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疫情笼罩,全球都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国也实行了连续多次的降准降息,市场上中介又开始蠢蠢欲动。
开始大肆宣传央行放水,房价要涨,试图释放一种焦虑情绪,鼓动大家买房。
沉寂已久的经营贷也开始重出江湖,据说银行经理对一些小企业主疯狂打电话,表示可以将房贷转经营贷,直接降低利息省钱。
仔细品品,有多少人可以通过这波操作把房贷转经营贷,然后把这笔钱拿去买房?这相当于银行低利息借钱给你去炒房。
虽然上头再三强调房住不炒,但放那么多水,总是有点钱会流向楼市。
货币的宽松政策下,房价会不会大肆上涨?而今年的这种行情,是不是释放出最佳的买房窗口?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事。
一季度我们已经放了几次水,数据也基本反映了,3月份M2增速10.1%,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M2是企业和居民存款加上银行之外的现金,就是我们通俗说的“水”,它一定程度可以预示着未来通胀水平。
可见,水确实是多了,但流到哪里了?
显然是没有流到居民消费和房地产。如果流到消费口,那应该看到物价上涨,但3月的CPI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预期内的通货膨胀并未出现,可见水没有流入消费端。
那流到房地产了吗?肯定有一部分,但大头没有。
因为房价只是个别城市的个别区域上涨,并没有走出直线上涨的行情。
所以,连续的降准降息,确实会利好楼市,但还无法直接和房价上涨呈正相关关系。
有人说是因为政策层面明确规定不允许水流入房地产,但大家还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一谈到放水,谈到货币宽松,就以为国家加大马力去印钞了,但市面上增加的货币并不是印出来的,而是靠借贷行为借出来的。
比如有人拿30万首付去买100万的房子,贷款70万,而市面上等于增加了70万的货币,这多出来的70万货币就是靠借贷行为借出来的。
但是这种市场货币的增长多少和快慢,取决于有多少人愿意投资信用去加杠杠。而这背后就涉及大家对楼市后市的预期以及经济大环境了。
银行愿意低息放贷是一回事,重点还是得大家愿意买单。
这里插入一组最新的数据,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是什么概念?这就是说,一季度91天里,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存款涌向银行!
储蓄的反面就是消费,大家不去消费反而去储蓄说明了什么,大家对预期收入的不乐观,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国外疫情迟迟未能控制,国内倒闭企业开始增加,失业人数激增,今年整体经济行情不明朗,普通人还会不会那么乐观,积极去向银行借钱?
短期肯定不会,因为从现在的市场来看,并没有出现恐慌性购房潮。
深圳宝中的房价上涨只是个例,背后不乏中介和自媒体的互相炒作,而且深圳的供需矛盾和落户政策确实也足够宽松,让全国热钱往这涌,但暂时未出现房价全面上涨的情况。
那什么短期内能马上刺激成交,推动房价上涨?
利率、首付比例、限购限贷,这些组合拳共同打出,从需求端出发,对房价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立马见效。
如果LPR利率不断走低再加上首付比例下调,我相信会释放出大量的首置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但这种政策现在极为敏感,不到最关键的时刻,上头不会打出这张王牌。
确实,当下楼市大环境和经济环境都不太好,很多人被这种大环境所恐吓,购买意愿和情绪受到挫折。
而真正有价值的城市,能爆发出旺盛需求的城市,又因为首付比例和限购限贷政策压制,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放水了,但因为普通人信贷行为的减少,楼市里的货币其实并不充裕。
所以短期货币放水并不会刺激房价上涨,那我们还要不要关注所谓的宽松政策?
毫无疑问,要。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放水虽然并没有直接作用于房价,但市场上的流动货币多了,会长周期悄然声息影响资产价格的上涨。
大家肯定听过延迟满足,楼市里也会有个延迟反应。
从过去10多年来,我们都一直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2009年,我们降息5次,降准3次,把存款利率下调了1.6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1.5%。
2011-2012年,我们降息2次降准3次,把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了0.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1.5%。
2014-2015年6次降息5次降准,把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了1.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3%。
以上阶段的货币放水,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我们GDP增速维持了表面繁荣,而房价的上涨往往是在放水过后的一年时间内才逐渐开始补涨。
比如08年的放水,实际上到10年房价才迎来全面反弹性上涨,而2011-2012年的放水,也基本到2013年才更明显反应出来,过去10年楼市是经过放水—上涨—打压—下调—放水——上涨的过程。
所以这一轮的放水,效果可能不会马上在这几个月显现,预计下半年甚至明年才会有明显的体现。
巨量的货币投放威力之所以不容小觑,因为它会以长周期的方式渗透和改变这个社会的财富结构。
扎心两问:过去十多年,房价涨了吗?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是大了还是小了?
毫无疑问,房价涨了,贫富差距更大了。
为什么?
除了供需关系、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入这些原因之外,最重要是实行货币宽松政策,
频繁且长周期的货币宽松确实让一部分人抓住了投资的机会,于是坐享一波资产上涨的红利。
在货币宽松时,利息低贷款容易,这时有人加杠杆负债进场,虽然短期压力存在,但随着通胀滞后性的到来,纸币贬值,负债也跟着贬值。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有人抛售有人断供,房价断崖式下跌,有人就加杠杠进场。
历史验证:10年前的月供2千多放到今天根本就不是事,这就是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而负债也跟着贬值的最好的例子。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经济危机来临,人们都想通过房产来抵御通胀的原因。
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确实已经释放出买房的窗口期。
至于落地怎么选,你是怎么想的呢?欢迎留言和我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