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曹操、張邈三位密友之間的相愛相殺

1、袁紹、曹操、張邈三人成為密友

張邈,出生在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縣)。少時以俠義聞名,接濟貧困,助人為樂,以至於傾家蕩產,被人稱為“八廚”之一,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袁紹,出生在豫州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周口商水縣),袁氏家族在當地甚至是全國都是大家族,號稱“東漢名門”。從袁紹曾祖父起,家族歷代高官,都是“太尉、司徒、司空”級別的。袁紹年輕時辭官居住在洛陽,容貌帥氣,風度翩翩,雖出身高貴但姿態低,很多文化知識分子都爭相與他交朋友。

曹操,出生在豫州譙縣(今安徽亳州),曹家是宦官世家,父親曹嵩花重金買官當上了太尉,位列三公。早年就喜愛武藝並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

袁紹、曹操、張邈三位密友之間的相愛相殺

當時東漢末年,宦官專政,一些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組織了以反宦官專政為目的的政治集團。當時身在洛陽的袁紹、張邈與曹操三人因此結交成了密友,都成為了組織中的積極分子。曹操時任議郎,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曹操知道無法匡正,逐漸心灰意冷,經常託病回老家,春夏讀書學習,研習孫子兵法,秋冬就去打獵。在洛陽時就與袁紹、張邈等人一起討論時政,喝酒吟詩,好不快哉。

直到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三兄弟見到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到了,開始各奔東西。曹操和張邈都擔任了騎都尉,外出領兵攻打黃巾軍。不久後曹操到了豫州擔任濟南相,一段時間後辭職回家。張邈到了兗州陳留郡,擔任陳留太守。袁紹也聽從大將軍何進的辟召,開始從政,繼續為了反抗宦官專政而努力著。

袁紹、曹操、張邈三位密友之間的相愛相殺

189年,因為十常侍之亂,政壇一片混亂,袁紹和曹操還想著趁機扶正朝廷,誰知道董卓的到來使局面失了控。眼見董卓倒行逆施,袁紹本想趁機殺掉董卓,但是見到董卓兵強馬壯後,心中膽怯,未能實施,逃離到了冀州,出任渤海太守。曹操覺得目前這樣的局勢,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力量,才能實現自己心中所想,再加上可以預見董卓的失敗,於是拒絕了董卓的招募,改名換姓離開洛陽,返回到了老家豫州譙縣。

2、三人矛盾產生,張邈、袁紹亡

189年,到達家鄉的曹操,散盡家財,起兵五千人。次年,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奮武將軍曹操、陳留太守張邈等人推舉了袁紹作為聯軍盟主。三位好哥們又因為同一個目標聚在了一起。

袁紹、曹操、張邈三位密友之間的相愛相殺

但袁紹成為盟主後,變得傲慢無禮,不可一世,將之前禮賢下士的低姿態拋之腦後。好友張邈見到這樣的袁紹,頗為不滿,憑藉之前的關係,直言相告,屢次指責於他。沒想到袁紹不聽不聽就是不聽,大怒想派曹操斬殺張邈,還好曹操從中調和。此件事情的發生使張邈和曹操的關係更加緊密,也說明了袁紹在達到高位後,人心發生了變化,出身高貴的他從心底裡看不起曹操和張邈二人。

聯軍內部各位首領,心懷鬼胎,不想損失自己的實力,面對強大的董卓軍,都不願意當先遣軍。曹操急攻心切,率軍而出,準備進攻成皋縣。好友張邈認為不可取勝,但還是派自己屬下衛茲帶領一部分兵馬援助曹操。結果曹操兵敗而歸,衛茲戰亡。

後袁紹表舉曹操為東郡太守,此時袁紹和曹操的關係十分微妙,袁紹把曹操當成了自己的附庸,而曹操是想借著袁紹發展自己的勢力。之後曹操在好友張邈、鮑信等兗州各郡縣太守的支持下,成為了兗州刺史。在曹操第一次征伐徐州陶謙的時候,曹操對家人說:”我如果回不來,你們就去投奔陳留張邈”。曹操大勝而歸後,和張邈相擁而見,淚流滿面,兩人的親密程度可見一斑。

袁紹、曹操、張邈三位密友之間的相愛相殺

當時呂布逃離袁紹準備投奔河內張揚,路過張邈家,兩人相談甚歡,離別之際相互握著對方的手臂發誓相好。袁紹聽聞大怒,嚴重警告了張邈。張邈因此心裡總是惴惴不安,回想起當年酸棗聯盟之事,害怕袁紹還要派曹操斬殺自己,再加上曹操嗜血性情發作,接連斬殺了兗州多位名士和屠殺了徐州大批百姓。於是趁曹操第二次征伐陶謙之時,與陳宮、弟弟張超等人迎接了呂布做為兗州牧,

背叛了曹操

曹操從徐州回來後發現在兗州僅剩下3座縣城,險些無立錐之地,心中對張邈失望至極。此時到了曹操最最困難的時候,曹操曾有投奔袁紹的想法但放棄了,置之死地而後生,幾年後終於擊敗了呂布,重新佔領兗州,並殺掉了張邈家屬。張邈在逃走路上被自己屬下所殺

袁紹、曹操、張邈三位密友之間的相愛相殺

196年,曹操迎接天子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了朝廷的代言人,號令四方,勢力發現很快。袁紹這時非常的不爽,

怒罵道:“當年的曹操多少次都差點死翹翹了,要不是我的相救,他能有今天?如今竟然挾天子命令於我!”。當年小弟,現在爬到了自己的頭上,袁紹一直以來高傲的自尊心頗受打擊。於是兩人的嫌隙越來越大,直至4年後爆發了官渡之戰。

袁紹死後,曹操親自到袁紹墓旁祭祀,感慨萬分,痛哭不已,還慰藉了袁紹的妻子,送他家人僕人、珍寶、絲綢棉絮和糧食。

結語:

當初三個人在洛陽因為反對宦官專政成為了好朋友,又因為討伐董卓聚在了一起,但是當時三人都已經是諸侯勢力,都有了自己的團隊,也有了各自的發展方向。

張邈在這個團隊中缺乏的就是信任,導致後來張邈背叛了曹操。

袁紹和曹操兩人是因為理念不同,當初酸棗聯盟之時,袁紹談到:“我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眾,然後南向爭奪天下,這樣也許可以成功吧!”曹操說:“我招攬天下所有有才能之人,用道義統御他們,就可以戰無不勝”。兩人境界的不同導致理念的不同,開始分崩離析,為了自身利益開始對戰。

最終張邈和袁紹都相繼死亡,留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了一代奸雄。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類似的例子也很多。創業時候的夥伴,在有所利益衝突時,沒有共同友好解決,導致分崩離析。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當中我們可以找到相似的事件,也避免了再犯相似的錯誤,更好的把握現在。

參考資料:《三國志注》《後漢書》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尊重歷史、學習歷史、借鑑歷史。更多關注“老馬識途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