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少軍報道
10月12日,“書香昭通、蘋果之城”2020年昭通蘋果文化暨全民閱讀周活動在昭通國際會議會展中心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家採購商,蘋果產業相關企業負責人、果農、社會各界人士齊聚昭通。
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說,昭通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歷來就有崇文重教、勤耕苦讀的優良傳統。2000多年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古滇文化、荊楚文化交融於此,曾經鑄就了具有鮮明特點和區域特色的“朱提文化”。
進入新時代,昭通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加速改革發展的同時,培育了在國內文壇有廣泛影響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學現象”。
楊亞林說,昭通順應歷史、遵循自然、尊重科學,推動蘋果產業在新時代提質增效、鳳凰涅槃,在產城融合中為昭通中心城市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確立鮮明的特色定位,樹立嶄新的品牌形象。
據瞭解,昭通地處烏蒙山腹地,11個縣(市、區)有10個是國家級貧困縣,全市600多萬人口中,2014年底尚有貧困人口185.07萬,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
脫貧之於昭通,是民生之首、趕超之策,更是戰略和全局。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減貧戰役中,昭通馬鈴薯、蘋果、竹子、特色養殖、天麻、花椒“六個百億元”產業,成為烏蒙群眾“造血、活經絡”的特色產業。
而六個百億元產業中的“明星”產業——以“昭通蘋果”為代表的水果產業,成為當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的先導產業。
昭通人種植蘋果,迄今已有80年的栽培歷史。特別是近年來,昭通立足“一城三區、若干小鎮、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整體佈局,按照蘋果產業、蘋果品牌、蘋果之城“三部曲”的思路,積極打造百萬人口與百萬畝蘋果高度融合的“蘋果之城”,蘋果產業規模與質量、品牌與效益同步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蘋果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以上,綜合產值70億元以上,形成“半城蘋果滿城香”格局。
昭通在全方位打造一個有層次、有品牌、有形象、有內涵、有魅力的“蘋果王國”的同時,努力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地區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路子。
當地政府堅持以生態為底色、以產業為特色,突出產業、景觀和城市“三位一體”統籌推進,多層次、多形式彰顯和注入蘋果文化元素,構築外圍百萬畝蘋果園烘襯,內部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莊園、田園綜合體的格局,從而形成產城相互融合、內外相得益彰、城鄉交相輝映的生動局面。
昭通蘋果“早、甜、香、脆”的特質,使其暢銷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地外,甚至遠銷東盟。
2019年,“昭陽紅”成為昭通蘋果產業發展的標杆;2020年,“昭通蘋果”“昭陽紅”“嘎嘣脆”等榮膺中國蘋果產業榜樣100品牌榜單。昭通蘋果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品牌化水平不斷提升,正向綠色、高質、高效的方向不斷前行。
蘋果,寄託著昭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在廣大果農的眼中,一棵棵蘋果樹就是“致富樹”“希望樹”。
以主產區昭陽區為例,該區蘋果種植規模65.1萬畝,受益人口35萬餘人,戶均蘋果年收入達3.5萬元以上,人均蘋果年收入達1.2萬元以上,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7.2萬餘人。
截至去年底,昭通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4年末的185.07萬人降至15.9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4.8%下降至3.4%。今年上半年動態監測顯示,未脫貧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從主城區外圍100萬畝果園建設,到3萬畝高原綠色溼地的打造,再到5萬棵蘋果樹香飄全城,蘋果的內涵、元素和特徵深深嵌入到城市血脈中。”楊亞林飽含深情地說,今天的昭通中心城市,“一城三區、若干小鎮、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大框架大格局初步成型,“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半城蘋果滿城香”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秋韻昭通、蘋果之城”的獨特魅力不斷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