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千古一帝,大一統後做的那些事

引言

公元前221年,在中國的疆域上誕生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統一的帝國——秦帝國!秦朝的建立者是始皇帝嬴政,一個時代的梟雄、一個體恤人民的皇帝,為何14年而亡?秦朝覆滅的根本原因在於民心的不統一。

秦始皇:千古一帝,大一統後做的那些事

一、秦朝大一統後的內政如何

嬴政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是一個暴君,有著嚴酷的刑罰,繁重的徭役,可事實確實如此嗎?在湖南出土的裡耶竹簡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的秦國法律文書,這些歷經兩千多年時光的竹簡,真實的記錄著秦朝最為完整的法令。

秦始皇:千古一帝,大一統後做的那些事

根據出土的文書記載,秦法尤為重視細節,對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著嚴格要求,但是這些秦法嚴謹卻不暴虐,法律的初衷既是維護國家的運轉,同時也保證著百姓的生活。整體來說秦法較體恤人民,很多政策都是比較人性化的。因為當時百姓的文化水平較低,秦法裡面都以引導的形式告訴著百姓怎樣種地。

在秦朝是比較奉行法家學說,而法家學說就是以人民為本。在裡耶竹簡裡也記錄著一次叛亂,那次叛亂裡面甚至都是鎮壓軍臨陣叛變,加入了叛亂軍,迫使嬴政派出精銳軍歷時數月才的得以鎮壓。那麼如此大規模的暴亂被鎮壓後,嬴政是怎麼處置叛亂軍的呢?據史料文獻,此次叛亂軍受到的最嚴重的刑罰僅僅是刺字而已。或許當時的嬴政心裡知道,自己的人民還不認可這個統一的帝國。

畢竟在掃清六合之後,直接的削弱了當時六國諸侯貴族的權利地位,而且嬴政推翻了延續八百多年的諸侯制,改為郡縣制,沿用了一些當時秦國的制度和法律,這讓剛剛歸附的人民不能很快接受。嬴政為了能讓六國歸附的人民真正的歸順於他並達到人心的統一,做了很多努力。通過這次叛亂,嬴政突然意識到文化的統一才是人心統一的基石。

秦始皇:千古一帝,大一統後做的那些事

二、秦朝在人民思想方面的努力

在戰國末期,東方六國已經形成了以儒家之禮為核心的齊魯文化、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粗獷豪邁的燕趙文化、浪漫奔放的楚文化。在剛剛統一之時,人民的思想和文化都還是延續著之前所習慣的,所以並不能統一。這時擺在嬴政面前的有兩種選擇:一使用皇帝的權威,用武力摧毀其他文化;二是接納東方六國的文化,並從中發展出一個專屬的秦的文化。

秦始皇嬴政選擇了以寬容的方式接納六國禮儀,並建立了一套“博士”的制度,使六國的學者有權參與廷議,給予了六國文化近乎最大的包容。但嬴政的包容和熱情換來的卻是學者們的冷漠和譏笑,李斯也沒有在學者們的身上看到任何希望。但嬴政仍然選擇了忍耐與包容。為了顯示皇帝的權威,嬴政選擇去泰山封禪大典,以向百姓展示秦帝國的威嚴,讓他們產生一種愛國意。但不巧的是,嬴政在返回的途中泰山突降暴雨,使得嬴政帶著一身狼狽和泥濘回到帳中。此幕被六國學者看到後大肆譏笑,這是對嬴政最大的侮辱了。但這位心懷抱負並心胸寬廣的皇帝再一次選擇了忍耐。他明白,若是將學者殺死他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費,並且會引起民憤甚至發生叛亂。

秦始皇:千古一帝,大一統後做的那些事

但忍耐不等於無為。此時的嬴政意識到通過接納六國學者、包容六國文化以達到民心的統一,在現在看來是困難的。並且想讓民心統一,除了文化統一以外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讓百姓找到歸屬感。於是秦始皇嬴政便以擊退外敵、擴大疆域來讓人民感受秦朝的威嚴與強大,宣告帝國不容侵犯,從而讓人民臣服帝國。於是嬴政開始做大規模的軍事動員,南征北戰。

