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威海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荣成市、乳山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再次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
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2015年,我市以新参评地级城市第一名的成绩入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荣成市、乳山市双双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威海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
市民宋吉荣:“我觉着住在威海感到很自豪,别看年老了,越过越觉着舒畅。”
市民王淑玲:“三次创城来之不易,实至名归,对于我们整个威海大的环境,卫生,不管谁走到我们这里,都觉着我们这个小城市,非常美,非常好。”
为深入巩固全域文明创建成果,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把文明城市创建与精致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坚持厚培精致城市的文明气质品味,以更高标准推进由“城”的文明向“人”的文明聚焦,由“城区”向“乡村”延伸,聚焦城市建设管理不精致不到位、群众不满意不文明的问题,全力以赴抓攻坚、抓突破、抓落实、抓见效, 围绕提升市容环境、改善公共秩序、培育文明市民等内容,开展全域文明集中创建。
通过创城,不仅大街大路、大商场大市场、大公园大广场的环境和秩序不断上档升级,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市夜市、城乡结合部等城市细枝末节也得到深入整治。今年以来,共整治改造95条主次干道、98条背街小巷、182个交通路口,在主次道路、社区周边等新划增设停车位10万多处,新增无障碍设施900余处,修复提升869处,破损的路面焕然一新,公共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道路街巷更加通畅,群众出行更加便利。38个早夜市和32处农贸(集贸)市场得到全面升级改造,昔日脏乱差的市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完成了1100多个小区的环境整治,拆除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死角盲区1万多处,恢复绿化带3200多处,更新标准垃圾桶3万个,安装智能回收箱141套,设置临时性经营早夜市、固定摊点、特色餐饮街区等200余处、容纳摊位近1.1万个,群众居住环境更加优良,生产生活更加舒心。
7万块设计精美、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公益广告遍布城区各个角落,广大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记得牢、用得好;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中来,全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达到13800多个,64.5万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城乡基层,争做文明市民、争当文明使者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今年共有49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30多万名志愿者广泛参与“双报到”“路长制”“岗长制”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示了城市文明形象,传递了文明力量。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荣成市、乳山市也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网格化、志愿服务等有效手段,制定了科学详实的创城方案,开展了庞大细致的创建工作,在有效提升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让广大市民百姓从中感受到充盈的获得感,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市民陈涛:“我在抖音上讲,你看我们威海的电动车,他们都是排着队去过的马路;还有以前进小区只有一条主干道,车多都乱停,现在人车给分流了,这样的话,我的孩子在小区里面和别的孩子玩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地放心,我觉得这些点滴的改变,都是作为一个文明城,作为一个威海人,我的一些幸福感,获得感,特别好。”
高新区田和街道宏泰社区工作人员刘洋:“三连冠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推动力,它激励着我们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精致,更美好,更文明。”
在表彰大会上,我市一批单位和个人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中共威海市委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威海调查队、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威海海事局等4个单位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环翠区羊亭镇贝草夼村、文登区泽库镇尹家村、荣成市宁津街道东墩村、临港区草庙子镇西李家夼村等4个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乳山市隋书良家庭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威海市第一中学、威海长征路小学等2所学校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威海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威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7个全国文明单位、11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家庭、3个全国文明校园、1个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市文明办副主任刘衍:“下一步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怎么把成果继续放大,把我们一些好的做法继续坚持下去,形成常态,形成长效,始终牢记为民,惠民,利民这样一个创建的初心,把文明创建和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和我们的精致城市建设,特别是我们正在开展的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我们全域文明创建的水平,让千里海岸线,一首文明曲,唱得更响,传得更远。”
来源:我的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