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你最想做什么?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喝一杯奶茶或者吃一顿火锅。不过,与喝一杯奶茶相比,吃一顿火锅显得更困难一些。因为,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餐桌间的距离变得更大。这就意味着,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排队上。
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你想吃火锅的迫切愿望!
不过,就在你好不容易等到位置,准备点餐的时候,突然发现很多菜品的价格上涨了。而且,上涨的幅度还不只是一星半点。
于是你情不自禁的感叹道:
涨工资还没等来,却等来了报复性涨价!
西贝、海底捞涨价
引发其他餐饮企业效仿?
涨价这波操作,是自救,还是求死?
疫情之下,餐饮企业遭受重创,海底捞、西贝们无一幸免。本以为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将会不期而至,但报复性涨价却先来驾到!
这几天,海底捞、西贝涨价的信息,引发多地吃货们纷纷在社交媒体吐槽。
比如:“这么多人失业的大环境下,涨价是你的权利,少去是个人的自由。”“海底捞明显贵了,2个人吃了360元,之前差不多的菜品才花300出头!”“毛肚都快80元一份了,贵!”
“西贝上周六准备吃的,结果想吃的都没有了,菜价涨的可不止一点。”
看来吃货们对涨价抱怨颇深,话说,海底捞、西贝们为什么要选择悄悄涨价策略?是迫于疫情还是另有隐情?此番操作会不会得不偿失,流失更多的消费者?
后疫情时代,餐饮企业的下半场是向左还是向右?
涨价的背后 不仅仅是疫情“作崇”!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海底捞声称整体的涨价幅度控制在6%以内,但是为何消费者的感受却远远不止呢?
原因在于,消费者往往对某些菜品的价格比较敏感!从这个角度说,海底捞的这次提价,手段并不算太高明。
那么,餐饮商家究竟该如何实现菜品价格的隐蔽式上涨呢?
第一、高频菜品提价幅度尽可能少,低频菜品提价幅度可以更大,中间菜品相对适中。
从海底捞的角度来说,增加米饭的销售价格,很可能是出于另外一种目的,那就是让消费者不要点米饭要多吃菜。如此一来,便增加了客单价。
可问题在于,7元/碗的价格,对于刚性消费者来说过于敏感和显眼!
对于高敏感菜品,目的是为了增加消费者购买,一个原则是价格要与品牌调性相适应;对于一般敏感菜品,则涨价幅度不应该太多;至于说低敏感菜品,涨价空间则可以相对更多。
而且,靠着低敏感菜品能够带动高敏感菜品的涨价!
第二、采取套餐组合的方式,降低消费者的敏感程度。
尽管海底捞所有的菜品都可以点半份,给消费者制造出优惠的感觉,但是,这还不够。
餐厅门店可以像美团那样,将不同的菜品进行统一定价。比如,通过高敏感菜品和低敏感菜品的搭配;比如,通过高价菜品和低价菜品两款的组合,让消费者产生“优惠”的错觉。
第三、定期推出特价菜,营造出足够的优惠感。
无论是海底捞还是普通商家门店,都可以向肯德基、麦当劳学习,定期推出特价菜。甚至于说,一周七天每天都可以有特价菜品。
这样的好处在于,既可以给消费者制造优惠的错觉,又不会对菜品的定价模式造成冲击。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家,增加整体销售金额。
第四、采取新产品新定价的办法,让消费者没有可参照物。
尽管火锅行业的菜品更新速度比较慢,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更新。也就是说,如果要提价的话,那么新产品新定价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说其他餐饮品牌,则更应该采取借鉴这样的办法。
趁火打劫还是生存需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对餐饮业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损失不是一两年可以缓冲过来的。财政部公告称,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可以说,后疫情时代,对餐饮企业更是一场大考,如何自救突围成为各企业的重要命题。
不过,餐饮企业所谓“涨价”的自救方式,仅是因为疫情,恐怕也不尽然!
疫情之前,一些餐饮企业甚至细分领域的巨头,本身就释放出危险的信号,只是疫情更是加重了自身的困境。
要知道,自2016年底,海底捞走上了规模拉动增长的道路。门店增长疲软,说明一二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已经逐渐达到饱和,未来,想要再靠规模化拉动营收,恐怕有些难。
作为火锅界的老大哥,年营收超200亿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海底捞的发展,无疑几乎代表着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现状,其他餐饮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
特殊时期,无疑更是考验餐饮企业的经营智慧和化危机的能力。后疫情时代,餐饮企业到底是要涨价还是降价,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情况,无疑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前提是必须要保住品牌的价值,保住顾客对品牌的依附度和信任感,而这就需要企业充分权衡自身、市场与消费者三者的利益,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