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疑案陽明病,多因誤解胃家實(上)

千古疑案陽明病,多因誤解胃家實(上)

千古疑案陽明篇,莫道容易心易偏,

心心念念胃家實,不知實緣子來遷。

說明:本篇系三陰三陽專題系列之肺主陽明第五篇。三陰三陽專題系列旨在正本溯源,歡迎指正!

有人說,陽明病是《傷寒論》裡最容易理解的一部分內容了,胃家實嘛,怎麼就成了千古疑案???

要說《傷寒論》疑案,最應該是厥陰病!

但陽明病是自古以來被誤解最深的一個!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此一條提綱,原本簡單異常,然而卻誤人最深!

為了大家更深入理解陽明病,筆者就再重新系統講述一下陽明病的原始要終!

首先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人身得病的根本原因!

何處虛,何邪湊,是我們要搞清楚的主要內容!

中醫理論,如何構建一個合理的人體系統結構,對我們理解中醫有莫大的幫助!

一般認為,以五藏為中心是歷代醫家所認同的基本理論框架!

筆者也認同這種五藏中心觀構建起來的體系!

在體:人體是以五藏為中心,即五藏為主,六府從屬五藏,經絡歸屬臟腑的體系結構!

在用:人體以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反應幾大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既然如此,我們只需弄明白五藏的陰陽五行屬性。

那麼,六府陰陽屬性就不言自明瞭!

而經絡的陰陽屬性,古人早已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了!

然而很多人,運用經絡的陰陽屬性去推臟腑的陰陽屬性,而不是以中心的五藏為主,真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

看過筆者文章的人都知道,人體以橫膈為界,上為陽,下為陰,上下分而中存焉!

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此三才之道!

三才各兩之,故六,則天分陰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

以人身應之,則天之陰陽,曰心與肺,地之柔剛曰肝與腎,人之仁義曰脾與心包!

故太陽為心所主,陽明為肺所主,少陽為心包絡所主,此三陽在上,合則為一,分則為三,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分則為三,合則為一,是謂一陽也!

故太陰為心所主,少陰為腎所主,厥陰為肝所主,此三陰在下,合則為一,分則為三,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分則為三,合則為一,是謂一陰也!

因為六府從屬五藏,經絡歸屬臟腑,故心與小腸主太陽,肺與大腸主陽明,心包絡與三焦主少陽,脾胃主太陰,腎與膀胱主少陰,肝膽主厥陰!

本文旨在講述陽明,故以論述陽明為主!

論述陽明,就離不開太陽少陽!三陽合為一陽!

那麼,陽病,病在何處,就要進一步細分!

打個比方,比如說門軸為樞,那麼開門的力量就是太陽系統的作用,關門的力量就是陽明系統的作用,所以說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千古疑案陽明病,多因誤解胃家實(上)

那麼,本來,這扇門開闔有度,開門的力量和關門的力量是平衡的,但是,一旦開或闔的平衡被打破,那麼,人體就病了!

如果陽明闔的力量大於太陽開的力量,那麼,就主要表現為太陽病!

如果太陽開的力量大於陽明闔的力量,那麼,就主要表現為陽明病!

如果樞轉不利就是少陽病!

說了這麼多,太陽和陽明到底是個什麼鬼?

心為太陽之藏,而血液最多,血者,陰也,以太陽之地,陽氣旺盛,須陰血與之平衡,否則心熱過旺,更傷血脈,此太陽寒水之本意。

陽旺則水多,如地球南部,多是汪洋。

民以食為天,受地之五味,方能生長壯老,小腸為太陽之腑,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陰之五味,入胃而傳於小腸,賴小腸腐熟吸收傳化也,五味至陰,更勝於血,《素問•脈要精微論》:“心為牡藏,小腸為之使。”

是以小腸為太陽之腑,化物而傳心肺,通太陽之經,心傳陰血,血類少陰而通少陰之經,蓋膀胱通太陽之經者,以膀胱化水,水亦是陰物,屬北方之地氣,是以賴太陽之氣溫化,而通太陽之經。

頭為諸陽之會,背之督脈為陽脈之海,正是頭為髓海而賴諸陽溫煦,背不向陽而藉陽氣之溫,小腸陽腑而居腹陰之地,陰陽相反相成,成制衡之勢,此太陽臟腑經氣也。

故心主血脈,散氣血於周身,內供臟腑,外布肌表,所謂心佈於表,心雖與小腸相去甚遠,然血脈相連,氣至亦速;

小腸如鍋爐,水谷化為精微多賴於此,火氣之蒸騰,散水谷精微於周身,化赤為血,心與小腸,一散氣血溫煦周身,一化水谷以奉周身,應夏之象,如太陽之散,所謂太陽主開也。

水谷精微,血液,水液,是物質在太陽系統中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形態,猶如水的三態!

太陽散,不可終散,極而收之,故有陽明闔之!

蓋人之九竅,七上二下,氣清者出上,物濁者出下,人之生也賴後天之水谷,水谷從口而入,經脾胃腐熟,小腸受盛氣化,而成精微,化為氣血,為人所用,而能長久。

水谷入口,腸胃能藏者,賴大腸之收斂也,大腸收斂正常,亦使魄門開啟正常,應時排洩;

水谷化氣,積於胸中者,藉華蓋之收斂也,肺氣收斂正常,亦使鼻喉清利,聲音能彰;

氣血布表,榮於肌膚者,賴玄府之開合也,營衛調和,玄府開啟正常,排洩汗液而津液滋潤,升散熱量而肌膚溫和。

肺收氣於上,氣血不至於孤越,而化清涼,滋潤若芽,蟄藏於腎水之中,以生肝木;

大腸收於下,水谷不至於溏洩,化為精微,以資氣血,藏於肝木,經肝木疏散,傳於心藏,以散周身;

皮毛收於表,津液熱量不至於耗散,榮養肌膚,通條營衛,以應消息。

肺為華蓋,守於上,七竅清利,大腸海底,守於下,二陰通暢,皮膚守於外,玄府應息,營衛和暢,百竅之門,皆清金所主,所謂《素問·靈蘭秘典論篇》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猶如相傅,約束百官,故肺與大腸、皮膚皆主收斂,故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也。

如此,太陽陽明,一開一闔,配合有度,相互平衡,如有一方力量失於平衡,則表現出相應症狀。

如太陽開的力量不足,則陽明閉合的力量就會相對增強。

在肌表則表現在出汗問題,肌表容易鬱閉;

在心肺則表現為口鼻功能異常,或喘或嘔或上氣或鼻鳴乾嘔!

在大小腸則表現為大小便功能的異常,或利或不利!

同理,如太陽開的過度,則陽明閉合的力量相對不及,則表現為發洩太過的情形!

主要表現在汗液,津液,氣血的過度耗散,表則汗不止,裡則津液傷!

津液傷,進一步會導致胃家實!再進一步則陰血傷,進而神明失常,譫語等精神失常。

首先說胃家實!

母能令子虛,子能令母實,胃家實,胃者土也,肺者金也,肺金者胃土之子也,胃家實者,肺子傳胃土者也!

故陽明病者,肺金子致胃土母實也。

其治也,實則瀉其子,承氣之大黃、厚朴、芒硝之類皆鹹味也,按輔行訣,鹹瀉肺者也!

承氣者,承肺氣者乎?

(未完待續)

千古疑案陽明病,多因誤解胃家實(上)

歡迎轉發!!本文為生長之門青青子原創,未經本頭條號允許,不得轉載,謝謝合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知,必妥當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