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成名已久的廉颇 赵王为何在长平之战选择赵括

秦赵长平之战,赵王用赵括取代了战功赫赫的廉颇,结果导致赵军45万士兵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相对于成名已久的廉颇 赵王为何在长平之战选择赵括

  相对于成名已久的廉颇,赵王为什么会选择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呢?

  一、时间背景

  廉颇打得也不咋地,太龟了,打持久战,赵国国力不如秦国,拖不起。

  长平之战在农历7月进入对峙期,双方均投入数十万记的兵力,而且即将拖到9月。

  在农业社会,九月究竟要做一件什么不得了的是事情,即使没有农村生活的人应该也要清楚。45万农村壮劳动力,在一个应该收庄稼的时间蹲在工事里光吃粮不干活。那庄稼怎么办?冬天怎么过?春荒怎么活?

  这些问题信平君廉颇可以不考虑,但赵孝称王必须要考虑。赵孝成王尝试过和秦国议和,未果。尝试过向魏国求援,未果。尝试过向齐国借粮,未果。那怎么办呢?

相对于成名已久的廉颇 赵王为何在长平之战选择赵括

  拉出架势,狠狠地打,把秦王拉回到谈判桌上,然后议和赶紧回去收庄稼。

  二、情报失利

  与廉颇作战时,军统帅依旧是王龁,王龁后来也很出名,但他还不是白起,赵王觉得可以一试。

  但事实上武安君白起其实已经在秦军的指挥中枢了。

  赵括自己出发前就说过,对上王龁他能行,如果是白起,他可以洗洗睡了。

相对于成名已久的廉颇 赵王为何在长平之战选择赵括

  人家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知,知道白起上了自己就只能选择背锅。

  三、廉颇不听话

  廉颇不按照赵王的套路打。

  因为粮食撑不住了,不久后又到秋收了,赵王命令廉颇进攻,速战速决。廉颇不听,因为他认为从军事上来看这是死路。赵王也不傻,知道这是死路,问题是死路总比没路强,所以考虑换将。

相对于成名已久的廉颇 赵王为何在长平之战选择赵括

  换将如果还是换位老资格的上去,依然不听赵王命令,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扯淡咋办?要知道赵孝成王刚上台没几年,根本压制不住这些老将,那就只有换位赵王压得住的将领上去。

  而赵王能压得住的年轻将领多了去的,但是这位将领能不能压住前方赵国的几十万军人呢?能压住几十万军人的同时还能被赵王压住的,赵括是唯一的选择。

  不止因为他嘴上功夫牛,还因为他老爸牛。

  四、赵王的猜忌

  其实因为赵王想换廉颇久矣,因为廉颇三朝老臣,赵王刚上台几年,君臣也没有磨合,对廉颇也不信任,特别是廉颇带赵国举国之兵在外几年,全部家底都在一个功高盖主的外姓臣子手上,这也让赵王猜忌。

相对于成名已久的廉颇 赵王为何在长平之战选择赵括

  所以,换廉颇赵王是有此心的。

  五、赵括的加分项

  赵括是赵奢之子,将门之后,学识过人,见解不凡,有获得信任的自身素质基础。

  赵奢曾在廉颇、乐盛等名将都认为不能破秦救韩的时候,独自带少数兵马在阏与大破秦军。作为赵国财政官员,这种卓越的军事见识和能力以及解阏与之围时显出的谋略,显然给赵括增分不少。

  大家都担心赵括没有实际领兵经验,但人家他爹就是个活生生的没有经验但十分善战的例子。

  更重要的是,赵括与其父辩论兵法还常常胜之。

  而赵括并非一无是处,秦军最后的损失也相当可观,伤亡过半,国内空虚,白起在长平之战后,还因为秦军元气大伤,拒绝继续出战,而被秦王赐死。

相对于成名已久的廉颇 赵王为何在长平之战选择赵括

  后秦王发动三十万大军继续攻赵,邯郸之战,赵国独立支撑一年多,打死秦军4万人,而后在楚魏联军的帮助下打赢了,这也说明之前长平之战秦国并非完胜,否则赵国肯定要被灭掉了,不可能挺得住之后邯郸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