三、構築防線,南征北戰,奠定後世版圖

秦始皇嬴政命將軍蒙恬領軍三十萬被擊匈奴,將今天的河套地區納入帝國的疆域。為了鞏固新的疆域他又下令在戰國時期燕、趙、秦三國邊牆的基礎上大規模修建增築。七年後,一條西起隴西臨洮東到遼東,一條長達五千公里的軍事防線宣告完工,這就是——萬里長城。為了配合長城的防禦嬴政還修建了一條秦直道,這條路從陝西咸陽直抵內蒙古九原地區長達一千八百里,為北方防禦迅速出兵、增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北擊匈奴的同時秦軍又揮軍五十萬南征百越,經歷重大犧牲後,征服了嶺南地區並設立

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從此嶺南地區永遠的成為中國的版圖。

秦始皇:千古一帝,大一統後做的那些事

秦帝國這暴風驟雨般的行動讓秦國獲得巨大的疆土。但與此同時連年的戰爭讓百姓的賦稅和徭役大大加重,兵困民乏。在嬴政快要五十歲的時候,在古代算是要步入老年了,這時的奮鬥了終身嬴政也感到有些累乏自己的帝國疆域在一步步增大,嬴政感到非常高興,但自己的日益操勞收效甚微,他的雄心在一次次挫敗後有所削減。

四、貪圖享樂,民生艱難,二世而亡

為了展示自己的權威和慶祝自己獲得如此大的帝國,嬴政沒有多想便令人修築了一個宏偉的宮殿——阿房宮。為了彰顯皇帝的地位與尊榮,嬴政以渭河為天上銀河,依據依據紫微星的排位為自己修建了宮殿。試圖將天上神殿建造在地上人間。也想借此建築來找回這些年來,被磨滅的雄心。

修築阿房宮等宮殿大大消耗了人力物力,又加大了百姓的徭役和賦稅,使得百姓民不聊生。並在一次慶功宴上,正在賞析歌舞的嬴政被一個大臣的進諫打破了愉悅的心情。大臣說想要恢復諸侯制。這一提議讓秦始皇覺得自己多年來的努力並沒有收到成效,東方學者對他和他所施行的制度並沒有認可,百姓也沒有萬民歸心。

秦始皇:千古一帝,大一統後做的那些事

也是這一進諫讓嬴政徹底失去了耐心,憤怒的他終於採用了暴力。以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的方式扼殺其他思想。史稱:焚書坑儒。這一次事件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引起了民憤。本就對帝國不認可的六國貴族和繁重徭役的百姓對秦帝國更加憤怒了。民憤即將積累到最高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巡遊途中病死在沙丘後,全國上下便開始爆發起義,先有陳勝吳廣,後又劉邦項羽。

看似攻不可破的秦軍被起義軍打的連連潰敗。其實連年的征戰對秦國的軍事實力也造成了削弱,而秦二世又無能,在劉邦項羽的進攻下最終秦朝於公元前207前而亡,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就此覆滅。

秦始皇:千古一帝,大一統後做的那些事

結語

其實嬴政是一個很有理想、很有抱負的一位君主,但初形統一,僅僅是達到了疆域的統一,其實民心還不統一,並且還有六國貴族虎視眈眈。秦朝最終成為歷史發展的“祭奠品”,我一直非常可惜這樣一個有遠志、有抱負的皇帝離世。

雖然我們對秦朝和秦始皇嬴政的爭議仍然存在,但他對歷史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他推翻了諸侯分封制,改用了郡縣制,是中央集權制度有了雛形,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是一位劃時代的梟雄。但文化、思想、民心的不統一和六國貴族的不認可,造成了帝國的覆滅。秦朝的滅亡有很多原因,並不是一件獨立的事而導致,但嬴政為後人開創了統一的先例,為以後漢朝的統治和統一間接的打下了基礎。如果非要對這位偉大的始皇帝做出評價的話,我心中只有一句,便是劉邦初見嬴政時所說的“大丈夫當如是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