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啊!你終於考上了!”
這是《清平樂》中,北宋詞人晏殊出場時,彈幕裡出現最多話。
2006年,《武林外傳》紅遍大江南北,喻恩泰飾演“呂秀才”,飽讀詩書,滿口“子曾經曰過”,卻一直鬱郁不得志。
14年後,呂輕侯終於考取功名利祿,變成了名滿天下的晏殊。
不少人仍對“秀才”念念不忘,但那個曾經調侃自己“如果我紅,天理難容“的喻恩泰,已經悄悄換了副面孔。
“我不是呂秀才”
有很長一段時間,喻恩泰都抗拒“呂秀才”這三個字。
《武林外傳》火了之後,“秀才”成了經典,也成了枷鎖。
走在大街上,他會因為別人認不出來自己偷偷開心。
媒體採訪,他抗拒回答任何關於“呂秀才”的問題。
《武林外傳》播出後,喻恩泰一下子“消失”了3年。
再出現,是2009年,他在戰爭戲《高粱紅了》裡扮演一個富家子弟,誤打誤撞成了軍官。
一面,身上有著富二代常見的懶惰、嬌氣、狡黠;
另一面,在面對大是大非時,也正義、善良,有英雄情結。
配角、小人物,但不失生動。
2013年,喻恩泰出演了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的秦相張儀。
歷史上,張儀一生經歷坎坷,從青年到老年,時間跨度大,並不容易把握。
喻恩泰處理得很細膩。
年輕時,他是意氣風發的縱橫家,運籌帷幄。
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穩。
一介布衣,也敢孤身在大殿上舌戰群儒。
憑的,是才華謀略,和一腔的傲氣。
年老時,他被逐出秦國,晚景淒涼。
在路上偶遇故人,回想起一生經歷,如夢如幻。
那份“穩”,變成了“癲”。
2016年,電影《火鍋英雄》上映。
喻恩泰一改往日文人雅士的書生氣質,飾演一個窩囊的火鍋店老闆。
為了讓自己的形象更貼近人物,他提前了近半年學習重慶方言。在劇組只做三件事情:曬太陽、做俯臥撐、吃火鍋。
電影上映後,許多人直呼太顛覆,根本看不出來這是喻恩泰:
“不是說這部戲裡有呂秀才嗎?哪兒呢?”
他卻在暗地裡高興:很開心大家記住的不是演員本人,而是角色。
“我希望,觀眾最好永遠不要叫我的名字。我們演員其實是很渴望別人忘掉你真實的姓名的。”
再後來,他遇到《清平樂》的晏殊。劇中,晏殊是宋仁宗趙禎的老師。
一面,他是心懷天下的賢臣,引導年幼的趙禎,一步步成長為心懷天下的君主。
另一面,他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深夜雨中,執卦作詞,骨子裡是浪漫雅緻。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晏殊——方臉、濃眉,皮膚白皙,一股子書卷氣,眉眼間,又是一派方正穩重。
再加上大段生澀拗口的古文臺詞,不僅要張口就來,還要說得沉穩自然。
不少人感慨,14年過去,呂秀才終於“人設崩塌”。
“一個笨學生”
在演戲這件事情上,喻恩泰其實並不是“天賦型”選手。
在許多事情上,他選擇用最“笨”的方法——無論什麼,都“死磕”,一點一點“啃”下來。
小時候,父母對他管教嚴格,他能看電視的機會只有寥寥數次。
以至於一獲得准許,他就抱著遙控器坐在電視機前,連插播的廣告都不放過。
也是自那時起,喻恩泰的夢想微微現出雛形——從事和電視有關的工作。
1995年,喻恩泰考入上海戲劇學院的電視系電視編輯專業本科班。
讀大一時,因為家鄉江西教材和上海教材不同,他的英文水平和當地同學差距很大。
怎麼辦?
