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当了李商隐的“一字师”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即使跻身世界文学名著的群芳谱应该也毫不逊色,可能还要略胜一筹吧!

林妹妹当了李商隐的“一字师”

林妹妹长什么样?“凤辣子”先上来赞了一回:“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在宝玉眼中,林黛玉又是另外一番模样:“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在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说林黛玉是“阆苑仙葩”、“世外仙姝”。

文字的魅力就是可以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林黛玉美,美得不食人间烟火。但她具体长什么样,谁也想象不出来。“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电影、电视剧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想象提供了参照系: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饰演者陈晓旭;电影越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饰演者王文娟。她们应该是导演和观众比较认可的黛玉形象吧?或许有的人还意犹未尽,觉得王文娟、陈晓旭美则美矣,但毕竟还是凡人,与“阆苑仙葩”、“世外仙姝”应该还有一定的差距吧?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名著的群芳谱都有哪些美女呢?

林妹妹当了李商隐的“一字师”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吉提应该可以算得上。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杰西卡。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艾妮丝、朵拉、小爱弥丽。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还乡》中的游苔莎。……如果要罗列出世界名著中的美丽女性,那是数不胜数。

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出色的描写呢?

哈代《还乡》中的游苔莎。哈代在人物描写中喜欢用比喻。

他形容游苔莎的头发黑是这样写的:仿佛整个一冬的阴沉暗晦,都不够作出那么一副乌云欲倾的神情。

他描写游苔莎乌黑的头发映衬娇艳的面容是这样写的:仿佛忧愁的残夜,依傍西天的晚霞

与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 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

  我愿意是云朵,

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 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我不知道非洲黑人的审美观是怎样的,但是,从世界名著的描写看来,“红”与“白”好像是基本标准。

“越女天下白”、“白盖三分丑”、“梨花带雨”……

描写“红”的除开上面“西天的晚霞”、“珊瑚似的夕阳”,裴多菲还有一首诗《你爱的是春天》:

你爱的是春天,

我爱的是秋季。

秋天正和我相似,

春天却像是你。

你鲜红的笑脸,

是春天的玫瑰。

我疲倦的目光,

秋天太阳的光辉。

……

白居易描写杨玉环是用的“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花就是荷花,白色中透着一点浅浅的红润。用来形容美女是再恰当不过了。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与杰西卡应该可以算才貌双全的美女。

林妹妹当了李商隐的“一字师”

莎士比亚对鲍西娅的描写又别具一格:

巴萨尼奥 这里面是什么?(开铅匣)美丽的鲍西娅的副本!这是谁的的神化之笔,描画出这样一位绝世的美人?这双眼睛是在转动吗?还是因为我的眼球在转动,所以仿佛它们也在随着转动?她的微启的双唇,是因为她嘴里吐出来的甘美芳香的气息而分裂的;唯有这样甘美的气息才能分开这样甜蜜的朋友。画师在描画她的头发的时候,一定曾经化身为蜘蛛,织下了这么一个金丝的发网,来诱捉男子们的心;哪一个男子见了它,不会比飞蛾投入蛛网还快地陷下罗网呢?可是她的眼睛!他怎么能够睁着眼睛把它们画出来呢?他在画了一只眼睛以后,我想它的逼人的光芒一定会使他自己目眩神夺,再也描画不成其余的一只。可是瞧,我用尽一切赞美的字句,还不能充分形容出这一个画中幻影的美妙;然而这幻影跟她的实体比较起来,又是多么望尘莫及!

怎么样?现在的男孩子真的应该好好向巴萨尼奥学学怎么夸奖自己心仪的女孩子。

你不能总是说“你好美!”“你真漂亮!”什么的,单不单调啊?

巴萨尼奥夸女人才算得上夸到了极致,也可以想象鲍西娅也是美到了极致吧?

说鲍西娅才貌双全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巴萨尼奥因为仗义疏财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担保,向夏洛克借了3000块钱,才去贝尔蒙特娶了美丽的鲍西娅。

后来,安东尼奥因为这笔欠款逾期不能偿还,按照合约,他应该让犹太商人夏洛克从身上任何部位割一磅肉。

林妹妹当了李商隐的“一字师”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认为安东尼奥必死无疑的时候,鲍西娅运用自己的智慧赢得了官司。这在《威尼斯商人》中有精彩的描写,篇幅过长,我只能简单的概说一下:鲍西娅假扮的法学专家受威尼斯公爵的邀请来审理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官司。她一步步的引诱夏洛克进入逻辑陷阱,敲钉转脚,让他没有反悔的机会;最后,在夏洛克割肉的时候,要求他割一磅肉时既不能多割一点也不能少割一点,而且不能有一滴血掉到地下。夏洛克当然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他输了这场官司。最后,夏洛克以赔偿自己一半的财产给安东尼奥而宣告结束。

高明吧!鲍西娅算不算得上才貌双全呢?

我们来看看杰西卡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杰西卡和她的情人罗兰佐的对话:

罗兰佐 好皎洁的月色!微风轻轻的吻着树枝,不发出一点声响;我想正是在这样一个夜里,特洛伊罗斯登上了特洛亚的城墙,遥望着克瑞西达所寄身的希腊人的营幕,发出他的深心中的悲叹。

杰西卡 正是在这样一个夜里,提斯柏心惊胆战的踩着露水,去赴她情人的约会,因为看见一头狮子的影子,吓得远远逃走。

…………

杰西卡 正是在这样一个夜里,年轻的罗兰佐发誓说他爱她,用许多真诚的盟言偷去了她的灵魂,可是没有一句是真的。

罗兰佐 正是在这样一个夜里,可爱的杰西卡像一个小泼妇似的,信口诽谤她的情人,可是他饶恕了她。

杰西卡 倘不是有人来了,我可以搬弄出比你所知道的更多的夜的典故来。

这样的谈爱才算是真正的有共同语言。学中文专业的才子们,是不是向往和自己心仪的才女谈这样一次浪漫的爱呢?

