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錄製”暴露電視綜藝弊端 鬧哄哄的明星遊戲節目可休矣

原標題:“雲錄製”讓一些電視綜藝節目陷入尷尬 鬧哄哄的明星遊戲節目可休矣

在疫情為綜藝節目按下暫停鍵後,各大衛視和視頻平臺紛紛採取了“雲錄製”“宅綜藝”形式以滿足觀眾的需求,時間緊任務重也考驗著電視綜藝人的創意,於是粗製濫造的“翻車”現場也隨之而來,觀眾漸漸看清,哪些節目才真正值得追隨。

跟風抄襲不知所“雲”

眾所周知,一般的綜藝節目都是提前錄製好,剪輯過後才呈現給觀眾們看的。今年,因為疫情,各大綜藝節目的錄製只能停擺。沒有餘糧的節目,紛紛都轉型成無觀眾的雲錄製了。湖南衛視就率先開始了雲錄製,《嘿!你在幹嘛呢?》從無到有隻用了5天的時間,《天天雲時間》從策劃到播出僅僅用了50個小時,這也是最先與觀眾見面的兩檔節目。

於是,一大波綜藝節目開始跟風,就像從前一樣,模仿抄襲。比如浙江衛視的《王牌對王牌》也在彈盡糧絕之際開了雲錄製,但是觀眾們覺得並不理想,紛紛吐槽整期內容就是洗臉、刷牙、吃播、做運動,四個嘉賓各自為政,隔屏互動也挺尷尬的。曾經以營造沉浸式現場音樂體驗著稱的《歌手·當打之年》也走上了“雲端”,但沒了專業樂隊伴奏和殿堂級歌手巡演才會使用的頂級音響,演唱的效果讓人“不禁愴然”。

讓觀眾漸漸失望的不僅是內容的同質化,更是節目的粗糙,藝人素顏出鏡或在直播中一時詞窮、挑戰做菜時意外翻車,這些曾經“有料”的橋段不斷增加,已經不再是噱頭而是失望。於是,觀眾不再買賬,情願看人直播睡覺是不是打呼嚕,也不看磕磕絆絆地做飯、健身。相比起那些雲綜藝,某直播平臺和直播睡覺相關的2.7萬個視頻播放量達到3.1億次。

應該說,這些“翻車”的雲綜藝,不少還是因為過度依賴明星的流量,節目本身製作水平並不過關,所以一旦遇到風吹草動,明星嘉賓不能到場,需要依靠導演組的創意力挺節目的時候,立刻捉襟見肘。

探索雲綜藝激發創意

疫情造成的停擺成了曾經看似紅火的電視綜藝的試金石,那些製作水平不強的節目立刻露出馬腳,但也有一些優秀的節目脫穎而出。

除了《嘿!你在幹嘛呢?》《天天雲時間》之外,《聲臨其境3》就以“雲錄製”+“雲配音”的方式錄製特別節目“聲臨千萬家”;《歡樂喜劇人6》推出特別節目《雲端喜劇王》,邀請100位在線觀眾同步觀看、實時點贊。《雲端喜劇王》總導演施嘉寧表示:“我們錄製前,不僅要考慮技術操作,還非常擔心觀眾會不會覺得無聊,但我們第一期節目還比較被認可,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嘗試完之後,我覺得這件事比想象中的可行,未來我們再有新節目時,會主動考慮融入這種技術手段和方向。”

儘管錄製環境相對單一、節目內容流程簡化,但“雲錄製”正激發綜藝製作人的更多創意。比如《新相親大會》《我們戀愛吧》等節目的製作方轉戰線上推出直播戀愛真人秀《請和我奔現吧》,探索“雲綜藝”的更多可能性。值得一提是江蘇衛視的《我想開個店》打通全鏈路營銷,進而反哺線下實體經濟的創作思路,賦予節目更豐富的社會價值。

疫情期間,綜藝節目中最大的亮點當屬文化類節目。譬如東方衛視《詩書畫》欄目組緊急啟動“雲策劃”,恢復錄製後第一時間推出“勵志系列”,由節目總顧問汪湧豪教授和陳引馳教授把關,迅速遴選一批充滿勵志情懷的經典詩詞和繪畫作品。騰訊視頻接連推出《奇遇人生》和《一本好書2》,既“行萬里路”又“讀萬卷書”,以人文關懷為主旨,展示不同的命運軌跡,激發多元的文化探索。還有優酷上線的《文學的日常》,用文學點亮生活,展現當代作家的精神風貌。

相比起那些鬧哄哄的明星遊戲類節目,文化節目無論雲錄製與否,都更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