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口中“合适的人才”为什么难找?

小编在外贸-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孵化方向的工作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平时主要是面对中小企业为主,“缺人才,缺合适的人才”可以说是现阶段以及未来每一个企业的一种常态。为什么缺人?其实就两个因素:找不到(渠道问题)+留不住(流失严重);

为什么找不到?是社会人口不足?我想不是,而是中小企招人的渠道单一且成本越来越高:招聘网、朋友推荐、现场招聘、猎头服务(这些渠道都需要成本投入);

为什么留不住?传统的“雇佣关系”:“高价钱容易买到人,却难以买到心(事业心)”。每一老板都希望自己用钱雇来的人才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这种人才定义是我们口中常常说的“合适的人才”的最核心的标准之一。可现实是这样的人才,你要到哪里找?怎么找?又怎么与中大型企业争夺?这就是一种现实,而且是我们每一位中小型企业老板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你口中“合适的人才”为什么难找?

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感叹一句“我太难了”...(网络流行语)

这里小编想说:思路决定了出路。难,是你的“思路”让你看到的一种现象,而这种思路小编把它称作“拿来主义”:经过严格筛选,专业考核后用“价钱(薪酬)”交易“拿来使用(让其快速产生价值)”。现实是,这样“合适的人才”一定是稀缺的,可遇不可求,你喜欢并渴望得到,也得允许别人喜欢且渴望得到。所以,这里又衍生出一个问题:你凭什么让这些合适的人才跟着你混?而不是选择跟着别人混?这就如同在业务中开发客户,僧多粥少的局面,你凭什么可以找到客户?让客户给你下单且成为你忠实的客户?是拼价格?拼品质?拼服务?...还是拼综合实力?小编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里面有一句写到“把员工当做客户一样对待”。可如今有多少中小企管理者可以做到?可以说,做到的都是已经相当成功的...

你口中“合适的人才”为什么难找?

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换一种思路看这个问题,例如:主动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高校人才资源+工厂企业资源+组织服务平台。让多数的“准合适人才”成长为“合适人才”,把“人材”共同扶持,培养成“人才”,从而让“人财”更高效的互动起来。

首先,高校是最大的一个流动性“人材”库,同时“人材”在社会中是大多数的,找起来不会太难。也许单个中小企业同样面临“难招”的局面(渠道、标准等)这又是另一思路给你带来的一种现象,这个思路就是“单打独斗”。单个中小企业要打通高校、社会“人材”渠道是困难的;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抱团共建生态”?例如:以商协会团体的名义和资源去打通各种“人材”渠道,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的平台”(当然前提是有一整套完善的合作模式,把单个,零散的中小企业的需求、资源集中起来)。

你口中“合适的人才”为什么难找?

同时中小型工厂企业便可借助平台与中大型企业拼抢“人才”,自主“培养人才”(在合伙人、创新创业的社会潮流下这已成为一种可能)。原因是90后、00后新生一代,这种“自主自由”意识非常明显,得到人重金就可以,如何得到事业心,就得符合满足他们的内在真实需求。所以,传统的雇佣关系已在慢慢地受合伙人关系的冲击,小编相信在未来几年的社会关系发展中,合伙人关系会像现在的雇佣关系一样普遍。因为,合伙人关系可以让企业更容易得到人才的事业心,而不仅仅是一个人。这样的投入与产出,才能让“人财”更为高效的互动、流动起来。

编者:Nick郑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倡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