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小孩真的是愛之深,責之切嗎?

rui談教育


每個家長都非常的愛自己的孩子,期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因此,平時對孩子要求很高,總希望他可以做的更好,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我是非常認同這句話的!

因為心中有期望,所以每次孩子做的不夠好的時候,總會怒其不爭,希望他可以再好一點,就像孩子學習一樣,當孩子屬於中等的時候,希望他可以名列前茅,當孩子名列前茅的時候,又希望他可以次次考第一!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在你對他的期望中,一次次的讓你失望的時候,在你長期的疲憊狀態下,可能有一段時間就會覺得,還是算了吧,一切順其自然吧,那段時間對孩子的期望降低了,自然責備就少了!

中國式的父母,總是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怕將來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其實,說白了,是父母的自尊心太強,是父母之間的這種比較強加到孩子身上,因此,平時才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太高,打著愛的名義,強迫孩子做許多不願做的事!

雖然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也要學著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最重要!


滕和蔓


作為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總愛嘮嘮叨叨,喋喋不休,美其名曰:“這都是為了你好”!而作為傳統教育理念或研究專家者所說,這就是“愛之深,責之切”的體現。

這真話的確沒有錯,也是客觀現狀的真實反映,更是普遍存在的現實。

但是,若真較其真來,沒錯也不一定對,為兒女好,也不一定被讚賞,尤其是不一定被認可,會領情。

其實,家長的過度用心,不厭其煩的”為你好“,往往適得其反,孩子們不僅不領情,不感恩,反而會更加反感,甚至牴觸。

究其原因,這就是,思路不對頭,方法有欠缺,好心辦壞事,下力不討好。

對此,個人建議,家長們要學方法,改思路,換套路,絕對不要一廂情願,自認為自己做得是為了孩子好,他們就一定聽,一定會感恩領情,這是大錯特錯的。

所以,研究孩子們的心理,跟上時代的步伐,講究對孩子們的說教引導技巧,採用新的教育觀念,結合孩子們的性格特點,因勢利導,以理服之,以情感之,我相信,沒有不通情達理的孩子,沒有焐不熱的石頭,沒有不溶化的冰塊。

這是每個家長應該考慮和認真改進的首要問題。


今亱望星空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春風化雨育兒記

每個父母對孩子愛之深是毋庸置疑的,但責之切不見得源於愛之深。

什麼工作都需要有證,唯有做父母不需持證上崗。初為父母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與其說是撫養孩子成人,不如說是孩子成全我們再世為人。


有幸福童年的父母

原生家庭教育成功的新父母們還好,他們大都有一個美好而又快樂的童年;他們可以用童年治癒一生,他們的內心是充盈的。

內心無缺憾,就不會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精神被富養,不缺愛,就會有愛溢出,來愛他人;因為被安穩地愛著,內心有十足的安全感,就會全身心投入做好自己的事情上,就會有堅強的力量來支撐起保護孩子的那把傘,有為孩子兜底的勇氣,有多存少取的心境來默默耕耘,守望花開。


有不幸童年的父母

不幸的童年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為人父母心靈貧瘠,往往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行為偏差:自己缺愛,要麼一邊自我感動式地付出,一邊束縛限制;要麼生物遺傳權威壓制,棍棒教育。


以上,不管哪種教育方式,行為背後的動機都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情緒發洩,成全自己未被滿足的期待。

初衷是"為了孩子好",是真正的愛之深,而隨著問題的發展,改變了事件的走向,成了"為了自己內外小孩好"的夙願。

文:@春風化雨育兒記 感謝友友閱覽關注,歡迎點評!

圖: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