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樓:易地扶貧搬遷開啟移民幸福新生活

石樓:易地扶貧搬遷開啟移民幸福新生活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石樓縣靈泉鎮的“石樓小鎮”移民安置點,一棟棟青瓦黃牆小樓,錯落有致,乾淨寬敞的水泥路四通八達,建築風格別具特色的移民新村,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在春日煦暖的陽光照耀下成為石樓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石樓:易地扶貧搬遷開啟移民幸福新生活

石樓小鎮是石樓縣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之一。據瞭解,建築面積86487.77平方米,共計安置移民搬遷976戶。

石樓:易地扶貧搬遷開啟移民幸福新生活

來到搬遷戶溫海勝的家中,90多平米三室一廳的新房寬敞明亮,傢俱一應俱全。“這兩年政府對俺們農民的扶持力度很大,俺們的生活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俺們做夢也想不到能在城裡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溫海勝兩口子一邊帶領記者參觀他們的新家,一邊高興地說道。

溫海勝今年46歲,以前家住前山鄉溫家莊村,全家4口人。說起他家這些年來的變化,溫海勝感慨良多,顯得很激動。他說,以前在農村雖說種著40多畝地,但大部分是棗樹地,棗價低不說,每年秋季棗成熟時節幾乎都能趕上連綿的秋雨,一年的辛苦白費。兩口子勤勤懇懇,早出晚歸,農閒時間外出打工,一年收入上不了兩萬元。村裡沒有學校,兩個孩子在義牒鎮上學,房租、水電費、生活費下來,所剩無幾,日子過得異常艱難。2015年,村裡把他家定為貧困戶,孩子的學費免了,打工還有誤工補貼,愛人又參加了縣裡組織的免費護工護理培訓,找到了一份不錯的護理工作,幫扶幹部針對溫海勝會開車有駕駛證的技能幫他聯繫跑運輸,2018年順利脫貧。去年他家更是三喜臨門,移民搬遷從村裡的土窯洞搬到了城裡的新房裡,溫海勝在內蒙一家企業跑運輸,光這一項一年收入5萬元,兒子也考上了大學。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

石樓:易地扶貧搬遷開啟移民幸福新生活

“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這些年來為俺們忙前忙後日夜操勞的扶貧幹部們!”溫海勝兩口子由衷地說道。

移民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關鍵是後續的管理與配套服務。在石樓小鎮周邊有金雞產業、扶貧製衣車間、香菇大棚種植園,樹德棗業扶貧車間就建在小區內,同時物業公司還針對小區住戶設置了公益性崗位。可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的就業需求。香菇大棚距小鎮300米可提供100多個就業崗位,可打工、可承包單個大棚,靈活多樣。樹德棗業扶貧車間,可吸納婦女及年齡偏大的人群就業。

石樓:易地扶貧搬遷開啟移民幸福新生活

移民戶馬振斌和老伴都近60歲了,去年自己又做了心臟支架手術,老伴身體也不好,都不能幹重活、出遠門。扶貧車間就在家跟前,苦輕、無技術含量、沒有任務,能幹多少幹多少,又不耽誤給孩子做飯。馬振斌高興地說:“家門口就業隨時來、隨時走,真靈活,俺一個月收入上了1000多,就像專門為俺家開的廠子一樣!”

今年62歲的溫毛新,在物業公司開三輪車清理垃圾,月工資3000元,家裡的土地全部託管出去,高興地逢人便誇:“俺一輩子也沒有存過錢,今年有了存款了”。

石樓:易地扶貧搬遷開啟移民幸福新生活

漫步在石樓小鎮小區內,記者看到,小區配套設施齊全,寬廣的運動休閒廣場,現代化的太陽能路燈,隨處可見的花草綠化區……孩子們在玩耍,老人們在健身散步,到處洋溢著幸福的氣息。

石樓:易地扶貧搬遷開啟移民幸福新生活

石樓縣移民中心負責人劉奮升介紹說,石樓小鎮依山傍水、獨特的陰陽魚地勢順勢而建,建築採用傳統小青瓦蓋頂,一棟一風格,既吸納徽派、川派等各種建築元素又體現晉西傳統特色,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地形地貌。設計理念旨在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姜子牙故里、商周文化、青銅文化等);融入當地生態資源(全省最大退耕還林縣)有機農產品;形成全縣的旅遊集散地,用易地扶貧搬遷撬動商業開發,為後續產業發展做好鋪墊。(霍愛蘭)

微石樓

[編輯:張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