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鼎盛時期的經濟有超過唐朝嗎?

荻花秋色


看歷史書的時候,都會講到。中國歷史上經濟最好的就是北宋時期,佔了當時全世界七成的經濟。軍事實力放一邊,下面就來說說北宋的經濟。

1、北宋經濟最鼎盛的時候就是真宗天禧5年,按照購買力計算,賦稅是唐朝鼎盛的十餘倍。

2、形成北宋經濟繁榮的條件有很多,朝廷雖然依舊是重農抑商,但比前朝要好很多,加速了土地的流轉,為工商業打下了基礎。北宋的國策就是崇文抑武,給了當時的發展經濟的外在條件。

3、北宋的經歷思想空前活躍,以王安石,范仲淹最為代表。范仲淹提倡商品流通性,鼓勵海商,加上與各國的聯繫。


追風少年已經老去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比較肯定的。黃仁宇先生指出:“中國歷史中主要的朝代每個不同,而尤以趙宋為顯著”。錢穆先生則說:“論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僅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宋代超過唐的主要標誌:

一是觀念的極大更新。唐代以前,中國社會一直是以農為本。到今天我們也講農業是立國之本。但是在北宋,提出士農工商都是“本業”。北宋名臣蔡襄說“凡人情莫不欲富”,農民、商賈、木工、瓦匠,紛紛以掙錢致富為人生目標,思想觀念和生存價值與唐以前出現明顯變化,極大地改變了宋代的發展模式。

二是土地的寬鬆政策。北宋時期叫“不設田制”,就是說國家原則上沒有土地的分配製度,各級官吏只熱衷於審核土地的買賣手續是否完備。當時,土地的所有權、出租權、使用權都有了明細劃分,人們對契約精神明顯提高。土地的自由買賣提高了流轉速度和生產效益,與唐代對土地的高度壟斷呈鮮明對比。

三是商業的極大發展。由於思想觀念的轉變,宋代的上層精英和底層民眾,都渴望也有權力通過貿易獲得利潤,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活躍的階層-商人。中國經濟史學家傅築夫先生說:“在宋代,商業不再只為少數人服務,而是面向廣大民眾,商業的觸角延伸到了廣大鄉村,活躍興旺”。

四是外貿的空前繁榮。唐代穿越沙漠戈壁的“絲綢之路”到北宋的時候已經不再暢通,對外貿易轉向“海上絲綢之路”。宋代出口的大宗物資是瓷器,從東南沿海經過東南亞、南亞,一直延伸到北非、西歐。唐代貿易也很發達,但主要是外國人到中國來,宋代則是更多人從事世界貿易。

五是礦業的高度興盛。宋代商業的發展極大促進了煤、鐵的開採和冶煉,美國學者郝若貝談到:“北宋神宗時期(1067—1085),中國全國鐵產量在7.5噸-25噸之間”。曾任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的漆俠先生認為15萬噸是比較可靠的,而這一產量可以和18世紀整個歐洲的鐵產量總和向媲美。

當然,漆俠先生也說:“宋代的經濟發展並不平衡,北不如南,西不如東”。這一格局,一直影響到近代中國。


北緯33度30分


北宋的經濟不是超過了唐朝,北宋的經濟是遠遠超過了唐朝。甚至整個宋朝的經濟文化是整個古代社會的頂峰,比如陳寅恪就曾說過,華夏的民族文化的演進,在趙宋登峰造極

甚至你看比如《東京夢華錄》中的北宋汴京,市民的生活水平、整個城市的經濟都是其他朝代無法企及的。而城市的繁榮離不開商業,事實上北宋的商業極其發達,政府還有專門徵收商業稅的機構。

而商業的本質是貿易,貿易又促進了貨幣的發展,而貨幣又反過來促進社會經濟達到鼎盛。比如我在上高三的時候做過一篇現代文閱讀,這篇文章中提到北宋最早產生了紙幣。而紙幣的發明對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金屬貨幣由於各種原因會大大妨礙交易。而整個北宋發行了大量的紙幣。

不僅是《東京夢華錄》,其他的比如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圖》,畫中商鋪林立、車水馬龍,整個汴京的繁榮可見一斑。

而且不單單是這種傳統的店鋪,在《東京夢華錄》中還有發達的漕運,除了國內之外,宋朝的海外貿易異常繁榮的時代,特別是當時的瓷器貿易,人們通常說海上絲綢之路,但是宋朝有一個繁榮的“海上陶瓷之路”。

在店鋪之外,最被文人們所神往的就是宋朝的娛樂,有一個詞叫“瓦市勾欄”,用來形容宋朝的娛樂場所,事實上從宋詞的發展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娛樂業的繁榮。《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戲劇劇種等等更是眾多。

而作為一個農業國,宋朝的農業發展更是其經濟繁榮的基礎,那句“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就是在宋朝時產生的,上文提到的漕運發達就是一個證據,因為漕運是用來運糧食的。如果要做一個對比可以看看河南工業大學出版的《中國糧食史圖說》相關的內容。

所以在經濟方面宋朝遠遠超過了唐朝,,而宋朝的開封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有著超過一百萬的人口,在當時那個時代西方最大的都市也不過十幾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