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资本市场,可谓是波云诡谲。
5月4日下午,港股上市公司SOHO中国尾盘也出现了快速跳水的行情,短短几分钟时间,股价跌幅就超过25%以上。
截至当日港股收盘,SOHO中国股价报收2.750港元,成交1.29亿港元,最新市值约为143亿港元。
这家公司的名字不少人可能比较陌生,背后的老板却是无人不晓。
Soho中国由董事长潘石屹和总裁张欣于1995年创立,据其网站披露,公司目前自持京沪两地黄金地段总建筑面积近140万平米的甲级写字楼。
请注意,今天该公司的股价在下午15:40分之前一直保持在3.5港元左右,在收盘前的短短20分钟时间,跌幅达到了25%以上。
目前SOHO中国的流通股本为52亿股,照此计算,也就意味着潘石屹在短短20分钟时间内,身家蒸发了39亿港元!
为什么潘石屹的公司出现如此大的波动?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SOHO中国意外大跌,可能和正在着手进行的私有化进程不顺利有关。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最新消息称,由于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黑石集团关于SOHO中国私有化的洽谈暂停,并可能会在之后恢复与SOHO中国的交易。不过,这一消息仍未被官方正式回应。
早在今年3月9日,SOHO中国和黑石集团就私有化问题进行谈判的事宜已经引来广泛的市场关注。
据《证券时报》3月13日报道,SOHO中国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探讨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性,这个公告其实也印证了“黑石集团拟以每股6港元、总价40亿美元的价格将SOHO中国私有化”的消息。
这也让潘石屹的资产处置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实上,早在4年前,他就开始“有条不紊”的卖出旗下项目了。
2016年7月29日,整售SOHO世纪广场;并在2016年8月17日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要在上海出售凌空SOHO、虹口SOHO和SOHO天山广场三个地产项目。
后来,潘石屹便以84.93亿元转让给给复星的上海外滩8-1地块,以52.3亿元出售的上海SOHO海伦广场和静安广场,以50.08亿元出售的凌空SOHO。
到了2019年,他又以7.61亿元的价格出售了九个SOHO项目旗下的2583个地下停车位。
这样“卖、卖、卖”的节奏,显然与其不看好楼市前景有关。
早在2015年,在当时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潘石屹称房价还没有降到位,今后还得降。“这些年建的房子足够多,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已经不太支持房价上涨了。”
2017年潘石屹再次坦言,“全中国的房子不是少了,都是多了,二线城市办公楼空置率超过20%、40%的很多,接近一半的办公楼是空置的。”
他甚至还直接预测房价称:“住房的价格高,一出台房产税,肯定房子的价格就降下来了,这就是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判断,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就再不盖房子了,已经多了,盖它干什么呢?”
如今旗下公司最大规模的战略合作遇阻,是不是意味着老潘从楼市里“跑不掉”了?
答案显而易见,按照此次媒体报道,作为投资方的黑石之所以选择终止洽谈计划,与目前国内写字楼市场不景气有关系。
据地产行业相关人士分析,当前国内写字楼市场整体入冬,出租率不佳,SOHO中国的写字楼出租业务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2019年的财报显示,已入市的7大项目中,有6大项目的出租率同比出现了下降。盈利前景不佳,也可能让投资人望而却步。
一句话,在业内看来,既然盖房已经不赚钱了,收购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冷眼旁观。
从2012年起,SOHO中国宣布从“开发-销售”转型为“开发-持有”,公司告别散售,改为租售并举,并逐步提高自持物业比例。
盖出来的甲级写字楼越多,出租率反而越来越低,自持的物业也面临贬值,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笔者认为,这笔交易出现搁浅,与楼市“限高令”和央媒表态也有关系。
近日,两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提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各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应进行消防、抗震、节能等专项论证,通过的还需上报复核,未通过论证、复核的不得建设。
此外,对于250米以上建筑也要严格限制新建,新建100米以上建筑也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与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宜。
也就是说,以后类似的地标建筑、超高层写字楼,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格限制,作为潘石屹起家的拿手模式,如果连超高层的甲级写字楼都不让建了,显然会让市场疑虑其盈利模式的持续性。
此外,央媒近期针对楼市表态,直接定调未来的调控“底线”。
《经济日报》在4月28日发文指出:房贷占比过高、还贷压力增大的情况警示人们,如果此时放松楼市调控,必然再次拉抬房价打击刚需。
前有写字楼市场的低迷,后有楼市“限高令”,加上央媒重申房地产调控不放松,潘石屹旗下公司的一点小波折,其实是整个市场气氛逐渐转冷的一个注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