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錯別字多,是沒動腦筋還是基礎很差,有什麼辦法?

亮理


小學三年級語文錯別字多,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它直接影響到後續的學習,這是孩子沒動腦筋還是基礎差的原因造成的呢?


我們先要了解小學階段對學生識字量的要求到底是多少呢?

根據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第二學段(3~4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第三學段(5~6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從要求不難看出,三年級的識字量是之前的2倍,在任務增加的情況下,孩子在識字方面就要比以往花多一點時間和精力了。


那麼,識字量增大,孩子錯別字多,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一,難度增大時,孩子沒有跟上節奏

三年級的識字量在大幅度增加,而孩子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還是按部就班的老節奏走,學習上沒有主動,態度上不夠積極,導致基礎薄弱,跟不上節奏。

其二,沒有動腦筋學習識字

在課堂上,老師會特別教孩子認字的方法,比如晴天的“晴”,與太陽有關,是“日”字旁,眼睛的“睛”是用眼睛看,是“目”字旁等,諸如此類的認字方法、認字技巧,老師都會在課堂上特別指出來,如果孩子認真聽課,積極開動腦筋,是可以學習到的。三年級的孩錯別字比較多,沒有動腦筋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其三,家長沒有跟進到位

三年級的孩子,雖說比一二年級時進步很多,但還需要家長輔助,特別是在難度增加、容量增大的情況下,要及時給與扶助是十分必要的。放羊式的管理,在孩子起步時還是不行的。


既然出現了問題,就要找辦法解決了。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識字水平呢?

首先,引導孩子在舊知上做延伸,陪孩子玩識字遊戲。

三年級的識字大部分是在一二年級的基礎上學習的,比如“青”字,和“日”在一起就變成了晴天的“晴”字,和“蟲”在一起就是蜻蜓的“蜻”字,和“氵”在一起就是清楚的“清”字,和“訁”在一起就是請客的“請”字。像這樣的例子,只要用心去做,是很容易發現的。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習負擔,提高識字量,又可以教會孩子識字的技巧。

其次,及時溫故而知新

既然知道,新的字是從原來的基礎上學習的,咱們就給孩子助助力,按時、按量計劃好,幫助孩子及時複習,俗話說的好,萬丈高樓平地起,時常複習,讓生字和孩子見多幾面,就是老朋友了,溫故而知新,是個好辦法。

再次,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提升識字量

有了一定的基礎,還可以通過親子閱讀,進一步提升孩子的識字量和識字能力。在家固定一個時間,和孩子進行情字閱讀,通過大聲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孩子閱讀的興趣,提升孩子閱讀的能力,日積月累,相信孩子的識字興趣會越來越濃厚,識字量也逐漸增加的。


作為家長,發現問題就趕緊解決問題,相信方法總比問題多,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必須助力哦。


亮晶晶的貝殼


我認為是基礎差,因為小學生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大量識字,尤其是二年級這一年集中識字。如果學生和家長沒有重視這二年的識字積累,就會造成孩子錯別字多。這裡我有點小小方法供寶媽們參考:

一,讓孩子多讀課文在文中識字,積累詞句。背熟課文,詞語。

二,家長每天堅持給孩子聽寫字、詞。

三,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反覆組詞並說一句話。

四,在句子中改錯別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辨別字。

五,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的漢語拼音必須過關,否則以上方法無法實施。這也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的孩子這麼聰明,為什麼識字少,錯別字多,查看他們的拼音問題,我頓時明白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基礎做起方可壘萬丈高樓。


外灘伊人


治病,須對症下藥;解決問題,也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題中提到的孩子三年級了錯別字特別多,說明他既基礎差也比較馬虎,家長老師應從兩方面關注,多方面下手,才能有較高效果。

第一,培養學生端正態度。在平常的作業中遇到不會的字,要藉助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途徑解決,就是不能用別字代替。這一點至關重要,好習慣養成了,對克服這方面的毛病大有裨益。

第二,利用閒暇,把一二年級的知識補補。其實就是查漏補缺,制定個計劃,不能貪多,也不能貪快,一天補個三五個即刻。堅持下去,估計也費不了太長時間。

第三,加強孩子對語文的興趣培養,多讀多看多寫。興趣是孩子學習進步的最大動力,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家長要因勢利導,比如春暖花開的時候,帶孩子去旅遊,讓孩子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適時地說一些名句,講一些傳說故事,最後再提一些問題,佈置一篇短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一舉兩得。

這樣做了,孩子的問題肯定會得到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