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廢”的武帝,開創了最弱的朝代

在中國歷史上,往往以“武”為諡號的皇帝都不是泛泛之輩。因為根據諡法的規定,威強睿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也就是說,能被稱作“武帝”的皇帝一般在軍事上都擁有出眾的建樹。

中國歷史上被稱為武帝的抄一共十個:1.漢武帝劉徹2.魏武帝曹操3.晉武帝司馬炎4.成武帝李雄5.趙武帝石虎6.宋武帝劉裕百7.南齊武帝蕭賾8.南梁武帝蕭衍9.陳武帝陳霸先10.北周武帝宇文邕

其中最不“稱職”的武帝無疑是晉武帝司馬炎了。

歷史上最“廢”的武帝,開創了最弱的朝代

司馬炎祖父為司馬懿,父親為司馬昭。公元265年任丞相,晉王,大將軍,同年篡魏稱帝。公元280年滅吳,結束三國時代。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但分封同姓諸王的行為為後世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晚年逐漸怠政,荒淫無度,且溺愛白痴兒子司馬衷。晉武帝去世後,諸王混戰,西晉王朝也很快滅亡。

司馬炎建立了晉朝,滅掉了吳國,這是晉武帝最大的“戰功”,但實際上,晉朝屬於“繼承”魏國而非“開創”,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得益於祖父和父輩的多年經營,司馬炎一出生就已經註定了他的下限也是魏國一把手,稍微努點力就能取而代之。而滅掉暴虐的孫吳末代政權也更像是時勢所致,順水推舟。

然而,除此勉強算上“功績”之外,晉武帝實在是稱不上一個合格的開國之君。甚至可以說昏招迭出。

其一:分封藩王

司馬家之所以能坐上皇位,不是自身有多得道,而是靠權力鬥爭幹翻了曹家,屬於得國不正。而司馬家能夠篡位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曹丕時代開始,猜忌宗室,嚴加防範,導致被司馬家篡權時宗室力量無力反抗。很明顯,司馬炎建國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整天提心吊膽,怕有人會有樣學樣偷了他司馬家的江山。早在曹爽當政時,有個叫曹冏的人就上書了一篇文章叫《六代論》,陳述分封藩王的必要性,並指出如果曹氏不封藩王,將來政權很可能落入他人之手。結果六年之後,司馬氏果然輕易取代了曹氏。這件事對統治者司馬氏的影響很大,作為竊國之賊,司馬炎上臺後開始大量分封同姓王,並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希望通過藩王拱衛王室。各個諸侯王不僅擁有大量私人軍隊,而且還可以都督各州軍事,盡握地方軍政大權,很快就成了一方霸主。學過歷史的同學都知道,強大的藩王從來都是中央的離心力量,司馬氏的養藩守王,實際上是養虎為患,果然,司馬炎死了沒多久,中央就爆發了權力鬥爭,各個藩王為了趁機奪權,紛紛起兵,結果全國大戰爆發,史稱“八王之亂”。

歷史上最“廢”的武帝,開創了最弱的朝代

其二:驕奢淫逸,放權士族

曹操也許永遠不會想到,多年過後,他還是輸給了袁紹。曹操死後,被他極力打壓的士族勢力重新崛起,在門閥士族的支持下,司馬氏把曹家拉下了馬。掌權後的司馬氏,為了表達對門閥士族的感激之情,縱容門閥士族,給了他們諸多政治經濟甚至法律上的特權,國家政治都被士族掌控,選官通道也被他們把持,他們欺民霸田,法不責之,門閥弟子享樂腐敗,魚肉百姓,國家政治日益黑暗,民不聊生。而面對群國家蛀蟲,一開始還有所作為的司馬皇帝,到後來選擇支持並加入,和他們一起腐敗,一起驕奢淫逸。中原久經戰亂,百姓急需休養生息,被這些人這麼一搞,再被八王之亂一鬧,人民很快就活不下去除了起義別無他法了。

其三:招納少數民族到內地居住

如果說分封藩王是在養虎,那招納甚至強制少數民族內遷就是在養狼。“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多少,戎狄居半”。各少數民族內遷後,與漢人雜居,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同時也受到西晉的統治者的歧視,壓迫與奴役。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族人民對漢族統治者“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因怨思亂,反抗鬥爭不斷髮生。西晉後期內亂之後,統治者自顧不暇,更加無法控制內遷的少數民族,國家動盪,民族問題激化,因此,在各地的流民起義的同時,各少數民族的上層份子也抓住機會,起兵反晉。

歷史上最“廢”的武帝,開創了最弱的朝代

其四:選了一個歷史上唯一的白痴接班人

關於白痴皇帝司馬衷的可笑事蹟不勝枚舉,同樣關於司馬炎如何選定司馬衷的過程也很詳實,然而,雖然中國歷史上為了防止皇子們內鬥一向有“立長不立賢”的不成文規定,但是也不至於選個白痴太子。司馬炎是正常人,我不相信他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傻子,換言之,司馬炎在明知自己兒子是傻子的情況下不顧大臣勸諫依然選擇立他為太子,這也為日後賈南風專權和八王之亂埋下禍根。

綜上所述,雖然在三國時期,隨便一個地方政權就可以把入侵的蠻族打得抱頭鼠竄,但到了西晉一統後,由於司馬炎多次錯誤的施政方針,日後導致八王之亂,極大削弱了國家軍事力量,接著引發農民起義,進一步削弱了漢族的力量,最後爆發五胡亂華時,晉朝已經是風中殘燭,成為了繼秦朝以後最短命的大一統王朝。

晉武帝實在是個不稱職的“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