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麝月也是贾宝玉身边一等丫鬟,她的脾气秉性与袭人相似,但涉及麝月的描写,较及另外一个丫鬟袭人则少了很多,乍看也像是袭人的影子。
按照第五回中众丫鬟的排序,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她也是排在第三的,但麝月并不突出。她在书中的出场并不多,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因为她是唯一一个见证了贾府的走向衰败的全程、目睹了女儿的薄命的命运。
文中写她“公然又是另一个袭人”,袭人的笔墨在《红楼梦》前八十回比较多,涉及麝月的则少了很多,作者曹雪芹写大观园的女儿都有她自己一段笔墨,如果不是脂砚斋批语的出现,这将是一个就此被埋没了的好女儿。
一则批语最能说明问题:“闲上一段女儿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个,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小蔽等祸,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可见宝钗落魄后还有麝月在身边服待,袭人力荐麝月留在宝钗身边,足见平日里,她对麝月也是很欣赏,觉得她是一个放心的人。麝月既然像袭人,就担得上一个贤字,可是为什么她能让袭人放心,并且没有成为另外一个袭人呢?因为她不争。她不想像袭人一样,让宝玉觉得离不开她,那她是懦弱吗?也不是,她也有和晴雯一样的伶俐口齿,在坠儿偷东西,被斥责,晴雯说不过老妈子的时候,麝月出场了。
“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理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理?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还认不清呢!”
可以看到,她的话很有逻辑,有理有据,辩驳的其他人没有话说,此时的晴雯正被气的说不出话来呢。她有袭人的贤,也有晴雯的才,但是她活的低调,不惹人注意,不给自己设立标签,所以她才能活到最后。但是即便是这样,宝玉依然离开二人,出家为僧。
麝月的存在对宝玉是极为关键的, 《红楼梦》“寿怡红院群芳开夜宴”一节里,群芳掷花签,轮到麝月,她所掷花签为“荼蘼”花,题为“韶华胜极”,“韶华”指人的美好的青春年华,“胜极必落”则是说这样美好的青春年华、美好的时光马上过去,宝玉觉得不吉利,所以会把签藏起来不让大家看。签中又引用宋代诗人王淇的《春天游小园》里的诗句“花到荼蘼花事了”,有苏轼诗云:“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多以花喻女儿,用荼蘼花则表示“诸芳尽,美好的时光即将结束。”的确如此,群芳夜宴也是书中最后的和聚欢乐场面了,此后三春尽去诸芳尽,好景不再。
《尔雅—释》里记载,荼,苦菜。所以也有“荼毒”这样的词语,苦则预示着贾府衰落之后,宝玉日后的生活是艰苦的,正如脂砚斋批语里提到宝玉后来“寒冬噎酸菜”,苦不堪言。佛教里说荼蘼是来生的花,所以也叫佛见笑,佛见笑有意预示着宝玉最后大彻大悟,遁入空门,又因其花色像黄酒,也称之为“酚糜”就是荼蘼花酿的酒,西汉的杨雄在《蜀都赋》称为“酚清”,既是这种酒。这样一来所联系的伏笔就更明显了,麝月是陪伴宝玉作完红楼梦的最后一个人物。
真是花开花落终有时,一切美好终有尽头,麝月她见证了大家族的兴衰,见证了宝玉最后的结局,她何尝不是一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