朋友,將來必定大有所為,因此,這40億學費IBM並沒有照單全收,而是與華為結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和全球戰略合作伙伴。直到今天,華為的銷售規模與IBM大致相同,但與老師IBM的友誼卻與日俱增,歷久彌堅。
所以任正非說:IBM教會我們爬樹,我們爬上樹摘到了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