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愛惜人才,卻為何不愛張鬆之才,以至於錯失良機?

說起曹操來,不管是他的文學成就,還是他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對他有點印象。他在執政北方的期間,人盡其才,不但改進了屯田制,讓中原百姓恢復了經濟;更是提倡"歌以詠志",從而帶來“魏晉風骨”的新氣象。拋開其他方面不說,曹操可以說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雄主了!

曹操愛惜人才,卻為何不愛張松之才,以至於錯失良機?


可一向愛才的曹操,在渭南之戰大敗馬超之後,也難免生出自滿的念頭。在面對張松的投效之時,卻將其亂棒打出,從而白白錯失了益州,讓劉備撿了個大便宜,以至於錯失了一統天下的良機!

按理來說,如果曹操真的討厭張松的"背主"行為,那麼他不會對相似來歷的許攸"倒履相迎";如果是因為張松的面貌讓曹操生厭,他也不會對同樣相貌醜陋的王璨(建安七子之一)禮敬有加!而曹操之所以沒有接受張松的投誠,其實是有他的長遠眼光在的:

曹操愛惜人才,卻為何不愛張松之才,以至於錯失良機?


第一、從客觀條件上來看,曹操剛剛平定了整個北方,還需要一段時間穩定住大後方。所以在此期間他注意農業方面的發展,百姓也趁此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如果此時再舉刀兵,未免有些操之過急。再加上曹操並沒有將張魯、劉璋等人放在心上,所以漢中、益州之地

在曹操心裡早晚都是自己的,並不急於一時。而已經立足荊州的劉備和盤踞江東的孫權才是曹操的首要目標,如果自己不將他們打敗,也自然難以一統天下。

曹操愛惜人才,卻為何不愛張松之才,以至於錯失良機?


二、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曹操與益州之間陸路上還隔著個漢中。再加上赤壁一役後曹操丟失了荊州南郡大部分城池,無法再從荊州水路出發直達益州。所以即便拿下了益州,短期內也無法給曹操帶來收益,甚至於自己的後方會被遙遠的益州所掣肘,無法做到首尾兼顧。

而此時,孫權對於咽喉要地合肥也是虎視眈眈,曹操果斷拒絕了看似是一塊"肥肉"的益州,轉而集中精力防範江東並及時挫敗了孫權的來襲,張遼更是在這次戰鬥中大敗了孫權,從而威名遠傳天下。

曹操愛惜人才,卻為何不愛張松之才,以至於錯失良機?


三、從主觀條件上來講,曹操對於天下大勢看的也很清楚。而此時距離赤壁之戰結束後並沒有多久,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依舊保持著緊密的聯繫。曹操深知"緩之而後爭心生"的道理,一旦他奪取了益州,孫劉兩家只會更加的團結對外;而他選擇了按兵不動,荊州反而成為"誘餌",孫劉聯盟自然就會不攻自破。後來孫劉兩家果然因為荊州生了嫌隙,而曹操在此時卻直接出兵打敗了張魯,蕩平了漢中之地。

曹操愛惜人才,卻為何不愛張松之才,以至於錯失良機?


儘管曹操終其一生也沒能一統天下,但後來天下大勢的變化卻證明了曹操眼光的長遠!在面對眼前利益之時,他並沒有被掩蓋住雙眼,反而能夠根據當時的形勢而做出最有利自己的判斷。

曹操也吸取了自己在赤壁之戰中的教訓,也不敢再小覷天下人,反而選擇了及時抽身,坐看孫劉兩家鬥爭。並且在此期間,他還大力發展北方的經濟,讓中原百姓過上了休養生息的日子。曹操的種種舉措,也確實不負一代梟雄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