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家族衣冠相望,曹彥約愛民、抗金、護國成為後人典範

前言:在古代,歷來忠臣下場大多悲催。這是因為做奷臣更容易得到當權者的信任,從內部打壓自己人比對抗外敵要容易得多。因此奷臣多長命,這客觀上鼓勵更多的人眜著良心投入奷臣的行列

,因此在歷朝歷代,奷臣通常都要多於忠臣。做忠臣,除了良心上或自我心理上得到安慰,對自己確實沒有什麼好處。在壞的一面,要時刻躲避各種明槍暗箭,一不小心就要丟命,因此忠臣許多都沒有好的下場,忠臣難當。

從大的方面看,忠臣留給人們行為做事的標竿,成為後世人們學習的榜樣。因此,他們能名貿青史。一個民族是否有活力,是否能長久地存在發展下去,要看忠臣數量的多不以及是否能把忠義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保存下去。如果一個民族只有奷臣,而忠臣力量微不足道不被重視也不被尊重,那麼這樣的民族是維持不了多久的,最終必然消亡或被消滅。所幸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雖然奷臣眾多,但忠臣更多。忠臣活著的時候可能被打擊,可能沒有好的下場,但他們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勇於奮戰,而奷臣們被釘在恥辱柱上被唾棄。在這種民族文化精神的影響下,中華民族得以持續待續到今天。

當然,歷史上有一些忠臣也能得以善終,比如南宋時期的曹氏家族,其中曹彥約是抗金英雄,在朝廷上他也敢於同奷臣鬥爭,最終還得以善終。家族的傳承下,人們記念他們,以至於他們死後,人們立衣冠冢來記念他們。

曹氏家族衣冠相望,曹彥約愛民、抗金、護國成為後人典範

南宋忠臣曹彥約

曹彥約及其家族

公元1157後,曹彥約出生於南宋的南康郡都昌(即如今的江西南唐市)。他出生的家族可不一般,其叔祖名叫曹省,當過雍丘(即如今的河南省杞縣)的縣丞。他的父親名叫曹興宗,是南宋紹興時期(公元1154年)的進士,當過嶽州司理參軍等多項職務。因此,曹彥約出生於官宦世家。表面上看,其先輩的官好象都不大,但他們都有著同樣的一顆心,即愛民之心,為官一任就造福一方,因此曹家歷來被百姓們所敬仰,以至於"所至政聲籍甚"

曹氏家族衣冠相望,曹彥約愛民、抗金、護國成為後人典範

曹彥約自小好讀

在學業上,曹彥約自小就努力苦讀,成績優良,於淳熙八年時考中了進士,後來,因其家族有名望而被皇帝贈予光祿大夫之職。他在考中了進士後,一度隨朱熹到處講學,且士人們都喜歡跟著他學習。在都昌縣誌中,專門列了一篇《重修儒學記》文章,對此有記錄:"曹興宗"講學之懿,修行之篤,傳諸其家以及其鄉之人者,盡宋之季年,衣冠相望,猶有可考者。"由於曹家影響很大,人們在曹彥約活著時,喜歡跟著他聽他講學。而他死後,人們爭立衣冠冢來記念他及其家族。由此可見,曹家在文化及孝義方面的影響有多深遠了。

曹氏家族衣冠相望,曹彥約愛民、抗金、護國成為後人典範

曹彥約年輕時就考中了進士

抗金立大功

曹彥約在隨朱熹講學後,影響力日益擴大,加之其家族受人愛戴,不久後被朝廷徵召進入軍事體系內,去負責漢陽的軍事。後來在官職上,當到了建平縣(即如今的安徽省郎溪)縣尉兼任桂平軍(即如今的湖南省桂陽市)的錄事參軍到司法參軍再到樂平縣知縣等職。不久後,調升到"江西安撫司京湖宣撫司",職務主要是主管機要文書,併兼任漢陽軍事主管。

就這樣,他踏進了軍界,同時也在政界中。到了南宋開禧期間,金國出動軍隊"重兵圍安陸,遊騎闖漢川。"此時漢陽兵力少且弱,隨時有被攻打進來的危險。軍事主管曹彥約於是呼喚各界同力防守,大家有錢出錢,沒錢的出力,積極組織並加大地方武裝力量。他一方面招募鄉勇士卒,一方面加強水陸各處的防禦工作。曹彥約經過一系列努力,制定出了十分周密的對金作戰計劃。

曹氏家族衣冠相望,曹彥約愛民、抗金、護國成為後人典範

曹彥約打敗了金兵的圍攻

當金兵即將到達時,他派出先鋒大將趙觀正面迎敵。之後,曹彥約組織漁民全力配合,最終"斬其先鋒","焚其戰艦"趁著金兵被打得暈頭轉向時,曹彥約派遣別一將領黨仲升趁機偷襲金營。金軍被殺無數,乃至於"民賴以安"。經過曹彥約一連串打擊,

