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157780902
宋朝的官员喜欢称呼皇帝为官家,这样称呼的由来跟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赵匡胤是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的,他为了增强自己称帝的信服力,让底下的人都称他为官家,官家代表着皇权天授,代表着皇帝的大公无私。
蒋济的《万机论》有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而宋朝皇帝被称为官家,也跟这种说法有关系。古代皇帝都喜欢称呼自己为朕,只有宋朝的皇帝喜欢称官家,这样的称谓,一来能够拉近君臣之间的关系,二来跟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的出身也有关。
宋太祖赵匡胤不是堂堂正正登上皇位的,在陈桥兵变中,他虽然是得到了大家的拥戴,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于赵匡胤当皇帝并不心服口服。于是,赵匡胤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法子,从称呼上加以改变,不称皇帝,只称官家,官家一词巧妙的融合了蒋济《万机论》中的三皇五帝的理论,既能够彰显皇权的威严,又能够堵住悠悠众口。
绝对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于武将,他利用陈桥兵变的机会,夺取了后周的权力,建立了宋朝。这段“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经历,与五代十国时期很多政权的建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赵匡胤并非后周第一大将,夺权过程也非常突然和偶然。为了拉拢人心,他没有神化自己,反而让人称呼“官家”,以示亲近之意。
与“天子”、“陛下”、“圣上”等称呼相比,“官家”一词确实透露出那么一点点人情味。然而,这个称呼绝对不是赵匡胤首创的,在他之前,早就有用“官家”称呼皇帝的先例。
在宋朝前,就有人将皇帝称为“大家”。汉朝采用在《独断》中就提到“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然而,“大家”这个称呼是在唐朝比较流行,亲近的太监称呼皇帝为“大家”。所以我们经常在许多历史剧中看到高力士喊唐玄宗作“大家”,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宫女放肆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的风气吧,宋朝对女性没有像明清那么严格,宋朝很多女的都是二婚的,像刘娥太后和曹皇后都是二婚,但是并没有影响她们登上高位和后世评价。不过后来的程朱理学的发展,对女性的束缚越来越多。
可能是因为宋仁宗本身脾气好的原因,不仅朝堂上大臣敢和宋仁宗激烈争辩,后宫的很多妃子也是很多都是泼辣的,很多妃子都会僭越曹皇后,而且宋仁宗还被郭皇后误伤,可见宋仁宗的后宫性格本来就是偏泼辣的,刘娥太后就是一个代表。之所以这么多泼辣的,可能是又当时对女性没有要求一定要温柔婉约,也或者是宋仁宗就是喜欢泼辣的。
菡萏123
称皇帝为“官家”只有宋朝,这与宋太祖出身和登基过程有很大的关系,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经过“黄袍加身”称帝,史称“陈桥兵变”。这样他的称帝也不能使所有人信服,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使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不称“朕”,称“官家”。
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这样既没有降低身份,反而增高了,也避了大众之口色。
宋朝皇帝之所以被称呼为“官家”,跟前朝的环境因素和“君权神授”这一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代学者薛兆瑞、王育济等认为从“天子”到“皇帝”,再到“官家”的称谓变化,反映出“君权神授”观念的淡化。宋朝称“官家”多少有点职业分类的意味,就如同称医者为“医家”,诗人为“诗家”,农人为“农家”一样。在这样的文化心态下,宋朝君臣才会有苏轼用官家代指朝廷的诗句,赵匡胤与开国功臣赵普的那段“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最大”的讨论,以及“不以天下奉一人”的朝野共识。
这种趋势不得不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只可惜被后来的朝代更迭打断,甚至还开了历史的倒车。官家这个对帝王的称呼,也伴随宋朝的结束,消失于历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