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湖北省原作协主席。这段时间,关于方方在国外出版其所写日记的争议比较大。出版的内容和时间都受到了大家的质疑。和很多人一样,对方方最初的认识来自于她的小说。
1.方方小说
前段时间宅家看完方方的一本中篇小说集《祖父在我心中》。多年前在图书馆看过《行云流水》这一篇,觉得不错,想再看一遍,正好此文包含在这部小说集里,就顺带把其他几篇一起看了。总体还是最喜欢《行云流水》,温暖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不想被商业化,竭力做着无奈的坚守。家中下一代的想法更加开明。
其他几篇《一波三折》,《祖父在我心中》,《冬日苍茫》,《落日》和《桃花灿烂》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大的历史环境下令人同情的小人物的悲剧生活。如果说怎样面对生活可以有所选择,这里面的主人公几乎全部是因为各种原因,结局悲惨。其中《祖父在我心中》是家族史回忆录,《冬日苍茫》是新闻事件为主体,这两篇是纪实文学形式。
看完这本小说集,心情比较沉重。方方是一个悲情小说家,善于描写生活中的不幸,可能或是社会,或是他人,亦或是自己的选择造成的。有的小伙伴可能会不喜欢这种负能量的文。但是,做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这生活,这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是多彩的。偶尔看反映现实残酷的作品,可以自省,调整心态,珍惜当下生活。
2.方方日记
2020年1月25日,方方在网上发布《方方日记》,开始描写疫情下的武汉。在她的作品中,对武汉封城的做法是反对的,侧重表达封城带来的巨大心灵创伤。现在看来,如果武汉不封城,可能网上会涌现许多圆圆日记,描写心灵上的伤害。
文章里多是描写武汉抗疫不足之处。但是因为国家已经举全国之力,大家一起在竭尽全力的抗疫,每日实时更新信息。所以,人们了解疫情的渠道更多更广更全面了。
一省帮一市,医生和护士如战士一样为抗疫出征,全国的老百姓居家隔离,不给别人添麻烦。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迅速的安静下来。
钟南山最近在被采访时说,他的外国朋友对于中国瞬间可以安静下来的事情觉得很惊讶。钟院士笑着说我们中国的老百姓真的很可爱!这个静下来,其中也包含了大到政府,小到社区的共同努力。
3.出版内容
做为正式出版物,是做为小说呢还是新闻报道出版了呢?
做为小说,小说情节是可以虚构的,但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出有蹭热度的嫌疑。
做为新闻报道出,也不合适,在武汉的方方,封城期间居家隔离,很多内容听说而来。在她的文章中,"医生朋友"出现了116次,"医生朋友说"出现了28次,"医生朋友告诉"出现了8次,"记者说"出现3次,"听说"出现45次......
在文中,她说,听闻广西援助武汉年轻女护士突然晕厥,抢救后不幸去世。没有证实消息的可靠性,文章发表。接着,医院出面辟谣。因为,护士活着。
也就是说,方方写作的时候,几乎都是听别人说。所以,作品可信度有多高?这些所听所闻后续是怎么样?在后记里面有写明吗?文中里有注解吗?
疫情刚刚爆发的初期,确实是犯了一些错误,方方主要写抗疫工作中不到位的地方,关注疫情的艰难和痛苦,人们看到会提高对疫情的警惕性,但这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中国一省包一市驰援湖北,对新冠病毒检测和治疗全部免费,民企全力以赴加班赶工做口罩和其他防护品,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盖起一座座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
这也是事实,是抗疫主旋律。
作品中关于疫情中中物资短缺,医疗设施不足,生命的逝去,看过新闻的小伙伴会知道,在世界各地正在发生。可见这次的防控工作确实是艰巨的,棘手的。目前,从整体来看,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是处理到目前状况是也是很不容易的,换做其他国家可能很难做到中国今天这样的成绩。
4. 作品出版
4月8日,近千万武汉人民迎来了解封的时刻,方方的《武汉日记》上架美国亚马逊预售,由美国出版社发行,同时也在德国销售,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
争议来自于4点:
1) 2周内出版,速度太快。也许是人家工作效率高呢?
2) 改名字。《方方日记》改名为《武汉日记》。它的副标题暗示着——来自疫情中心源头的报道。个人记录改名为武汉日记,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另外,疫情中心源头在哪里,科学家们在研究,不要这么早下结论。
3) 出版内容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这个在前面的日记内容里讨论过了。如果是小说,就是有虚构成分了,就别以武汉日记命名,还是用方方日记的名字。毕竟不是新闻报道,全部有事实依据。
新闻报道如有不实,撰稿人也会被骂很惨。新闻有时间要求,赶稿偶尔出错可以理解。出书不一样,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如果内容有不实,很容易导致看英,德文的读者误解。
同时,如果只从片面的一些方面了解中国抗疫的方法,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中国人要花时间去解释。华人在国外已经因为疫情被人误解,殴打过了。
4) 出版时机不合适。一些国家一些人要求中国赔款道歉。他们不顾各国科学家们的研究,强行给中国加一个"病毒源头,应该为全人类赔罪"的罪名。而恰恰这个最敏感的时候,方方选择出书,做为一个中国作家,是不是太急躁了些?
5. 结语
在《祖父在我心中》这本小说集的封底印着:
我要做的是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关注他们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关注他们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方式,以及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文学让我们超越自己的视野,超越自身的常识,而认识更为阔大的世界。——方方
这视野如何超越呢,只看到事情的反面吗?正面积极的地方就选择性看不到吗?
如果是一个专写悲情小说的作家,不是不可以出版日记,但是这个时间点拿到美国去出版,内容都核实了吗?另外,把名字从《方方日记》改为《武汉日记》,代表武汉最真实的声音了吗?武汉同意了吗?
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有更大的眼界,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眼前的风景,还会考虑到整个国家所要面对的局面。
欢迎关注“赏心阅目”,和你一起发现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