金兵損失慘重,糧草又被燒,已無力再戰,只得敗走。經過這一戰,曹彥約名聲大振,被朝廷升任漢陽知軍一職。

不久後,朝廷朝廷了"開禧北伐",但最終失敗了。此時朝臣史彌遠等極力推動同金朝議和。對此,曹彥約強烈反對,他給當時的皇帝宋寧宗上呈奏摺,對議和朝廷了強力批駁,因此被皇帝大力賞識。但當時議和派力量十分強大,朝廷最終同金朝議和,並簽下《嘉定和約》。

曹氏家族衣冠相望,曹彥約愛民、抗金、護國成為後人典範

南宋《嘉定和約》

愛護百姓,忠義凜然正面同奸臣對抗

公元1209年,各方面表現突出的曹彥約被朝廷升官了,官位是湖南的轉運判官,不久後改官擔任利州(即如今的四川省廣元市)轉運判官並且兼任知州一職。那時,長期天旱無雨,百姓饑荒嚴重,糧食大量短缺,大地呈現餓殍遍野的悲慘景象。曹彥約到任利州後,立即被告新法,即:"減價遣糶,勤分免役,通商蠲稅。"一系列的救災舉措後,終於讓災情大幅緩解,於是"民賴以濟"。

四川臨近金國,與之接壤,是前線,因此防備十分重要當時四川邊境各司地方政權並列行事,軍事權力大小不一,調度困難。且一旦出事,各地相互推託。這一情況顯然不利於防衛。曹彥約經過認真考察研究,於是將應對計劃及方案寫成了《病夫議》並上報給了皇帝。在其中,他仔細分析了各種弊端,並給出了治理這些弊端的方案策略。

《病夫議》其實是一份針對四川對金防務的綜合性大綱,內容正好切中邊境情況的要害,並給也別解決問題的切實可行的方案,極具軍事眼光。這一份重要的軍事方案上報後,在奷臣的阻擾下,最終沒有被皇帝所採納。但這一事件,體現了曹彥約那報國之心及忠勇愛國之起飛,實是蒼天可鑑。

曹氏家族衣冠相望,曹彥約愛民、抗金、護國成為後人典範

南宋時四川與金國相連

後來老皇帝去世了,宋理宗登基繼位。曹彥因其忠誠及過人的能力,被提官到兵部侍郎兼任國史院修撰之職

,之後又在實權上提升為禮部侍郎併兼任寶謨閣學士及侍讀一職。沒多久,皇帝封他為軍事最高主官,即兵部尚書。此時曹彥約年紀已高,他極力辭去兵部尚書一職。皇帝改任他寶章閣學士兼任知常德府。

此時的南宋步入中後期,奸佞之臣橫行於朝堂,而忠良之人被極力打壓,國事日非。曹彥約看到了朝廷已陷入十分危險的狀態,因此日夜不安。對此,他無數次向皇帝上書進言,稱"勸上講學,防近習""倚忠直如耆龜,去邪佞若蟊賊。"對於奷臣,應"謹定省以為長樂,開王社以篤天倫,孝友之行,宜足以取信於天下"。他直言抨擊朝廷"下情未通,橫歛未革。"對臣官位已經十分嚴重的賄賂貪汙之風,及奷臣橫行於朝堂,陷害忠良,直接給予揭露並抨。在上書中,曹彥約語言十分耿直且激烈,並不迴避嫌疑,也不拐彎抺角。這表現出了他的赤膽忠心。

曹氏家族衣冠相望,曹彥約愛民、抗金、護國成為後人典範

忠臣曹彥約一家得以善終

結語:公元1228年,曹彥約仍保持有寶章閣學士的職銜,後在家中因病去逝,享年72歲。皇帝贈其少保之職,並賜號"文簡"。他被葬入縣北的龜山,當地人們為其建祠廟以記念。甚至許多人為他建立了衣冠冢。《宋史》中對他單獨立傳,到了清朝,都昌縣誌將他列入人物誌·名臣傳當中。

忠臣曹彥約一生忠勇為國,對百姓十分愛護,敢於對抗奷臣,但一生卻沒有被奷臣所害。這在古代歷史上並不多見。這也許是他的忠勇得到了更多的保護的才有這樣良好的結果吧。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深深值得後世人們的學習。

曹氏家族衣冠相望,曹彥約愛民、抗金、護國成為後人典範

曹彥約深受後人記念

參考資料:

《江蘇曹氏宗譜》

《宋史》

王政.《四庫全書》本宋曹彥約《昌谷集》誤收陸游文

尹波.四庫本曹彥約《昌谷集》誤收詩文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