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书法人都开始“摒弃”楷书!我们又该如何去学好楷书呢?

人们对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印刷体见惯了,所以传统楷书四大家在展览中并不吃香。楷书被越来越多的书法人“摒弃”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楷书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我们又该如何去学好楷书呢?

连书法人都开始“摒弃”楷书!我们又该如何去学好楷书呢?

纵观中国书法史,楷书一直是主要书体,也是所有中国文人必备的一项技能,因为不会写一手规范的楷书就参加不了科举考试。唐以后中国书法艺术的主流审美从尚法转向了尚意、尚趣,所以唐以后专门写楷书的书法家很少。明末清初的书法复古运动更是把书法审美引向了篆隶魏碑,楷书的艺术地位更加下降。进入现代社会,书法变成了纯艺术形式,而艺术追求的核心就是:在符合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独特个性的表达,这与规范死板的楷书正好相反。

连书法人都开始“摒弃”楷书!我们又该如何去学好楷书呢?

楷书是最能识别一个人写字水平的字体,也是最需要耐心书写的字体,因为它的严谨注定了楷书不能像别的字体那样可以随意书写,必须要遵守书法的法度,也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视角。

说楷书难学,倒不如说楷书书写的要求更加细节化了。横的写法、竖的写法、撇捺写法、折笔写法都有了细致规划。楷书的难写只因为书写规则更细、更明确了,而不在于楷书的笔画结构书写过程更难了。一画直写肯定比曲笔更规则好写,整整齐齐的笔画收笔肯定比作出个“雁尾”形态容易!

连书法人都开始“摒弃”楷书!我们又该如何去学好楷书呢?

初学楷书,应确定范本字帖,刚开始选帖练习不宜过多过杂。确定好一本就先专攻一本。或者先确定一家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再选攻其它。始终相信各书家字体特点都是一脉相承的,是互有关联的,一通百通。确定好字帖后,多临摹。初学的是线条,其次从笔画过关,再到偏旁字根,最后到结构整体布局。当反复练习数遍后,最终创作作品时,可参考字帖整板整面反复临习做对比,从而取长补短,融入自己学楷的作品中去。

书圣王羲之说过一句话,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就是说执笔、运笔的重要性。字的功底离不开笔力,笔力需笔画体现。汉字无不是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即运笔成画,组画成字。所以写每一笔画要丝毫不苟,尊崇法则。

连书法人都开始“摒弃”楷书!我们又该如何去学好楷书呢?

另外,学楷书必须穿插学习行草书。尤其是学碑的!以楷为主,每天哪怕就穿插练一个行书字也会有帮助,楷不通行草,笔意难贯通。当然,写行草也至少必练一种静态书体。动态书体与静态书体的学习,彼此可以从对方书体中汲取营养。宋朝苏轼说过,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是成三体。未有未能立而能行,不能行而能走者。就是告诉我们只有楷书基础才能写好行书、草书。不学楷书直接学习行书草书,会导致字写得柔弱无力,丑劣不堪,难以纠正。

连书法人都开始“摒弃”楷书!我们又该如何去学好楷书呢?

再就是楷书的间架结构,这也是最难的。我们都知道,汉字都是由一个个偏旁部首组装起来的,写好偏旁部首容易,但是一合起来就是不尽人意,要么歪了,要么斜了,要么长了,要么短了……问题比比皆是,这就是间架结构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看准了,先记在心里面,再下笔,看得多了,间架结构自然而然就有感觉了,进步也就很明显了。

连书法人都开始“摒弃”楷书!我们又该如何去学好楷书呢?

学习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放弃”只在一念之间。学习楷书也是一样,是继续前进,还是走所谓的捷径?书法人应该重新拾起作为根基的楷书,做优秀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