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老曹
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县管校聘便是其中之一。
很明显,县管校聘应该是为了能让城里的优质师资力量到乡村支教,以帮助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所以,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应该不要有什么担心和焦虑。对于城区学校教师来说,也不要有什么顾虑。因为,如要支教,肯定会有“好处费”,如支教后才有资格参评高一级职称,这对于要评职称的教师肯定也是福音。另外,说是支教,那么在实践操作中应该不会有所谓的“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之说。对于支教者来说,你还是原来学校的人,并没有改变成为“系统人”,相反,更强化了城区和农村教师的区别。
现在的问题是,各县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有其他动作。
一是小范围内交流。每个学校都会采取打分排队的方式,确定被交流人员。对于不缺编的学校,这一点意义不大。大不了就是换个工作环境,说不定还能到更好的学校去。但这样做没有很大必要性。要做也只是噱头而已。
二是实行岗位工资改革。岗位工资的发放不再按职称统一级别发放(中小学高级统一拿七级,中小学一级统一拿十级),而变为根据实际岗位,根据工作量将每个职称的工资分为四五个等级发放。对此,老师们应该要积极看待,因为工资有了实际性的提高。只不过要努力工作,争取更高级别的工资,实现真正的多劳多得。
三是其他相关配套改革和一些创新性的改变,如班主任津贴,课时量设置,各类岗位人员的设置及其待遇等。相信,这更能激发老师们的工作激情。
改革势在必行。但愿真能如你我所愿。
迷失的九月
县管校聘只是管理形式上的变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提高教育质量主要靠教师的工作态度而不是靠形式,只有教师甘愿为教育付出了,质量才能上去,想让教师把心扑在事业上,要多关心爱护他们而并非用形式约束!
即鸣
你怎么看义务教育阶段县管校聘改革?老师们怎样应对?我来谈谈我的认识:单从字面上理解,“县管”好象算不上改革,因为原来也是县管,而非市管和省管。校聘倒是个比较新鲜的词,校聘即学校聘任教师,好象是学校校长比原来权力更大了,增加了人事权。但全县有很多学校,也有很多教师,聘任有没有先后顺序,是全县范围内选聘,还是本校范围内选聘?如果是全县范围内选聘,那一定是优先城内规模大的学校,其次才是农村山区学校。一定是先高中学校,其次才是初中小学。另外,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备师资,聘来聘去仍还是那些教师,形不成竞争上岗,那聘任制还有意义吗?再者,校长能做到聘任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吗?谁来监督呢?这些问题肯定是县管校聘中绕不开的问题。推出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有目标,有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都要预测到最后的结果。,作为国家改革,兴师动众,轰轰烈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人的精力和时间,到底从哪儿作为突破口?要解决哪些矛盾和问题?要实现哪些目标?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都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预测评估。改革成功与否,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符合大众的期望。所以改革之前,教育部门要对全国各地的教育状况有所了解并找到共性问题,使改革直指问题和矛盾,也使改革有任务,有目标,有问题意识,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我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有: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纠缠不清,使学校教师学生无所适从。二,城乡教育区城发展极不平衡,造成城区学校、优质学校人满为患,而农村学校、山区学校人去楼空,更谈不上发展。三,县管中学与市管、省管中学之间的办学条件、各种资源差距越来越大,生源大战会更加激烈,县管中学处于明显劣势。基础教育的生源与高等教育的数量之间的矛盾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突出,会出现有些大学因招不到学生而关门。四,教育管理缺乏具体制度,也缺乏有效监督,教育部门、学校、校长权力过大、过分集中,容易产生不作为和乱作为,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也不利于调动各方,特别是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更多的"佛系教师”,从而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四,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真正“让教师职业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要再让“尊师重教”、“教育优先发展"等国家战略成为一次次空喊和失望。“县管校聘”能否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呢?我们拭目以待!关于老师,除了哪些平时不带课的闲杂人员、平时不敬业的、与校长关系不好的,其余老师是不会受到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