中国人的爱应该更含蓄些吧?

文革前,看过一本《大学春秋》,其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淡忘了。只记得有一个男孩给女同学写了一个字条:“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用白话文表达就是:山上的树木都有枝(知)啊,我心里喜欢你你却不知道!

被班上的另外一个女同学知道了,就取笑他:“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学文科的大学生就是花花肠子多一点,被追求的女孩子可能觉得对那个男同学“没感觉”吧?直接拒绝多伤人自尊心啊!用苏东坡的词回绝他,就是告诉他:你看,苏东坡苏大才子尚且被“无情恼”过,你被拒绝,一点也不丢人。这个台阶必须得给,而且给得高明、给得漂亮。

林黛玉既然是当了李商隐的“一字师”,我们应该对李商隐有一个比较客观地认识。

李商隐,晚唐的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林妹妹当了李商隐的“一字师”

李白是“诗仙”,杜甫则是“诗圣”。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对他们的评价,那可是非同小可。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他本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安定城楼》),却终身潦倒,得不到实现抱负的机会,因此心情始终是抑郁苦闷的。他也算是怀才不遇的典型,他只活了四十五岁,应该是郁郁而终吧。

他的《贾生》诗取材于汉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借贾谊之事慨叹贤才不为朝廷重用。

他的爱情诗更是名句多多: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情也很诚挚。《夜雨寄北》就是怀念妻子的一首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结婚十二年,与妻子聚少离多,这种怀念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他在《东南》一诗中,借助古诗的意境将渴望与爱人见面的心情写得很美:“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李商隐的成就,在历代诗话中有很高的评价。

贺裳《载酒园诗话》说:“义山之诗,妙于纤细。”

叶梦得《石林诗话》也说:“唐人学老杜,唯商隐一人而已,虽未尽造其妙,然精密华丽亦自得其仿佛。”

李商隐的历史地位这么高,林黛玉是怎样当了他的“一字师”呢?

《红楼梦》第四十回: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旁白:大少爷脾气发作了)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哪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功夫。”(旁白:倒会凑趣儿)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旁白:识见不凡,岂一句“咏絮之才”了得!)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好个“跟屁虫”,弯倒转得快!)

李义山就是李商隐。我们看看他的原诗是怎样写的: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大家看见了没有?李商隐的原诗写的是“留得枯荷听雨声”,林妹妹给他改成了“留得残荷听雨声”。一“枯”一“残”,高下立判。

《说文解字》中对枯的解释是“槀也。”意思是枯槁。现代汉语“枯”的第一义项是“(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

《说文解字》残 贼也。是伤害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残”的第一义项是“不完整;残缺。”

我们知道,荷叶的枯萎是从外面向中间慢慢的枯萎的,要看到一整片荷叶完全枯萎而不残破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所以,林黛玉用“残荷”取代“枯荷”,应该比李商隐的原诗表达得更准确些吧?而且更应情应景——当时贾宝玉说的可是“这些破荷叶可恨”,“破荷叶”当然就是“残荷”了。

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依林黛玉“过目成诵、一目十行”的才情,她不会记不住李商隐那些爱情诗中的警句。她这里说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就是要撇清和李义山爱情诗的关系,或许她对李义山的诗还有过研究呢?可能她还在“枯”“残”两字中做过推敲,认为“残”字更应景吧?

我国传统文人大概都有“悲秋”和“说愁”的爱好。

刘禹锡是个例外: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国古代的娃儿们,在交作业(写诗、填词)时,是不是不捏几句“愁啊”、“恨啊”什么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学青年”。

林黛玉无疑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感,爱情成了她生活中唯一可以憧憬的未来。但是,在大观园她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那就是薛宝钗。

薛宝钗同样聪明、美丽、博学多才。她还是本阶级的乖乖女,她有才,但绝不恃才自傲;她认可“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女人“总以贞静为主”;她是封建礼法最虔诚、最严肃的信徒。在大观园的主流意识形态中,“金玉良缘”简直就是“完美”。因此,也就注定了“木石前缘”必然是个悲剧。

林黛玉追求爱情,但她还必须与自己内心的封建主义桎梏作斗争。当贾宝玉用《会真记》中的唱词向她表达情意时,她立时翻脸:“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把宝玉唬得不轻。

林黛玉对付贾宝玉最犀利的武器就是“不理他”,也可以算“祈求回答,她一言不发”吧?

也算是“还没有得到就已经害怕失去”、“自己是一个漩涡还制造无数的漩涡”吧?是否似曾相识?活脱脱一个古典版舒婷:

自画像

舒婷

她是他的小阴谋家。 

祈求回答,她一言不发, 需要沉默时她却笑呀闹呀 叫人头眩目花。 她破坏平衡, 她轻视概念, 她像任性的小林妖, 以怪诞的舞步绕着他。 她是他的小阴谋家。 

他梦寐以求的,她拒不给予; 他从不想望的,她偏要求接纳。 被柔情吸引又躲避表示; 还未得到就已害怕失去; 自己是一个漩涡,

还制造无数漩涡, 谁也不明白她的魔法。 

她是他的小阴谋家。 

召之不来,挥之不去, 似近非近,欲罢难罢。 有时像冰山, 有时像火海, 时时象一支无字的歌, 聆听时不知是真是假, 回味时莫辨是甜是辣。 他的,他的, 她是他的小阴谋家。

正因为林黛玉既想追求自由的爱情,又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悲剧性的结局,既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它的偶然性。不过,她给李商隐改的诗,确实改得好,改得妙,改得呱呱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