他花時間自學上海高中英語的教材,再一頁頁背牛津詞典。
多年後,這個一頁一頁“啃”英文詞典的學生,在綜藝上用一段莎士比亞戲劇的全英文配音驚豔眾人——這是《亨利五世》中被公認為最難的獨白片段。
他被網友盛讚:“這口語純正得可以媲美英語聽力考題。”
大四那年,因為成績優異,被牛津大學邀請,以全額獎學金交換留學。
在牛津他依舊刻苦,因為常常學習到凌晨兩點,被同學起了個綽號“兩點鐘先生”。
喻恩泰把這種“笨”方法也帶到了演戲裡。
演《武林外傳》,編劇寧財神告訴他,要飾演的是一個滿腹經綸的秀才。
他就把書帶到劇組,反覆閱讀、推敲。
最後,他不僅還背完了整本《論語》,還啃下了原版和李澤厚評論版的《論語》和《詩經》。
拍《大秦帝國之縱橫》的時候,為了琢磨透張儀這個人物,喻恩泰在圖書館查了幾十萬字的資料,寫了十幾個筆記本的筆記。
後來遇到晏殊這個角色,喻恩泰又看了很多古書。
他看到《歸田錄》上寫:
“晏元獻公清瘦如削,其飲食甚微”。
當時,導演組並沒有對他的體型做出更嚴格的要求,但拍戲時他還是一直減肥,拍到最後,越來越瘦。
在《聲臨其境2》中喻恩泰配音小嶽嶽的片段,為了達到效果,在演播廳中奔跑。
一段劇情落幕,他微微喘息,眼眶也紅了。
用喻恩泰自己的話來說,他也正在不斷地嘗試:
“我也是在觸碰我的邊界,看看我到底會做成什麼樣。”
“如果我紅,天理難容”
細數這些年,喻恩泰的作品其實很少。
以至於每每盤點#讓人惋惜的明星#,他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明明可以借“呂秀才”之勢,在極短時間內大紅大紫。
偏要退隱娛樂圈,如今再出山,觀眾都換了一代人。
甚至有網友統計,那幾年時間,因為拒掉戲份、錯過爆紅機會,他至少損失了上千萬,
“可惜了。
喻恩泰的回應從來只有三個字——
“不後悔。”
十幾年間,喻恩泰的精力,多用在一些“不務正業”的事上。
去旅行,行走至雜草叢生的樹林深處,蹲坐於厚重悠久的閣樓旁。
從來不記地點,只是拍下一塊景,寫下幾行小詩。
若向其請教經驗,他總能侃侃而談——
“4月初左右,我就會推薦去南京,那邊正好櫻花開了,而且是它這一年最舒服的季節……”
“旅行者”,是他引以為傲的稱號。
也喜歡寫字,一有靈感閃現,就找周遭的紙片記錄下來。
這些細碎的“寶物”,被一一存在罐子裡,他還特地取了一個名字——“偶然的紙片”。
擅寫書法,廬山登高,興致突起,用小楷揮就一半金剛經。
另一半,則完成於奈良寺廟。
炒股領域,他也頗有心得,一度在一天之內,淨賺十幾萬,被眾人奉為“股神”。
模仿起邁克爾傑克遜的歌聲,同樣惟妙惟肖。
他說自己是個“身份模糊”的人:是演員、學者,也是詩人、歌手、旅行者。
在大家緊追慢趕,生怕喘口氣就會被落下的當代。
喻恩泰反倒晃晃悠悠,看到喜歡的事物,就要停一會兒腳步。
不急麼?
一則採訪中,喻恩泰終於道出自己的心思——
“我定義的成功,和大家所想的不太一樣。”
不知何時,人們似乎把成功設定了一個統一的標準——
有房有車、名企工作、婚姻美滿……
似乎,只有夠到這條線,才擁幸福的資格。
喻恩泰則為我們帶來另一個驚喜——
不緊不慢,走自己喜歡的路,其實也是可行的。
那些在大眾看來奇怪的抉擇,於他而言,都有其考量。
一則訪談中,他直言:如果重來一次,可能不會參演《武林外傳》。
理由也很簡單——更想多陪陪家人。
“因為《武林外傳》讓我過早的遠行。後來我接到很多戲和活動邀請。但《武林外傳》播出沒多久,我父親就去世了,而當時我正在外面,急匆匆趕回來……”
“這是我人生至今為止,最大的遺憾。”
父親臨走前,還一直勸他:
“你要走出去,多去外面看看,不要一直呆在家裡……”
但倘若可以再從來一次,喻恩泰很堅定:“我可以放棄一些工作。”
十幾年過去,喻恩泰沒那麼紅,可能並非是不能紅。
而是因為,在他看來,有些事情,比“紅”更重要。
“希望人生每一刻都波瀾壯闊”
喻恩泰在最近的一篇博文,歸結自己的心態:
“我希望人生每一刻都波瀾壯闊。”
“每個人都記得一些只屬於自己的畫面,每個人也都是自己紀錄片的導演,我們每一天都在剪輯自己人生電影的最終版本。”
成功並非只有一種標準,演員的價值也不能單單用熱度衡量。
被採訪時,他最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去讀研究生,你會感覺失落嗎?”
“作為演員的角度,我可能稍微有點不盡責,沒有更快地去產出更多的作品,但在學術上,我是問心無愧的。”
出道至今,他參演的影視作品數量,連大多數同齡的同行一半都不到,但評分都在及格線上,還有不少豆瓣8、9分+的優秀作品。
從數量上看,喻恩泰參與的影視作品和綜藝並不多 / 豆瓣
演戲、學習,忙裡偷閒的時候,他寫詩、唱歌,旅行。
時間對他來說,是寫詩,是思考,是鑽研,是演繹。
就像他在微博裡說的:“人生如此孤單,無非淚和汗。”
看似格格不入的喻恩泰,反倒是當下的娛樂圈最需要的清流。
這樣自恰的人,紅與不紅,他都會有更遠、更長的路要走。
也或許,我們要慶幸,當年的“呂秀才”沒那麼紅,才迎來了今天喻恩泰。
再見,“呂秀才”。
你好,喻恩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