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是什麼?

文/編劇小哥

編劇是什麼?


hi,大家好,我是編劇小哥。


編劇入行近十年,做過一些項目,有了一些成長和收穫,開始想分享劇作的知識。既是幫助他人,也是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


這個講劇作的系列更新會比較慢,因為還要忙著生計。


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也參加了很多編劇班看了不少編劇書,學了不少編劇知識,相對於其他的編劇書,我講的更注重實戰,畢竟我主要是通過實戰來內化編劇知識,畢竟實戰才是學習的目的。


故事的原理是共通的,寫小說也能有所幫助。


一、編劇是什麼?


法國新浪潮電影之父巴讚的代表作《電影是什麼》,以一種開放性的詞彙組合,來探討電影的定義。所以書名叫《電影是什麼》,而不是《什麼是電影》。


這裡我也東施效顰,借用巴讚的思路,想要探討一下編劇是什麼。這個題目有點大,我也只能以一家之言,簡單描繪一個輪廓,說說編劇這一職業。


編劇,顧名思義,編嘞個劇。編劇就是電影電視劇的劇本創作者。


一開始的電影是沒有編劇的,《火車進站》、《工廠大門》、《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等短片只有導演、攝影、剪輯。隨著電影業的發展,電影開始有了劇情,但也一般是導演兼職編劇,比如《火車大劫案》。


編劇是什麼?

▲《火車大劫案》的這個鏡頭,是電影史上第一個朝鏡頭和觀眾開槍的鏡頭。


隨著電影業的進一步發展,電影編劇作為專門的獨立的職業產生了,並且成了電影產業不可或缺的工種。


有人說,編劇是建築設計師,劇本就是建築圖紙,導演是總工程師,按照圖紙施工,蓋起大廈。

有人說,編劇是提供食材的,劇本就是食材,導演是廚師,用食材做出一道好菜。

還有人說,編劇是作曲家,劇本就是譜的曲,導演是指揮,負責讓樂團將曲子演奏出來。


這三種說法,既對也不對。


把編劇比作建築設計師和作曲家拔高了編劇的作用,弱化了導演等其他環節的作用。

而把編劇比作提供食材的,又抹殺了編劇從事的是創造性工作這一事實。


曾經參加過一個科幻網劇的項目,當我們編劇組在白板上畫出人物關係、劇情線索,把故事架構得明明白白,亮點突出的時候,一位編劇妹紙表示,編劇是神。


這話讓一直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的自己,眼前一亮,精神一震。

中國的編劇多數話語權比較低,項目的掌控基本上都是在資方導演手中,我還要聽編劇組長的,我從來沒有感覺自己是神。剛入行的時候還覺得自己算個文化人,後來的遭遇讓我感覺編劇就是民工,只不過是碼字民工。這席話,讓我至今都心有所感。無論處境如何,編劇身為創作者,對劇本的自豪感不能被卑微感代替,只要有心,方寸之間,都是天地。


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我認為,古往今來,寫得最好的故事,就是《聖經》中的耶穌受難,被釘上十字架的橋段。這個橋段的力量,我沒發現有超過它的。這裡,編故事的人,某種意義上來說,真的成了神。


編劇是什麼?


還有人說,編劇是山魯佐德,山魯佐德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裡,宰相的女兒。她用講述故事的方法吸引國王,每夜講到最精彩處,恰好天明,著迷的國王渴望聽完故事,便不忍殺她,允許她繼續講。只要她有一個故事無法吸引國王,就會立刻被殺。沒想到,她的故事無窮無盡,一個比一個精彩,一直講到第一千零一夜,終於感動了國王,讓國王放下殺人屠刀。這就是《一千零一夜》這本書的由來。


編劇是什麼?


現實中,我們編劇都面對一個拿著屠刀的國王,這個國王就是現實。如果無法寫出好故事,我們就會被現實擊敗,編劇身份的前途也難以留存。帶著如山魯佐德一般的覺悟,我們必須把故事講好。這樣在激烈的競爭中,才有編劇前途的一絲生機。當然,這不僅限於編劇,也適用於為生存奮鬥的各行各業的人們。


還有人說,編劇是說謊大師。編故事,其實就是考驗人編謊的能力。生活的真相有時候往往令人難以直視,而需要包裝成美好的謊言,去安慰世人。


而我想,編劇是求道者


喝茶到了日本,成了茶道。

插花到了日本,成了花道。

劍術到了日本,成了劍道。


如日本劍術大師,宮本武藏所言,他以劍道通天人之道,宮本武藏「五輪書」的最後一卷便是「空之卷」,武藏認為空之劍便是最終的一劍,便是劍道之本。

宮本武藏五十歲時的自述 「我這幾年來的苦悶,便是為此。深夜裡,我曾想到自殺,我的學畫,研讀漢文和各種書籍,也為的是想借旁的力量,打開這扇鐵門。」


無論什麼技藝,日本人都會將其儀式化,並且通過不斷磨練技藝,以技藝為工具,來探究人生的道理和世界的意義。

同中國史學家司馬遷所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辨”,倒也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編劇,又何嘗不是。相對而言,以編劇求道的路的寬度和廣度非常大。


編劇要成為雜家,又要成為專家。雜家是儘可能懂的多一點,專家是要有專精的方向。比如編劇劉和平是專門寫歷史劇的,比如韋家輝是專寫懸疑的。沒有任何一個編劇和擅長所有類型的劇本,甚至很多編劇一生也只擅長一個類型,但是在這個領域,他是專家。


在磨練好自己技藝的同時,探究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探究世界的真相。


而求道之路,註定艱難曲折。


《電車狂》失敗後,黑澤明自殺,用刀片割了21處,受傷最重的頸部刀口長15釐米,深5釐米,但因刀片斜入,沒傷及動脈。黑澤明的做法固然極端不可取,但也可見,他對電影藝術的極致追求。


塔可夫斯基在他的書《雕刻時光》裡說,一旦想著先賺錢之後再追求藝術,底線失守,是永遠回不來的。


像我這種,就是被塔可夫斯基“毒害”的人,總是要跟現實較勁,生活得並不輕鬆。我羨慕王晶類編劇的富有,但仍然對真正的求道者欽佩和嚮往。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